工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制约因素
——以《济源市玉川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为例
2011-11-01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沙锦
黄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沙锦
河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吕盛扬 宋文举 李志广
工业集聚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制约因素
——以《济源市玉川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为例
河南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吕盛扬 宋文举 李志广
规划环境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的一种形式,其评价对象是对环境有直接和间接作用的区域规划方案。在特定区域内实施规划,是一种区域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结构重建的重大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会极大地改变区域社会经济状况,也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规划方案进行战略环境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前提性工作,它将在充分掌握区域生态环境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和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评价,为决策提供指导,这对于从源头上控制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规划环评工作起步较晚,所以在规划环评的范围界定、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笔者以《济源市玉川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为例,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从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等角度对玉川工业集聚区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环境保护对策。
一、玉川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环境评价情况介绍
1.玉川工业集聚区概况。玉川工业集聚区位于济源市中心城区以北、太行山南麓。发展定位:国家级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河南省重要的新能源及能源基地,济源市集聚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城一体、实现城乡融合的重要载体。规划面积:11.6 km2,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功能区、能源与新能源功能区、钢铁及深加工功能区等。规划目标:至2012年,发展到三氯氢硅2万t/年、多晶硅1 000 t/年、有色金属及深加工20万t/年、就业人口2.5万人的规模;至2015年,达到三氯氢硅2万t/年、多晶硅2 000 t/年、太阳能电池200 MW、热电700 MW、有色金属及加工50万t/年、就业人口5万人的规模;至2020年,达到三氯氢硅3万t/年、多晶硅3 000 t/年、太阳能电池400 MW、热电1 000 MW、有色金属及加工80万t/年、就业人口7万人以上的规模。
2.玉川工业集聚区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玉川工业集聚区区域环境监测资料,对比其环境功能区划的环境目标要求,可知该区域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空气中PM10,TSP和Pb的日均浓度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HCl的小时平均浓度出现超标现象。其中,TSP的最大超标倍数为0.3,PM10的最大超标倍数为0.68,Pb的最大超标倍数为0.663,HCl的最大超标倍数为0.18。这主要是由于当地多家小型石料加工厂、铅锌冶炼企业和化工企业排污造成的。另外,玉川工业集聚区地表水环境中TP和氨氮也出现超标现象,这应该归因于当地地表水体自然径流汇入较少和沿岸部分企业的生产污水及城区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3.玉川工业集聚区区域的环境问题。
(1)周边的工业企业较多,且以大气污染型为主,区域环境容量有限。
(2)区内供排水、供热供气、环境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缺乏,区内企业用热用气均自建锅炉,同时缺乏污染集中处理设施。
(3)区内分布着20余家小型石子石料厂,粉尘污染问题严重,且不符合集聚区规划的产业定位与布局。
(4)济源市属于北方城市,水资源并不丰沛,而区内水的循环利用率不高。
二、玉川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制约因素分析
1.自然资源制约因素。
(1)根据玉川工业集聚区现有规划方案,结合当地水资源利用情况,可知济源市的水资源不足以支撑玉川工业集聚区的中远期发展。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玉川集聚区可供使用的水资源量为5.48万m3/d,而玉川工业集聚区中远期发展需水量为13.18万m3/d和15.24万m3/d,区域目前可供水量已不能满足集聚区规划发展的要求。
(2)气象观测资料显示,济源市年主导风向为东风,风频为13.26%,年平均风速为1.7 m/s。目前,主导风向下风向为克井镇、原昌、青多和佃头村等村民居住区,若按原规划方案实施,将会对以上环境敏感点产生一定的影响。
(3)玉川工业集聚区规划主导行业为有色金属及深加工、能源与新能源、钢铁及深加工,所以对铅锌矿和铁矿石等资源需求量较大,而当地相关的有限矿产资源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主导行业的发展。
(4)玉川工业集聚区内有大片林地(该林地属人工林,约7.96 km2,占规划总面积的68.74%),生态状况良好,规划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生态结构产生影响。
2.区域环境容量制约因素。玉川工业集聚区和周边工业企业(石子石料厂、铅锌冶炼厂等)污染物的排放使该区域环境空气已无环境容量;该区域地表水体接纳了沿岸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导致其地表水体水环境容量不足。
三、玉川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环保对策
1.自然资源制约因素的环保对策。
(1)针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建议规划应多引进和发展水资源消耗小的行业。同时,建议管委会和规划编制单位进一步落实工业集聚区的供水来源,补充水资源。
(2)建议对规划的部分功能区进行调整,以减轻因规划实施对下风向的克井镇、原昌、青多和佃头村等村民居住区产生的影响。如建议原规划的临近周边村镇的新能源及能源区、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等污染较重的行业移至玉川工业集聚区中部地带。同时,玉川工业集聚区周边设置20~30 m的绿化防护带,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3)建议拟入驻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和钢铁企业加大探矿工作,争取在区域外(省外或国外)获得矿产资源基地。
(4)建议重视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生态建设。首先,应补偿因建设项目造成的植被破坏,其补偿量一般不应少于其破坏量。其次,集聚区内应根据环境保护要求进行生态建设工程。最后,对于不能在区内补偿或建设的林地,应按要求异地补偿。
(5)建议玉川工业集聚区应在济源市对有色金属行业综合整治后,在满足济源市“十二五”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的基础上,发展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同时,建议玉川工业集聚区依托济源豫光等现有的大型骨干企业,整合济源市现有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业。
2.环境容量制约因素的环保对策。基于玉川工业集聚区区域的环境现状,提出以下评价建议:首先,集聚区应以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延长有色金属产业链条为主。其次,当地政府应根据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积极进行区域综合整治,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大力削减重金属污染排放。在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后、有环境容量的情况下,适当发展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此外,集聚区规划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应配套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和回用管网,争取将中水回用率提高至100%。
3.环保管理要求。
(1)在环境保护方面,项目引进应做到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清洁生产要求的、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具有可靠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的生产项目进入。
(2)入驻项目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环境保护标准、清洁生产标准和行业准入条件,入驻的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与钢铁及深加工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建设规模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最小经济规模要求;搬迁入驻的企业应进行产品和生产技术的升级改造,达到国家相关规定。
(3)禁止受大气污染影响较大和耗水量较大的建设项目进入。
(4)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有色金属下游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进入。
综上,本文,笔者以《济源市玉川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为例,对该规划发展中遇到的资源环境的制约因素提出规划调整建议和环保对策,以期规划能在实施过程中避免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