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做好事”非越多越好
——吴起县“全民免费教育”的启示

2011-11-01盛洪

领导文萃 2011年7期
关键词:吴起做好事财政支出

□盛洪

政府“做好事”非越多越好
——吴起县“全民免费教育”的启示

□盛洪

近日,陕西吴起县的“全民免费教育”引起了媒体的关注。比起一些地方盖大楼、修广场,吴起优先发展教育无疑是个进步。吴起县的理念是否该在全国推广,甚至列为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

政府没必要为所有教育埋单

首先要明确一个道理,公共支出不是越多越好,要依据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来确定。你从老百姓手里多拿一分钱,老百姓手里就少一分,同样的钱,政府使用的效率可能低于老百姓自己根据生活优先顺序安排的效率。“全民免费教育”有两点要思考,第一,是不是所有的教育都属于公共物品?政府究竟应该解决贫困的、上不起学的那部分人的问题,还是不分贫富由政府承担所有学费?尤其是职业教育,属于个人的人力资本提升,除了少数弱势人群比如失地农民、下岗工人需要扶助,其他属于典型的私人物品,政府有必要提供学费吗?

第二,根据记者调查,吴起这几年财政收入比较好是因为有石油资源,但严格来讲,中国石油企业根本没有太多的利润,而是靠少交资源税获得的收入,那不是真正的利润。它不是一个常规性的公共收入,那就要考虑能不能持续。

我的观点是,如果财政多收了钱,可以考虑减税,而不是一定要把钱全部花出去。

政府的钱怎么花要听民众意见

地方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组合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结构,理论上,它的判别标准是,当增加一单位财政投入时,一个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等于任何另一个公共物品的边际效用。但由于公共物品并不能由市场直接评价,所以究竟是修路、建桥、修广场,还是搞医疗、教育、养老,缺乏一个成熟的评价体系。

以往在地方政府内部,财政资金的分配机制是部门间竞争,领导分配。或者是根据上级的政绩考核标准,或者是一把手个人的主观偏好决定。所以,要改进财政支出结构,亟需建立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评价机制,核心是“民主+专家”。

公共物品的服务对象是公众,所以公众的评价是公共物品质量和数量的重要依据。从公众那里获得的对公共服务的直接反馈,非常值得重视。

在此基础上,还可委托专家对公共服务进行评价。专家评价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基数评价”,一种是“序数评价”。“基数评价”是指对某一公共物品的服务的价值进行评价,直接得出该公共物品为公众提供了多少可用货币衡量的价值。“序数评价”是对若干个地方的公共治理,或对若干个公共服务部门的公共治理进行排序,以获得其中某一地区或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的相对价值。虽然是专家评价,所依据的数字还是来源于对公众的调查。

有一些事情是可以由居民直接投票决定的,即 “参与式预算”。比如,这个社区是建一个篮球场,还是建一块绿地,由居民投票,其局限性是只能适用于与社区居民直接相关的公共物品。

最后的一道关口就是人大。可以考虑将我国的财政年度调整为从4月1日到下一年的3月31日,让人大能在下一财政年度开始前审批财政预算。也可以规定政府财政部门要在人大开会之前向代表提供详细的财政预算报告。

用“财政平衡”原则遏制乱花钱

当然,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政治家为赢得个人声望,只增福利,不敢增税,赤字越滚越大。这就需要在宪法中写入“财政平衡”原则,基本含义是,第一,依据社会对公共物品的需求确定财政收入;第二,财政支出不能高于财政收入。通俗地说,财政支出并不是你收多少钱支多少钱,而应该是需要多少公共物品就收多少钱,支多少钱。

最后,我们要明白,民主有很多东西约束不了。比如像财政支出扩大这个东西,民意的反映说多一点福利是好事,但多花的钱,这一届政府不一定承担直接后果,这就叫“财政幻觉”。但一个社会要有长远眼光,要对历史上发生的各种情况做提炼和积累,这是跨越世代的抉择,其中的一条原则就是“财政平衡”。

(摘自《新京报》)

猜你喜欢

吴起做好事财政支出
不是兵书的兵书——从吴起说《左传》
吴起:打败你的不是我,是你的双眼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争先进位 奋力超越 吴起县高级中学改革创新引起强烈反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做好事
帮大家做好事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