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芬芳江南 美丽人生—— 记“ 全国‘ 三八’ 红旗手” 杨芳

2011-10-30方钢张波

中国军转民 2011年4期
关键词:杨芳江南加工

文方钢 张波

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的江南机器集团公司二分厂数控加工中心员工杨芳近日又喜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一人两度播芳全国,杨芳凭的是什么?勤奋敬业?痴迷技术?勇于担当?……也许,这些都是她在岗位上出类拔萃的注脚吧。

既要当“穆桂英”,又要当“居里夫人”,长期如此,方能“眼高”而不“手低”。

1986年年底,杨芳进入江南公司,走上了铣削加工岗位。当时亲朋好友都认为:机械加工行业是男人的天下,漂漂亮亮的一个女孩子成天干些与油污、机械零件打交道的“男人活”,又会有多大出息呢?很多人劝她改行,干点轻松、简单的活算了。但倔强的她却偏不:行行出状元,虽然女性在机械加工行业不占优势,但只要自己的铣工技术“精通而不普通”,自己的人生同样会“平凡而不平庸”。

工房里,她跟着师傅们“摸爬滚打”,学习成型刀的刃磨、量具的使用、工件的铣削等“十八般武艺”;工余时间,她当起了“居里夫人”,“宅”在“书斋”里,静下心来学习《机械制图》、《铣工工艺学》等专业理论知识。几年下来,她的铣工技术已高人一筹。

1992年,江南公司第一台价值几十万元的数控铣加工设备落户在杨芳所在的班组,并确定由她来操作。面对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她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因为这台设备的标识说明和电脑操作程序全是英文,而她的英语底子薄、电脑基础差,对于数控技术又是 “门外汉”,当时公司也没有这方面的专家,一切都只能从零开始。

怎么办?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杨芳相继购买了一些有关软件、工艺等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对照数控设备进行实践和摸索;同时,还利用公司外送培训的机会向专家学习。

刚参加培训时,一串串数控专业术语让她听起来云山雾罩。但她咬咬牙,仍然专注地学习,因为她敏锐地意识到:数控技术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若企业快速发展了,而员工不尽快成长,员工会被淘汰。

超前意识、忧患意识使她加快了学习的步伐。几年后,她不仅获得了湖南科工职院相关专业的大专文凭,而且数控操作技能和工艺理论水平都实现了飞跃。

2004年,杨芳代表江南公司参加湖南省首届数控技能大赛。首次参加省级大赛,她就获得了第三名。随后,在公司的培养下,她一步一个脚印实现了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的跨越,目前已是江南公司数控技术关键技能带头人,先后成为“全国技术能手”、“国防科技工业‘511’专业人才”,当选为湖南省职业鉴定委员会铣工组专家委员、湘潭市第10届党代会的党代表。

即使走进了死胡同,也要跳上墙头,从高处寻找出口。这股拼劲让她形成了独特的数控加工技术。

近10年来,随着公司科研试制任务的不断加大和民品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大量高科技产品落到了该厂数控加工中心。这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面对挑战,杨芳不服输的拼劲又上来了。她想:无论产品的试制难度有多高、加工任务有多大,也要使所有产品的试制成功,从而全面完成生产任务;即使自己在试制过程中走进了死胡同,也要纵身一跳跃上墙头,从高处寻找加工技术上的出口。

针对新产品的特点,杨芳将CAD/CAM软件、Matercam软件、宏程序编程系统等当今中国最前沿的加工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加工技术,并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

国家某重点工程关键零部件外形结构极为复杂,由多个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的斜面、圆弧面等异型面组成,具有加工面多、加工难度大、易变形、工艺路线长、刀具成本高等特点。杨芳主动请缨,要“啃”这块“硬骨头”。

她与技术人员一起巧妙设计、制作了专用夹具和专用刀具,并利用数铣设备精心编制了加工工艺和加工程序。经过一个多月废寝忘食的试制加工,该产品一次性成功。

近几年来,杨芳先后承担了航空吊舱精密制造工艺、高速列车动车组核心零部件制造等50多项科研试制生产任务,参与了这些产品从工艺制定、工装设计到零件试制,最终进行批量生产的全过程。

