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
2011-10-27陈克鑫
陈克鑫(辑)
※ 白宫频现“毛主席语录”。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的就职典礼结束后,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的官方中文译文最后部分写道:“……让我们再一次迎着寒风中流击水,不论什么风暴来袭,必将坚不可摧。”奥巴马的对手麦凯恩2008年7月在回答有关能源问题时说:“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允许千花齐放。”他说得最多的毛泽东的一句名言是“黎明前的黑暗”,他说成“完全黑暗之前最黑暗”。美国总统福特也曾说:“毛泽东的著作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是我们时代的杰出人物。”尼克松访问中国后对白宫工作人员说,毛泽东“着眼于大局制定策略”。美国时代生活出版公司曾出版了一本画册《人类1000年》,其中就收录了毛泽东的一句著名语录:“那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书中收录的100人中,唯独编入了毛泽东的这条语录。
※ 邓小平的治国艺术。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治国风格;2、“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治国魄力;3、“抓头头,抓方针”的治国韬略;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治国韬略;5、“柔中有刚,绵里藏针”的治国涵养;6、“面向世界”,“对外开放”的治国视野。
※ 邓小平倡导“开短会”、“讲短话”。1980年2月29日,在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说:“开会要开小会,开短会,不开无准备的会。会上讲短话,话不离题。议这个问题,你就对这个问题发表意见,赞成或反对,讲理由,扼要一点;没有话就把嘴巴一闭。不开空话连篇的会,不发离题万里的议论。即使开短会、集体办公,如果一件事老是议过去议过来,那也不得了。总之,开会、讲话都要解决问题。”早在1956年讨论中共八大报告和发言稿的起草时,邓小平就说过:“八大大会发言要精彩、生动、多样性,还要短。”1962年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说:“如果每一件事情都要开委员会讨论,开书记处会议讨论,这样开会要开死人的呀。” 1975年8月26日,在与胡乔木等同志谈中科院起草的汇报提纲时他说:稿子太长了,中央的同志没有可能看,要短一点。话要少说一些。1979年3月27日,他对胡乔木等同志谈他在理论务虚会上讲话时说:现在文字太多,枝叶太多,比较平淡,吸引力不够。现在要强调的只是几个问题,语言太多,把要突出的问题冲淡了。这篇讲话是政治性的讲话,不需要讲很多理论性的话。1982年6月25日,党的十二大报告框架出来以后送他审阅,他说:报告架子可以,但要写得精彩些,短些。1983年12月,他在审查有关同志起草的邓颖超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稿时批示:“一个问题讲几句话就够了,不宜解释太多。我看文字压缩一半,更为恰当。”总之,在如何开会讲话这个问题上,邓小平的基本观点是:“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他还说:“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不是也很管用吗?我建议抓一下这个问题。”邓小平的话风还有许多特点,比如讲新话。邓小平的讲话,不管长短,总是针对性强;针对性一强,就有新话,没有新话他宁可不讲。他多次跟参与起草文件和讲话的同志讲,要讲几句新话。光讲现话没有人愿意看。稿子应有新内容,要回答和解决一些问题。只要有新意就好。不光是讲新话,还要语言朴实,这是邓小平话风的又一个特点。他反对一些领导干部为了出新,哗众取宠,满口新词却没有新意;也反对一些故弄玄虚,玩弄所谓专业名词,以为老百姓听不懂就是深刻。
※ 彭德怀的秘书王亚志说:彭关心经济。彭常常说,军事仅是手段,最终目的还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我跟他出差,无论到哪,他都关心经济,注意调查研究,特别是工人和农民的收入。彭老总一生不喜欢用笔记本,他的口袋里没有干部通常不离的笔记本,但他的脑子里装满了各种计划设想、各种情况数字。在研究工作的时候,在向干部作报告的时候,他脱口而出,其精确程度,常常令专管财经工作的干部吃惊。
※ 蒋介石到台湾后反思国民党失败的原因,认为他的军队是“六无”之军,即“无主义、无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军人也是“六无”:无信仰、无廉耻、无责任、无知识、无生命、无气节。
※ 在《沉思录》的作者马可·奥勒留看来,浮华荣耀皆似过眼烟云,时间终会让丑恶原形毕露,惟真者才永恒。他还说: “如果你因什么外在的事物感到痛苦,打扰你的不是这一事物,而是你自己对他的判断。” “虽然你打算活三千年,活数万年,但还是要记住: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不要不情愿地劳作。”“我们每天都要准备碰到各种各样不好的人,但由于他们是我的同类,我仍然要善待他们。”“我接受了一种以同样的法对待所有人,实施权利平等和言论自由平等的政体的思想,以及一种最大范围地尊重被统治者的所有自由的王者之治的观念。”
※ 经济学家樊建川认为,我们的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的危险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坏事。
※ 俄罗斯重评苏联历史的思潮和行动的目的是什么?回归大国传统,回归大国历史,回归大国英雄主义,回归大国业绩和大国情怀。
※ 美国有一句格言:“没有一个伟大的敌人,便没有伟大的美国。”不停地寻找敌人,不停地强调威胁,不停地渲染危机,成了美国军事文化、战略思维的核心内容。即使是取得战争胜利以后,也要从战略指导、作战指挥和武器装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战争回顾,一些战后报告侧重于总结教训,力求得出作战受挫的规律。这证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生存的基础。
※ 科技部部长万钢说,战略研究要做“四面镜子”:要作为战略发展的“望远镜”,要有前瞻性,对科技发展提出方向和观点;要成为政策研究的“放大镜”,要把研究对象放大,寻找科技发展深层次的原因和规律;要作为社会经济的“聚焦镜”,不断要看出社会的现状,还要能从现状中聚焦,解决焦点问题;还要成为科技界社情民意的“反光镜”,要更加理解民意,反映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等各方面的情况和社会真实状况。
※ 一切败亡都是私欲过分膨胀而没有加以遏制的必然结果。把失败归咎于卧榻之侧,显然是在推卸责任。
※ 《资治通鉴》中说:“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古人还说:“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
※ 《管子·权修》言:“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