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白求恩精神
——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内科副主任蔡昌豪
2011-10-30井芳芳
本刊记者 井芳芳
追寻白求恩精神
——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内科副主任蔡昌豪
本刊记者 井芳芳
说起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蔡昌豪,可能知道他的人并不太多;但若说起白求恩,则可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这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加拿大医生已经逝去70多年了,但他满腔的热忱和精益求精的医技,却在华夏大地生根发芽,永葆青春。而蔡昌豪,正是白求恩精神的执着追寻者之一。
静脉麻醉下胃肠镜检查的播种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设施都还很落后,许多病人因得不到适当治疗而在病痛的折磨下饱受煎熬。这一切,年轻的蔡昌豪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渐渐有了一个朴素的想法——要当一名医生。1977年高考恢复,22岁的蔡昌豪终于迎来实现梦想的良机,他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白求恩医科大学。
白求恩医科大学,正是为纪念白求恩而命名的。在那里,蔡昌豪得以近距离地感受和接触到这位伟大医生遗留下来的精神。1982年12月,蔡昌豪学有所成,获得医学学士学位,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来到解放军总医院,正式拉开了他将近30年行医之路的序幕。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实践中,他接触了消化系统各类疑难杂症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累及消化系统的各种病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1998年11月,蔡昌豪应邀前往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医院消化科研习进修。当时美国在胃镜检查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他们开展的“静脉麻醉下的胃肠镜检查技术”,可使病人在没有感觉的状态下完成检查。而在国内,这项技术还从来没有人使用过,不少病人因为害怕传统的胃镜检查带来的巨大痛苦而拒绝治疗。
1999年5月,蔡昌豪在美国研修完毕,返回解放军总医院。当时正好赶上一位病人需要做胃镜检查。然而,当胃镜已经经过喉咙插入到食道的时候,病人出于巨大的恐惧心理,又将胃镜拔出来了。就在病人排斥检查、科室医生束手无策的时候,蔡昌豪想到了自己在美国学过的“静脉麻醉下的胃肠镜检查技术”,便向同事详细介绍了一下。
经过一番讨论,大家认为这个方法值得一试。为防意外,他们决定在手术室进行这全国第一例“静脉麻醉下的胃肠镜检查”。最终,内镜医师在麻醉科医师的配合下,成功完成了这项检查。
如今,10年过去了,该技术已在全国推广,无数患者从中受益。而在解放军总医院,做胃肠镜检查的地方已多达四处,每天都有病人在这项技术下接受检查。“病人不再有恐惧心理,心里很平静,甚至醒来后都不知道已经做完了检查。”谈到这项技术的应用进展,蔡昌豪的言语间流露着欣慰。
此外,蔡昌豪还为我国的超声内镜技术的引入做出了贡献。在美国研修期间,除了学习胃肠内镜检查技术之外,他的另一项研习重点就是超声内镜检查技术。当时国内在超声内镜方面开展的基础研究还很少,比如对于血管静脉曲张的问题,传统做法就是通过内镜,看有没有静脉曲张的一些表现,但通常在静脉曲张很严重时才能够有所发现,即使能够看到胃黏膜静脉鼓起、扩张、迂曲等,但也不是早期的表现。而通过超声内镜,就能够在黏膜表面看不见的情况下,发现黏膜下面的血管细微的扩张。这就为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通过超声内镜,还可以判定肿瘤的分期,确定肿瘤潜藏得多深,周围的淋巴结和周围的脏器有没有粘连,从而为手术的可行性提供判断依据。
多原发癌早期诊疗研究的先行者
上世纪80年代,蔡昌豪遇到一位曾患过肺癌的肠癌病人,当时很多医生都认为那是肺癌的转移,肯定会发展很快,预计生存时间不会超过半年!
可是,一定是肺癌转移吗?当时蔡昌豪就在心底里提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记得此时国外已经有一些文献报道过多原发癌的病例,于是赶紧去查了很多资料,初步认定那是个原发癌。“原发癌和转移癌的影像表现不一样,原发癌边缘是有毛刺的,或者有分叶,转移的则是圆的,边缘很光滑。”为了确认这一地点,他又去请教了很多影像专家,最后他做出临床认定——患者所患的是原发癌,不是原来肺癌的转移。这一认定很快在患者手术后得到最终确证。该病人手术之后生存了很多年,远远超出了当初一些医生认为的“只能活半年”预期。而蔡昌豪也由此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极大兴趣,从此专注于多原发癌的研究。
蔡昌豪深知,单纯诊断多原发癌对于癌晚期病人没有多大帮助,因为当前的医疗技术条件对于晚期癌症仍然难有作为,“比如胃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要是在粘膜层甚至可能达到95%,如果要是晚期胃癌,生存时间就只有6到8个月。”为此,他开始一心一意致力于多原发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如今蔡昌豪所在的消化内科团队在多原发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方面的造诣在国内首屈一指。尤其在老年人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老年人肠道缺血引发的急性与慢性腹痛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此外,他对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消化道肿瘤的辅助化疗、消化系疑难病症、消化道大出血的救治,多器官功能的保护等方面均有大量的研究和临床经验。
随着治疗技术和手段的不断提高,无痛、无创治疗相继出现,蔡昌豪所在的解放军总医院南楼消化内科与多科协作,凭借优秀的专家队伍、先进的医疗技术、一流的仪器设备,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研究型科室。“我们做的很多肿瘤治疗都是早期的,比如胃、结肠、肝脏癌等。治疗手段也好,胃镜下把长瘤的那块粘膜切下来,把病变部位切掉就治愈了。以前一说胃癌就意味着要开刀,现在胃镜微创治疗可使无病生存最长达20年,多原发癌患者生存时间也可达十几年。我们的多原发癌早期诊断治疗可以为病人提供更长的生存空间和更好的生活质量。我们有好多病例,诊断癌内镜治疗之后,休息一两天,就可以正常工作。”
对于多原发癌,蔡昌豪又特别强调,“‘按时’到医院做检查,而非‘按需’检查对于发现更多的早期多原发癌将大有裨益。”
“在上学时就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当一个好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回首这几十年走过的路,蔡昌豪表示,作为一名医生,要始终保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心态,始终保持无私的胸怀,对病人负责,为病人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白求恩是所有医者的典范,而蔡昌豪,正在用服务病人、精益求精的点滴行动,追寻着白求恩精神的永恒意义。
——于是,技艺精湛、品德高尚渐渐成了许多患者评价蔡昌豪时用得最多的词汇,而他也和更多同仁一起,用实际行动将南楼精神诠释成新时代下的白求恩精神。
专家档案:蔡昌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消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12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98年11月至1999年5月在美国费城坦普尔大学医院消化科研修。2006年南楼临床部被军委授予“模范医疗保健集体”荣誉称号;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各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2项,解放军总医院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荣立三等功两次,集体二等功一次;他是“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的编委”,“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参与编写《现代老年医学答疑 》、《中国老年医学》、《消化病鉴别诊断学》等六部医学专著,主编医学专著一部;2002年以来撰写发表论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