航空吊舱精密制造零部件和高速列车动车组核心零部件都具有材料特殊、精度要求极高、形状极其复杂、形位公差要求极严等特点。面对众多难题,她从工艺流程的制定、工装夹具的设计、工艺参数的确定、产品加工程序的编制等方面想办法,并用一系列独创性的方法解决了加工难题。目前,这两种产品每年能为公司创造1200万元的经济效益。

乐当“传、帮、带”活动中的“喜羊羊”,把所有的经验和智慧锻造成阶梯,让给后来的攀登者。

在练就自身高超技术、技能的同时,杨芳一直是江南公司“传、帮、带”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她总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技术、技能传授给公司众多的员工。数控中心成立初期,数控中心的员工大都是刚刚从事数控加工的新手。她就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操作数控设备、如何编制程序、如何装夹工件等。“扶上马”后还要“送一程”,直至他们能加工出优质的产品,她才会露出满意的笑容。

近年来,杨芳所在的数控加工中心资产总值已有几千万元。如何充分利用设备、推广新技术、更新知识层面、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呢?

首先,她经常在操作一线向员工们介绍、推广当前最先进的操作编程方法;为了与同行们相互学习、交流,她先后撰写了《提高数控机床生产效率的小窍门》、《数控机床运用点滴谈》、《浅谈宏程序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等多篇技术论文,发表在《江南报》的“技术技能论坛”上,并编入《江南技术技能荟萃》一书中。

其次,她组织各岗位技术尖子,积极开展“传、帮、带”活动,指导众多操作人员学习工艺技术等专业知识,使数控加工中心成为有教员、有学员、有项目、有设备条件的 “练兵”基地。

另外,在接到一些复杂零件的加工任务后,她会召集大家一起讨论工艺、工装路线;集思广益,往往能让最前沿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很快地应用在生产之中。

如今,杨芳已成为公司“传、帮、带”活动中最智慧、最具亲和力的“喜羊羊”。她所带的徒弟中,有的已成为技师,有的获得“湖南省‘五一’先锋”、“湘潭市芙蓉百岗明星”等荣誉。

有一种花专为人而生,这就是棉花。棉花是花中最仁慈的花,给人温暖。

多年前,杨芳看过一篇文章,说有一种花是专为人而生的,这就是棉花。棉花是花中最仁慈的花,给人温暖。看后,杨芳感触很深,当时就想:“我也要做一朵美丽的棉花,尽力给家人、同事、朋友以温暖。”多年来,员工中谁家有喜事,她就会组织大家登门庆贺,谁家遇到困难,她会组织大家给予必要的援助,让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馨。

有段时间,一位员工在工作中提不起精神。杨芳找这位员工谈心后,才得知他生病了,急需住院治疗但又为医疗费犯愁。杨芳一方面与工会协商给予他帮助,一方面及时组织员工为他捐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后来这名员工精神状态好转,通过努力工作,成为公司的关键技能带头人。

在家庭中,她承担着母亲、妻子、儿媳的角色。公公曾经中风卧床10年,婆婆身体又不太好,丈夫经常出差在外,孩子在上学。照顾家庭的重担落在了她的身上。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她尽心尽力照料好老人和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特别是在公司研发轮毂模具的那段时间,她每天上完通宵班,回家还要安顿家人,之后,自己再休息,下午又进车间上班。虽然辛苦,但她无怨无悔。他们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总是和和睦睦,充满歌声和笑声,曾被评为公司的“五好”文明家庭。

勤奋敬业、痴迷技术、勇于担当……杨芳如同一株散发着清香的紫罗兰,在芬芳了“江南”的同时,也美丽了她自己。

猜你喜欢

杨芳江南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美丽的翅膀
——彬县城关中学校歌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想起初春的那一天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绣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