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党史上的“四大起义”与“五块根据地”
2011-10-27
湖南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是毛泽东思想最早的发源地,是人民军队最初的摇篮。在湖南这块热土上发生的“四大起义”与开辟的“五块根据地”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特派员,与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一起回湘,改组省委,领导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一度攻占平江、醴陵和浏阳,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和邱国轩团叛变而严重受挫。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重要起义。
湘南起义1928年1月上旬,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宜章党组织配合下,1月12日智取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此后的2个多月中,起义发展到湘南地区的20多个县。3月下旬,在湘粤军阀9个师 “会剿”情况下,朱德、陈毅率领湘南起义军12000多人开始了向井冈山转移的重大军事行动。
桑植起义 1928年4月2日,由贺龙、周逸群、贺锦斋等领导的桑植起义正式发动,工农革命军一举歼灭守城团防武装,夺取县城,随即建立了桑植县革命委员会。6月,工农革命军发展到1500多人,开始了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平江起义 1928年7月22日,在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下,平江起义正式举行,参加起义部队达2500余人。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选举彭德怀为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平江起义有力地支持了井冈山的斗争,促进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起,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领导井冈山军民,逐步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到1928年春,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酃县(今炎陵县)会合,使井冈山根据地达到全盛时期。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28年6月,在贺龙为首的湘鄂西前委领导下,将桑植、鹤峰两县红色割据区域基本上连成一片,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与此同时,在周逸群为首的鄂西特委领导下,开辟和发展了包括湖南华容、安乡、南县等地在内的洪湖革命根据地。1930年9月,建立湘鄂西特委和湘鄂西苏维埃联合政府。以洪湖地区为中心的湘鄂西根据地正式形成。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处。平江起义后,因敌人集结重兵进攻,红五军主力转战井冈山,留在湘鄂赣边区的余部在黄公略率领下,开展游击战争,使边区出现全面复兴的形势。1929年8月,彭德怀等率红五军主力返回湘鄂赣边区,两支队伍合编,仍称红五军,恢复和发展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湘赣革命根据地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在湘赣边、赣西南、湘东南人民革命斗争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红四军向赣南、闽西出击后,湘赣边特委和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井冈山军民坚持根据地斗争。因敌我力量悬殊,井冈山失守,红五军被迫转移赣南。为领导人民继续进行斗争,2月中旬,重新组建了湘赣边界临时特委。至10月,以永新为中心的湘赣边根据地基本形成。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4年7月,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在湘鄂川黔边区艰苦转战,建立了黔东革命根据地。10月26日,与红三军在黔东木黄会师,进一步开辟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11月26日,湘鄂川黔省委在大庸(今张家界)成立,任弼时任书记。同时还成立了以贺龙为主席的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和以贺龙为司令员、任弼时为政委的湘鄂川黔边军区。
(摘自《中共湖南历史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