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生态消费力 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1-10-28尹世杰

武陵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文明消费生态

尹世杰

(湖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提高生态消费力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尹世杰

(湖南师范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提高生态消费力对人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有重要作用。我国近年来发展生态消费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要从消费主体、客体、消费环境等方面提高生态消费力,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发展生态消费力,弘扬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生态消费力;经济发展方式;生态产业;生态文明

近年来,中央领导大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初见成效。学术界、社会各界也很关心并热议这些问题。我感到:提高生态消费力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很密切。特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粗浅意见,以供讨论。

一 提高生态消费力的作用

众所周知,消费力是消费者为了满足消费需要而消费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能力。生态消费力就是消费者为了满足生态需要而消费生态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能力。提高生态消费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提高消费质量,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10多年前,笔者曾在一篇短文中说道:“人们的消费需要,不仅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文化需要,还应包括生态需要在内……生态需要,不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存需要,也是很重要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优美的生态环境,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而且能发展人的思维、智力、体力,大大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1]确实,人们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反映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协调,反映了人的本质要求。这就是马克思早就提出的:“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2]120这也正是实现了马克思提出的新要求:“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证明和人的本质的新的充实。”[2]132提高了生态消费力,培育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优质的生态消费品和服务,使人们享受生态文明之美、生态文明之乐,这必然大大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消费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生态消费力提高了,造就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培育了优良的生态消费品和服务,提高了消费质量,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由过去的“三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变为“三低”(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这就大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使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也有利于人类实现马克思早就提出的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3]确实,生态消费力不提高,生态环境不改善,生态产品和服务不发展,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不能优化、升级。这样,离开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就没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了。这也就说明了要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提高生态消费力。

第三,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不仅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待生态消费力,还应该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生态消费力。10多年前,笔者在《消费需要论》一书中曾提出:“要引导人们认识生态需要的极端重要性……引导人们努力改善并培育生态环境。”[4]270-271“要引导人们主动地、及时地治理环境污染,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要把保护环境工作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4]272-273提高生态消费力,在提高消费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大大有利于弘扬生态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实,对这些问题,党中央早就制定了一系列大政方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并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确实,生态文化应该是“真”(生态规律)、善(生态伦理)、美(生态美)的统一。人们掌握了生态规律,树立了良好的生态消费观念,欣赏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优化了消费结构,这些正是生态文明的升华,是生态消费的闪光点,是我们应该着力追求的。

第四,有利于培育消费热点,并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应该看到,生态文化具有巨大的渗透作用,它既能渗透到物质生活领域,又能渗透到精神文化领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是一种普照的光,……这是一种特殊的以太,它决定里面显露出来的一切存在的比重。”[5]如上所述,发展生态消费力,有利于弘扬生态文化。生态文化就会“向我们放射出崇高的精神之光”[2]140,普照大地,有利于培育消费热点,并使热点不断升温,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诸如发展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森林旅游等高层次消费活动,培育生态文化景点,弘扬生态文明,推动经济发展。例如,森林就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2009年,我国林业总产值达1.58万亿元,还带动森林旅游业产值1 500亿元,带动林区其他社会产值4 000亿元以上[6]。又例如,浙江安吉县近年来大力培育竹文化,已有2 632家竹业企业,已有竹文化农民艺术团53个,已有“农家乐”635家,1.2万张床位,2010年接待游客195万人次,经营收入3.02亿元。2010年安吉县共接待游客6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18亿元。2010年全县竹产业产值达133亿元,全县农民人均从竹子产业中增收达到7 10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5%。安吉县还建设了“中国竹子博物馆”,馆内八个展馆所用详实的史料,将中国丰富的竹资源、悠久的竹历史和光辉灿烂的竹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7]。这不仅推动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孕育,还推动了生态文化建设。这类例子还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综上可知,提高生态消费力,对人的全面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文明进步,作用是很大的,这些效益,都大大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此外,提高生态消费力,还有利于生态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个重要方面——生态文化。我国自古以来,很多名人、学者在弘扬生态文化方面成效卓著,有的还写了不少优美的诗词和精辟的著作,传颂至今。比如,古诗《卿云歌》中就写道:“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诗经》中有很多歌颂生态文化的诗歌,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魏风·伐檀》)、“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小雅·斯干》)、“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瞻彼淇奥,绿竹青青……”(《卫风·淇奥》)。像这类诗句,《诗经》中不胜枚举。

