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旌旗满地红
2011-10-27石海
石海
湖南共产党人在人民解放战争这部伟大的战争史诗中演绎传奇,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政治智慧、军事谋略、作战才能和革命意志,用自己的忠诚和热血点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的壮丽礼花。
运筹全局战略
在全国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身处中共中央核心领导层的湘籍共产党人殚精竭虑,运筹帷幄,从战略方针的制定到战役进程的指导,从军事指挥到政治斗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毛泽东作为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总导演”,他的军事战略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在这个时期得到充分展示。他在战略上的高瞻远瞩体现在对时局的超前把握上。早在1945年6月,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抗战胜利曙光微露的喜悦之中时,他就强调了争取东北的重要性:“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共中央抓住苏联出兵东北的有利时机,于8月11日迅速作出了争取东北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命令吕正操、张学思、万毅、李运昌等4支部队火速开赴东北。尔后,毛泽东又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致各战略区指示电,要求将东北籍干部集中待命,并抽调9个团和1个干部团开赴热河和东北,从而拉开了与国民党争夺东北的序幕。
抗战胜利后,为了戳穿国民党当局“假和平、真战争”的面具,争取国内和平的最大前途,毛泽东冒险飞赴重庆谈判。虽然这场谈判最终以国民党悍然撕毁协议而失败,但却把共产党诚意和平的胸襟昭示天下,赢得了各民主党派和各阶层进步群众的敬意和支持,从而取得了政治上、战略上的主动性。
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向美国记者斯特朗作出一个震惊世人的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全局在胸,审时度势,进退自如,有条不紊地同时指挥几个战场的作战,使得几个战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相互配合,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当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尚未停止,国民党军队尚有一定实力时,毛泽东就敏锐地看出,蒋介石的进攻已是强弩之末,中国的时局将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军事形势正在朝着有利于革命力量的方向发展。
解放战争进行第三个年头,1948年7月,毛泽东以无产阶级军事家的雄才大略再次预见:“大约再打3年左右,就可以从根本上消灭中国的反动势力,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他果断地作出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伟大决策,指挥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东北、华东、华北3个战略区,分别向据守的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发起了具有决战意义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胜利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进程,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也随之轰然崩溃。
刘少奇在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的得力助手,在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期间,代理中共中央主席一职。他在主持中央工作期间,正确地分析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代表中央果断明确地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1945年9月14日,他在听取了先期到达东北的原冀东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关于东北情况的汇报后,马上召集有朱德、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参加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反复研究了全国和东北的形势后作出了一系列正确决策:从山东抽调4个师12个团共2.5万至3万人,分散经海道进入东北活动,并派萧华前去统一指挥;同时成立以新增补的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彭真、陈云为主要负责人的中共中央东北局。9月19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又发出了《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正式提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部署大军进入东北。由于决策正确,动作迅速,仅两个多月,党控制东北的部署就基本实现,这不仅打破了国民党企图抢占东北以便南北夹击关内解放区的计划, 迅速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为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更为三年后解放全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7年5月,刘少奇担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与朱德一起转移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创造性地解决了夺取解放战争最终胜利所必需解决的许多关键问题。如同年的7月他在西柏坡主持制定的《全国土地法大纲》,为指引亿万农民摆脱封建土地制度的压迫,投身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洪流中,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力量。
