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性建筑广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以长春市文化广场为例
2011-10-27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于冬波
吉林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于冬波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黄祖群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与规划学院 王春晖
城市历史性建筑广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以长春市文化广场为例
吉林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于冬波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黄祖群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与规划学院 王春晖
城市广场被称为“城市客厅”,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和建设正迅猛地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一个热点。作为城市的缩影和象征,广场集中反映了现代都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气氛。作为广场中重要的一类,历史性建筑广场是指为了对历史性建筑进行保护,同时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在具有城市记忆、城市文脉延续性的历史性建筑周围建造的广场。这些广场是在已有广场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改造的。它们不仅是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城市形态的载体和城市文化的体现,成为孕育、展现、保存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社会内涵、生活模式的重要舞台。但近些年,伴随着城市化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城市建设,历史性建筑广场及其所赖以存在的环境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笔者以长春市文化广场为例,探讨历史性建筑广场的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一、历史性建筑广场景观设计的核心问题
历史性建筑广场景观设计涉及的因素较多。除受到广场所在地域独特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当地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同时,景观设计本身是一门涉及生态、景观、环境、地理、社会、经济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问。因此,有必要对历史性建筑广场景观设计所涉及的核心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地域因素、建筑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3个方面(表1)。
1.地域因素。地域因素是指历史性建筑广场所处地域的地理环境、气候特征、植被状况等各种自然要素。一般情况下,历史性建筑广场在外部形象和形态结构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受到当地地域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一方面直接体现在地域自然环境本身就是构成历史性建筑广场景观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则间接地表现为地域对历史性建筑广场人文因素的影响。如在我国南方一些城市,夏日日照时间较长,气温较高,因此设计者将人们对所处环境感觉的热舒适度作为设计出发点,栽种了较多树木,同时设置了避阳设施,以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进而形成独具南方特色的广场景观。
2.建筑因素。建筑因素主要包括广场中的历史建筑和广场周边的建筑两部分。历史性建筑是一个城市记忆的载体,保存了大量历史信息。作为历史性建筑广场的主体,这些历史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广场景观设计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性设计与规划,有利于展现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当然,广场周边建筑的风格、色彩、距离、高度、围合状态等也都影响着广场的景观设计和规划。
3.社会文化因素。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的土壤孕育出不同的环境艺术,体现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历史性建筑广场要想体现城市文化内涵,文化应成为其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在进行景观设计时,既要将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传统、民风民俗和具有象征性的人文要素注入其中,赋予景观以一定的社会属性,使景观具有一定的文化和地域特征。同时,也要对观赏者和使用者施加刺激和影响,从审美角度、审美意识、中介启迪等方面引导人们理解和体验广场文化。
表1 历史性建筑广场景观设计的核心问题
二、案例:长春市文化广场
1.长春市文化广场概况。长春市文化广场原名地质宫广场,是长春市最大的城市广场,历史上曾被规划为伪满洲国的国都广场。中轴对称的手法使整个广场浑然一体,以新民大街道路中心线至地质宫广场主楼中央为南北主轴,全长429米,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广场主入口和南北主路。广场以舒展的草坪为绿化主体,给人以辽阔、通透的感觉。整个绿色空间的控制形式是:东西两侧用现有的高大乔木封闭,南侧敞开,充分展示主楼建筑的姿态和广场的深远、浩大。
2.长春市文化广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1)主题定位不明确,文化功能尚未完全凸显。长春市文化广场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拥有大量历史遗存,作为城市记忆、历史文脉的主要载体,记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并且担当着一定的城市功能。目前,长春市文化广场的景观设计忽视了其所应达到的广泛社会目标与内涵,定位不很明晰,甚至有商业化倾向。考虑到长春市文化广场的特殊历史文化意义,笔者认为,应以彰显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为出发点,保护历史建筑,引导人们认识、理解、体验传统文化,使文化广场更能反映地域文化特质和精神气氛,为城市历史文脉的延续发挥作用。
(2)绿化单一,遮阴不足。在多年的建设中,长春市文化广场采用季相变化相对突出的长白山植物群,并栽种了多种当地植物,使广场改变了以前“黄土露天,杂草丛生”的状况。但在树种配置上仍显单一,受季节影响较大,季相变化过于明显,使得整个广场冬季毫无生气;同时,由于绿化面积较小,且与休息区域分离,导致遮阴效果较差。因此,可以考虑在广场休息区域和建筑空隙区域,结合广场的整个景观和季相状况,以当地植物为主来进行绿化。
(3)人文活动种类单一,广场文化尚未形成。根据笔者调查,长春市文化广场大部分人群的活动只有一种——散步。除非在举行特殊文化活动的时候,人们的活动种类才会多一些。一个成功的城市广场设计不仅是创造美的、舒适的物质空间环境,也应包含各种塑造特定文化内涵的元素,引导城市居民有效利用这些元素,以广场为平台体现出当地的人文历史及地域特征,以表达地方文化。在广场的文化体系中,人以文化为纽带,对物质环境下的广场进行“二次设计”(文化设计),使之成为一种文化观念的产物,形成其特有的文化特质;广场则反过来巩固和强化了它赖以产生的这种文化。如图1所示。因此,除了已有的特定文化活动,长春市文化广场上也可以开展一些诸如二人转表演、书画展、历史文化展等具有地方特色且互动性较强的文化活动,使广场的生活意义得以实现,体现出一种城市空间的“场所精神”。
图1 广场—人—文化结构体系
(4)设施建设忽视弱势群体。长春市文化广场缺乏供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休憩、娱乐的设施。广场在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时,必须意识到人是景观设计的主体,而景观设计的核心价值就是在满足人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上创造适当的精神生活品质,优化生活环境质量。为了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具体规划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可供老年人和儿童休憩、娱乐的设施,在园林区内设置残疾人坡道,使其能够方便进入,真正体现人文关怀。
综上,历史性建筑是城市记忆、历史文脉的主要载体,对其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形式之一,对其的合理、科学设计将成为保护历史性建筑的重要手段。在设计历史性建筑广场景观时,既要遵循传统、延续历史、继承文脉,又要突出地方特色,还必须反映时代的特征,有所创新,赋予空间以新的意义和情趣。这样,才能增强广场的吸引力,使人们建立起场所感和空间认同感,维系人与环境的亲和关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基于殖民理论下的近代长春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5094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