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颍汝河畔的守护者

2011-10-28李进卿何佩佩

决策探索 2011年16期
关键词:襄城县水利局抗旱

李进卿 何佩佩

阅读提示:

襄城县水利局是襄城县人民政府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襄城县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护、水资源和河道砂资源管理、水土保持、防汛抗旱及水行政执法等工作。襄县境内有北汝河、颍河两条大型河道(其中北汝河是省重点防汛河道);文化河、运粮河等8条内涝河道;雷洞、辛寨等8座小型水库;还有山区防洪和城区防汛等主要防汛任务。其中,重中之重是北汝河,县境内流程46.9公里,两岸堤防总长80.3公里。

历史城市,人文襄县,宜居之城,魅力襄城。

八百里伏牛山的余脉——首山,像一位伟岸的老人,诉说着几千年前“黄帝采铜”的艰辛与沧桑。美丽的北汝河水静静地流淌,仿若舒袖长舞的玉女,唱着动听的歌谣。襄城县水利局就掩映在这秀山流水之中,弹奏着琴瑟之曲,谱写着一篇篇动人的的乐章,大步前进。

安全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现代水利。

水是生命之源。且不论早期的原始生命缘于水,仅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凡是盛世,皆可看到“兴水之利,除水之害”。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利始终与社会发展进步紧密相连。今天的襄城县水利局,始终牢记“水利兴则天下定,仓廪实、百业兴”,积极实行“水利兴县”战略,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财产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010年7月18~19日,襄城县普降大到暴雨,北汝河出现近30年最大洪水。7月19日夜,2艘大型采砂船及1只油罐从上游的郏县被湍急的洪水冲入襄城县境内,对北汝河襄城县桥梁及大陈闸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情况危急!大陈闸危急!面对罕见汛情,局党委审时度势,许昌市防汛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组织进行排险。襄城县水利局领导重视,抗洪抢险突击连连长任永军立即带领一百多人进行抢救。由于行动迅速,措施得力,处置得当,经过近6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成功排除险情,避免了一场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每每回忆起这件事情,我们还心有余悸,如果当时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参与此次抢险的人员说道。

未雨绸缪扎实备战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水利实践永无止境,水利发展任重道远。

襄城县水利局不仅为许昌的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确保了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每年一到汛期,按照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襄城县水利局局长李金福就和同志们一起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汛措施。

一是坚持每周至少开一次协调会,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布置落实防范措施。坚持24小时带班值班和重大信息及时通报制。局领导班子做了细致的分工,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亲临一线指挥,坚持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堤查险,并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

二是本着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在防汛指挥中坚持“四个宁可”。即宁可把防汛问题估计得更重些,宁可把物资储备得更充足些,宁可把应急措施制定得更周密些,宁可把应对防范工作组织安排得更细致些。为取得防汛工作的全面胜利,确保周边人民安全度汛,襄城县水利局早早准备好编织袋、草袋、木桩等物资及一系列防汛措施。

三是严格按照要求组建防汛抢险应急队伍,加强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演练工作,不断提高队伍的实战能力和险情应急处置能力,适应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抢险需求。

2011年,襄城县防汛指挥部在襄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除大涝、救大灾,防洪除涝并重,防汛抗旱两手抓,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未雨绸缪,扎实推进各项防汛准备工作有序开展,为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打下坚实基础。

不畏艰险奋战一线

水是生命之源,是发展农业之根本。可是今年上半年,河南省降雨持续减少,气温不断升高,这严重影响了小麦抽穗扬花期用水需求。夏粮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分别于4月29日、30日连续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抗旱浇麦夺丰收工作的紧急通知》。

针对严峻旱情,襄城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按照省防汛抗旱指挥部通知要求,迅速于2月1日组织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对全县抗旱浇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襄城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农业、水利、林业、农机等部门牵头的4个抗旱浇麦督查组,实行县直单位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组干部包块的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工作开展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各督查组及各乡镇每天下午5点前将抗旱浇麦进展情况向县抗旱指挥部报告一次,县抗旱指挥部根据汇总情况每两天在全县通报一次,有力地推动了该县抗旱浇麦工作的开展。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治水史。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史,治水也走过了几千年的历程。步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利事业也日益现代化,科学治水成了当代治水的主旋律。

在工程上,两年来投入各项防汛工程建设资金2182万元,分别完成了紫云镇雷洞、辛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城北友谊渠排水管道和范河治理工程;北汝河祝冯、毛李、赵堡合、张庄险工应急度汛工程;北汝河鲍坡段堤防沉降恢复加固工程;城西三桥堤防恢复工程。今年预计防汛工程投资额将达到3140万元,目前紫云镇潘庄水库除险加固和北汝河岗马险工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北汝河赵堡合险工和毛湾综合治理工程已发布招标公告,小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初设审核,待审批后实施。这些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提高县域整体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方案和措施上,制定了周密的防汛工作计划和防汛应急预案,根据不同的水情、汛情,区分轻重缓急,安排落实相关领导、技术人员和抢险队伍,做到分段分片包干,各司其职。做到了组织健全、人员落实、纪律严明、物资充足、方案科学、通讯畅通,为夺取今年防汛工作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年3月15日,襄城县防汛指挥部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防汛准备工作的通知》襄防汛字1号文件,并由水利局抽调18名技术骨干,由班子成员带队分6组开展汛前检查工作。每年的5月进入汛期,7月15~8月15日进入主汛期。大汛当前,团结协作是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的根本保证。为了做好洪水来临前的准备,襄城县水利局局长李金福和该局的其他成员以单位为家,每天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里就是我们的战场,哪里有险情,我们就要出现在哪里,越是危险,我们越要向前,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确保人民财产安全”。

同时,襄城县水利局还组织100人专业防汛抢救队,汛前进行实地演习,一旦出现险情,实现军民联防,共同做好防汛工作。

全力以赴 践行宗旨

2011年以来,襄城县水利局党委紧紧围绕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中央水利建设年”为契机,结合河南省委卢展工书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深入思考水利发展方式怎么转、怎么做。加快水利发展方式转变,就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所在——用领导方式转变来加快水利发展方式转变。

多年来,襄城县的水利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部分干部认为水利建设的主体按照“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应是农民群众;而广大群众则认为修水利是政府的事,自己只种几亩地,收益又不高,用不着费时费力的投入;二是水利区域发展不平衡。该县大面积种植蔬菜、烟叶的乡镇,在部门专项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基本上实现了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其他乡镇水利发展则相对滞后;三是水利建设人才缺乏。该县水利专业人才极为缺乏,水利技术人员力量更加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发展的速度。这些问题的存在迫使水利系统要尽快转变领导方式,适应新形势下水利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几年来,襄城县水利局在襄城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水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城市排涝工程建设、河道采砂治理等项工作中成绩突出,被河南省政府授予“红旗渠精神杯”,被县政府通令嘉奖。

襄城县水利局荣誉榜:

2009年,被襄城县委、县政府评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被国家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先进集体”;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全省水库移民工作先进集体”;被许昌市水利局评为“2010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10年度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先进单位”和“促进老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被共青团襄城县委评为“襄城县五四红旗团支部”。

猜你喜欢

襄城县水利局抗旱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大规模连续抓治理 三川河旧貌换新颜
襄城县2021年红薯品种比较试验示范报告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襄城县
王鹏书法作品欣赏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重庆市渝北区水利局党建、扶贫工作纪实
襄城县
防汛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