任弼时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解放战争期间很多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和指导上有着独特的贡献。当重庆的国共和谈陷入僵局时,他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支持刘少奇的意见,大声疾呼:“掌握了东北,是极重要的问题。掌握了,可将中国革命提早若干年成功;掌握不了,可能延迟若干年。”他当时兼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具体负责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全国战略方针的实施,经过他迅速而细致的部署,中共中央从各战略区先后抽调2万干部和11万部队开赴东北,其中包括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张闻天、高岗,党、政、民各项工作都相应展开,使东北形势逐渐改观。
国民党军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后,任弼时担任中央纵队司令员,协助毛泽东转战陕北,确保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的安全以及中央战略指挥的畅通,使毛泽东得以运筹帷幄,在最小的指挥所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而任弼时在这场事关党和军队前途命运的斗争中,无疑起到了毛泽东左膀右臂的重要作用。
任弼时在解放战争时期另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及时发现和纠正土地改革运动中出现的“左”倾错误。
驰骋大江南北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萧劲光、王震、萧克、杨得志、耿飚等大批湘籍共产党人作为人民解放军的五大主力部队中的著名将帅,率部驰骋大江南北,夺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战役的胜利。
彭德怀作战骁勇,曾被毛泽东赋诗称誉:“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7年3月初,当国民党军胡宗南等部20多万人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时,身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的彭德怀临危请命,主动要求指挥陕北部队迎战。3月16日,中央军委任命他为西北野战军(后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肩负起保卫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解放区的重任。在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后,他指挥仅2万余人的部队,以过人的胆略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同十倍于己的敌军作战,采取拖疲敌人的“蘑菇战术”,伺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连续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和沙家店战役的胜利,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有力地支援了全国其他战场的作战。
解放战争初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将所部主力3个纵队,全部调归彭德怀指挥,自己则奔波于晋西北和陕北这块人口稀少、交通不便、资源缺乏的土地上,全心全意地加强后方建设,保障西北解放战争的后勤供应、兵员补给,为西北地区的解放立下了丰功伟绩。1949年10月,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他率十八兵团等部入川,在川北地区歼敌8万余人,后又配合刘、邓大军聚歼胡宗南的几十万军队于成都地区。尔后与邓小平、刘伯承一道,成功地组织了进军西藏、剿匪反霸和建设大西南的各项工作,为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被誉为“政工巨匠”的罗荣桓是东北野战军(后为第四野战军)的重要组织者。抗日战争胜利后,时任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罗荣桓领导的山东主力部队先后有9万多干部、战士进军东北,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的中坚力量。他长期负责军队的政治工作,所总结推广的诉苦教育经验,极大地增强了指战员的战斗意志,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他所主持组建的二线兵团,为主力部队输送了大量兵员,使东北野战军由最初的11万余人发展到150万人,占人民解放军正规军总数的1/3,实力跃居各大野战军之首。辽沈战役中,他力劝犹豫动摇的林彪坚决执行中央军委关于先打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予以全歼的战略决策,对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粟裕是从战争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人民解放军的一代名将。解放战争初期,他指挥苏中七战七捷,威名大震。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会兵后,毛泽东明示:“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正司令在位的情况下,把战役指挥权交给副司令,这不仅在我军历史上是唯一的,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也罕见。粟裕不辱使命,相继成功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等重要战役,华东野战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5月,粟裕被任命为华野代司令员兼政委,实际上成为华东战区独当一面的最高指挥员,旋即指挥了豫东和济南战役。而之后的淮海战役则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一个“剿总”司令部、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55万多人,而粟裕直接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就歼敌一个“剿总”前进指挥部、4个兵团、18个军共44.3万人,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毛泽东对粟裕在其中的功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指出:“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萧劲光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后改兼南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1946年12月,他与陈云共同组织四保临江战役,在北满部队主力三下江南的配合下,指挥第三、第四纵队在南满与国民党军优势兵力周旋,历时3个半月,歼敌5万余人,扭转了南满局势,巩固了南满根据地。1947年他指挥南满部队参加东北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1948年5月任第一前方指挥所(后为第一兵团)司令员,与萧华等一起执行围困长春的任务,采用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瓦解等多种手段,于10月中旬争取了国民党第六十军起义,迫使其余守军投诚。同年11月率第一兵团4个纵队进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3月率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实施渡江战役,5月占领武汉,7月参加湘赣战役。8月和平解放长沙后,兼任湖南军区司令员。10月在衡宝战役中,他指挥中路军主力围歼国民党军白崇禧部4个精锐师,为进军广西全歼白崇禧部创造了有利条件。