古代一些文化名人,在这方面的诗文就更多。孔子提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天命》)庄子提出:“山林与,泉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庄子·知北游》)“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观庐山瀑布,发出感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宋代著名文人苏轼游赤壁,看到“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情景,使他心旷神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前赤壁赋》)古代名人在这方面的诗文还很多、很多,这里无法赘述了。

中国近代也有不少名人、诗人,写了许多歌颂生态文明的诗文,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就是其中的典范,他的诗词包含着对祖国美好江山的盛赞:“……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水调歌头·游泳》)

总之,上面引用的诗词、论著,是人们对自然之美的礼赞和对优美生态环境的向往,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生态文化。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生态文化,并使其为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服务。

谈到生态文化,使我想起了一件事情。1997年在日本举行了“东亚经济与后工业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后工业社会” 的发展问题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笔者在会议的发言中着重提出:“赫尔曼·卡恩把人均GDP超过4 000美元的国家称之‘后工业社会’,我认为还应该加上一条:人民免于环境污染,生态需要得到较好的满足,出现高层次的生态文化,才谈得上进入‘后工业社会’……我们研究‘后工业社会’,应该研究文化,促进生态文化的发展。”[8]确实,在当代,文化不仅仅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这两大文化,还应包括生态文化,是三大文化共同发展、协调发展。这些问题还可进一步讨论。

二 我国近年来发展生态消费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生态消费力虽然也有所提高,但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一,从消费主体来看,有些人生态知识欠缺,还没有牢固树立生态消费观念,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甚至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生态环境。有些人价值观扭曲,特别是有些暴发户,大搞奢侈消费,在食物消费方面大搞“豪华宴”、“喜庆宴”,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不仅败坏了精神文明,破坏了精神消费力,也败坏了生态文明,破坏了生态消费力。

有些生产经营者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物为本,大搞反人性、反人道的“三化”:一切物化、商品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不惜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这不仅败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败坏了生态文明,破坏了生态消费力。例如,吉林省长春市,被誉为“城市肺叶”的南湖,去年有些开发商为了卖景观房,牟取利润,不惜将绿化树“斩首”,使观景台前的绿色树带出现了空当,败坏了生态文明[9]。又例如,云南省大理市洱海,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近年来一些开发商在景点大建别墅,牟取暴利,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败坏生态文明[10]。这类情况,全国还有不少。我们必须使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发展生态消费力。

其二,从消费客体来看,我国长期以来,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较低,能源主要还是传统不可再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新能源种类不少,但在整个能源中占比不高,利用率较低。近年来,在党中央有关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引导下,情况虽有所好转,但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一时还难以解决。在生态消费领域,问题还较多。

与此同时,高层次、高质量的生态产业、生态产品不多。生产生态产品的企业,大多还是中小企业,科技水平不高,产品单一,质量不高,真正具有高新技术的现代化产业还不多。在市场上,还经常出现一些假冒伪劣的生态产品(“绿色产品”),危害消费者。这就要进一步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发展高层次的生态产业(绿色产业)、生态产品(绿色产品),发展绿色市场、绿色营销;并加大打假的力度,净化市场环境。这些问题,将在下一节专门论述。

其三,从消费环境来看,我国长期以来经常出现的空气染污、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情况,还难以一下改变。一方面是工业社会存在“自然的异化”的情况,另一方面是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大大影响了人的生存、享受、发展,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如有人所说的:“大树倒地而泣,绿地凄然而逝,地球的表面斑驳陆离,人类的生存遭受严重威胁。”我国多年来,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特别是水污染严重。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均遭污染,全国600多个城市,半数以上缺水,严重缺水的有108个。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危害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有人估计,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0%以上。至于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估计。