杨得志、耿飚参加革命前都当过矿工,巧合的是,两人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同时在晋察冀野战军、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后为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第十九兵团)分别任司令员和参谋长。他们是战场上配合默契的绝佳搭档,共同组织指挥了正太、青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平津、太原、宁夏等系列重要战役,攻坚夺城,无役不胜,使该部成为解放战场上声名远扬的“杨罗耿兵团”,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解放军在1949年1月开始进行的整编当中,有13位湖南籍共产党人担任了野战军一级的领导,而16个野战兵团中,则有王震、许光达、胡耀邦、杨得志、耿飚、李志民等23人担任过兵团一级的领导,此外,滕代远和李寿轩还分别任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的铁道兵团司令员和参谋长。
深入龙潭虎穴
1946年国共和谈破裂后,中共地下党在国统区全面开展了包括统战、敌工、工运、学运和情报等方面的斗争,形成了配合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扩大了共产党、解放区的影响,破坏了国民党当局的后方稳定,严重影响其战争计划,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隐蔽战线斗争发展的最高点,刘晓、吴克坚、谢士炎、李白等湖南籍中共党员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中共代表团南京办事处和上海办事处撤离后,中共中央上海局就成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代表机构,肩负着领导国统区工作的重任。上海局的领导人刘晓出生于湖南辰溪县,抗战爆发后一直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长期在敌人心脏地区指挥斗争,被誉为“第二条战线的杰出领导人”。1946年6月,在全面内战即将爆发之际,他根据中央的指示,领导上海地下党组织推动上海各界知名人士、各人民团体组成“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赴南京请愿,并举行有5万余群众参加的声势浩大的反内战游行,对全国的反内战、反独裁斗争起了重大影响。此后,他又连续组织了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和“反饥锇、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不断掀起国统区群众运动的高潮,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统治,形成了毛泽东称之为配合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的“第二条战线”。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后,刘晓领导上海局派专人分别与国民党陆、海、空军及主要政府机构的中上层爱国人士建立联系,获得了大量军事情报,为人民解放军制定渡江战役、上海战役作战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吴克坚是湖南平江人,曾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央特科工作。1946年夏,吴克坚被派往国民党统治区负责京、沪、杭地区的情报工作。临行前,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歉意地表示,没有可靠的情报关系可以交付。吴克坚回答则可谓简短自信:“行,我就白手起家!”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很快就在国民党的党政军要害部门以及民主党派、社会团体、帮会组织中发展情报关系达1500余人,形成中共情报网络中最著名的“吴克坚系统”,在三大战役、渡江作战、国共和谈以及解放上海等关键时期,获取了敌方大量军事和政治情报。吴克坚还参与组织并成功地争取了多起国民党军政特人员的起义,有力地配合了华东地区的解放。开国大典前夕,他奉命全力保护和营救正在上海的宋庆龄、张澜、罗隆基、史良等爱国民主人士,巧妙争取敌人营垒的重要人物为我所用。更为难得的是,由于他在工作中沉着果断、谨慎精细,所领导的情报组织无一同志被捕,数部秘密电台安然无恙,从而受到中央的多次嘉奖。周恩来曾称赞说:“吴克坚系统”在关键时刻拿到关键情报起了关键作用,是很不容易的。
湖南衡山人谢士炎在抗日战争时期因战绩突出而擢升国民党军少将,抗战胜利后受进步书刊的影响,目睹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反动而倾向共产党,其参加革命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1946年9月,他以第十一战区长官部作战处少将处长的身份参与拟定国民党军重兵进攻张家口的作战计划,深感事关重大又苦于无法将情报送出,情急之下,他在一天夜里只身找到了平日的好友、表现“亲共”的第十一战区外交处副处长陈融生的住处,突然掏出手枪逼问陈的真实身份,把地下党员陈融生惊出一身冷汗。这份情报最后转报到北平军调处中共代表叶剑英手中,有力地戳穿了国民党当局“假谈判、真备战”的阴谋。1947年2月,谢士炎由叶剑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利用参与国民党高级军事会议的机会,向党提供了胡宗南进攻延安等一系列重要军事情报。1947年9月,由于叛徒出卖,谢士炎不幸被捕。9月19日,谢士炎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用生命实践了自己入党的誓言。
红色经典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中主人公李侠为革命英勇献身的事迹曾经感动过千百万观众,他的原型是湖南浏阳人李白。解放战争时期,李白留在上海继续担负秘密电台的收发工作。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中,他凭着对党的无比忠诚、坚定的革命意志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机智地与敌周旋,将地下党搜集的各种机密情报,通过电波传送到延安和其他解放区。1948年12月30日,他在与中央电台通报过程中,被国民党特务机关侦测出电台位置而被捕。在被捕后的4个多月里,他遭受了残酷的刑讯逼供,但始终坚贞不屈。上海即将解放前夕,恼羞成怒的敌人将他秘密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