大自然本来是很美的,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苍翠的森林,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碧波荡漾的湖泊……使人心旷神怡,使人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态文化的享受。但是由于多年来,有些人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美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坚决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生态平衡,提高生态消费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 加速发展生态消费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我国当前,发展生态消费力,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导向,自觉地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生态平衡,弘扬生态文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这是人的本质要求。要实现这一崇高目标,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我认为,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端正价值导向,形成渗透生态文明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对消费者来说,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消费观念,并渗透到消费过程之中,自觉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科学消费、文明消费,反对奢侈消费,摒弃铺张浪费。还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消费者应有的一项权利。20多年前,笔者在一篇短文中曾提出:“消费者应有的权利中,应该包括保障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环境的权利……人们不仅要有比较好的消费品和服务,而且要求有比较好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11]在落实环境权的过程中,自觉地促进文明消费,保护并极力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明。

对生产经营者来说,就是要彻底排除我们前文所说的反人性、反人道的“三化”,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为消费者服务的思想,在生产领域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程,大搞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节约型生产方式,大搞生态营销,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笔者认为,可以考虑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生产经营者的一项权利,生产经营者在保护自己这项权利的过程中,既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也可以促进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还可进一步进行探讨。

第二,发展生态产业,促进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提高消费质量,必须有相应的生态产品和服务,因此,必须发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构建生态化产业体系,为此,必须建立生态产业、生态产品的生产基地,建立生态产品开发体系和营销网络。要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大搞循环经济;要认真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三绿工程”:开辟绿色通道,培育绿色市场,提倡以绿色消费为主要内容,对绿色产品的生产、流通实现全程质量控制。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最近,中央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文简称“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更是具体提出“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还专列一章(第十章)阐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问题,指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近年来,我们有些地区,大力推行低碳消费,发展低碳经济,大搞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发展绿色经济。这正是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

谈到发展生态产业,还要着重发展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农业,改变过去“石油农业”的状况。中央“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专列一章(第二篇第五章)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指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生态农业,提供高效、优质、生态化农副产品,大大有利于优化城乡人民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质量,这是我们当前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可以说,农业产业生态化是发展生态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会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是可以预期的。

第三,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就是要求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在消费和生产过程中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千方百计,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推动绿化工程。因为,森林不仅能美化生态环境,而且能制造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大大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国有很多地区动员很多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已初见成效。例如,浙江丽水,近年来大搞“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出现“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格局,森林覆盖率达到80.79%,林木绿化率达到81.62%,成为“中国生态第一市”,“用保护生态的力度来培育绿谷文化”。2009年丽水市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比2004年翻了一番,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走出了一条依靠生态、将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山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之路[12]。

又例如,西藏在“十一五”期间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资金达101亿,是“十五”期间的3倍多。截至2010年,已建立47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达41.37万平方公里,全区125种国家重点野生动物和39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得到较好保护。植树造林172.1万亩,防沙治沙64万亩,退耕还林58.5万亩,退牧还草5 911万亩。“十二五”期间,将继续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以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生态西藏为目标,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13]。上面这些情况表明,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重视,我们还要大加倡导。

还要强调的是,发展生态消费,就是要在全体人民中弘扬生态观念,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要倡导绿色经济核算,搞绿色GDP,树立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还要把生态消费、生态文明的风尚,落实到基层,倡导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园区、生态村镇,建设生态文明。近年来,我们有些省市、有些地区,这方面的工作已初见成效。如广西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5年来,广西森林覆盖率提高5.3个百分点,超过58%;活立木总蓄积量突破6亿立方米,5年净增9 000万立方米;沼气入户率达46.4%,比“十五”期末高12.2个百分点,继续稳居全国第一。全区林业自然保护区增加到63处,总面积达138.5万公顷。 2010年广西全区森林生态总价值超过8 500亿元,每个广西人拥有1.7万元“绿色财富”。广西还提出“三步曲”加速奔向林业强区的战略,让八桂大地:山清水秀生态美,绿满八桂地生金[14]。这是很可喜的,这些做法值得推广。

第四,还要发挥“两只手”的作用。发展生态消费力,要充分发挥“两只手”(“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除了发挥市场经济固有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外,还要充分发挥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包括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法制建设和生态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从生态环境的法制建设来说,就是要把我国长期以来对污染生态环境采用收费的方式,改用开征生态环境税的方式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10年前,笔者在一篇短文中曾提出:“征收生态环境税,有利于治理、防止环境污染,有利于培育优美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节约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 “要采取累进税率:对资源、环境危害大的课以重税;对节能、降耗、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生产经营者,予以减税、免税。”“要完善并认真执行有关生态环境的法规。”[15]我国还没有为征收生态环境税专门立法,笔者认为,可以考虑根据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制订这方面的法规,或适当修改已有的环境保护法规,增加合理征收生态环境税等内容。这些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

从加强生态教育的情况来说,就是要把生态教育纳入学校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之中,列入各级学校的教学计划之中。除了学校的正规教育外,还可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具体情况,开展社会教育。各地消费者协会还可与高等院校协作,开展一些关于消费教育的活动(实际上,我国有不少地区近年来这些活动已开展得颇有成效)。消费教育的内容,除了消费观的教育外,还应包括市场知识和生态消费、环保知识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消费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优化社会机体,培育文明新风。

除了对消费者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外,对生产经营者也要进行教育,要使生产经营者诚信经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反对盲目追求利润、污染破坏生态环境。要真正以人为本,决不能以物为本,决不能制售伪劣假冒商品,扰乱市场、危害消费者。因此,消费教育应该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结合起来。

总之,促进生态消费的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就大大有利于提高生态消费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四 加速发展生态消费力,弘扬生态文明

发展了生态消费力,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要,促进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培育了优美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大大有利于弘扬生态文明,并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美好前景。到那时,“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2]122。也可以说,到那时,我们就真正解答了马克思提出的“历史之谜”:“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2]120对我们来说,就有利于促进消费和谐、社会和谐,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正是我们当前着力追求的,也是我们研究提高生态消费力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初衷。

[1]尹世杰.论生态需要[N].光明日报,1998-01-2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926-927.

[4]尹世杰.消费需要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

[6]贾庆林.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若干重大工程[J].求是,2011(4).

[7]叶辉,等.浙江安吉:竹子变“金条”[N].光明日报,2011-02-13.

[8]尹世杰. 生态需要与后工业社会[J].求索,1998(2).

[9]李洪涛.开发商为卖观景房将绿化树“斩首”[N].中国消费者报,2010-05-24.

[10]“3.15论坛”[N].中国消费者报,2010-04-16.

[11]尹世杰.关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几个问题[J].河北学刊,1985(6).

[12]叶辉,等.浙江丽水:经济生态春满园[N].光明日报,2010-07-10.

[13]札西.西藏倾力建设生态安全屏障[N].人民日报,2011-03-20.

[14]谢振华,谢建伟.广西全力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省[N].人民日报,2011-03-11.

[15] 尹世杰.建议阔征生态环境税[J].税友,2001(5).

IncreasingEcologicalConsumptionAbilityandSpeedingupTransforma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Mode

YINShi-jie

(College of Commer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1, China)

Increasing ecological consumption is of significance for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ivi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we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increasing ecological consumption ability.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in it. We should increas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consumption subject, consumption object and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and speed up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creasing ecological consumption ability and promo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e helpful for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ecological consumption abi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014.5;F062.2

A

1674-9014(2011)03-0035-06

2011-03-25

尹世杰(1922-),男,湖南洞口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研究方向为消费经济理论。

(责任编辑:张群喜)

猜你喜欢

文明消费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40年消费流变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