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的“眼睛”
——记淮北矿业集团涡北矿安全信息中心
2011-10-27刘敏
□刘敏
安全生产的“眼睛”
——记淮北矿业集团涡北矿安全信息中心
□刘敏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被煤矿人称为矿井的“眼睛”,通过它可以对井下的瓦斯、一氧化碳、风速、温度进行实时监控,能够提前发现矿井的安全隐患。由于线路遍布整个矿井,且监测设备易受井下恶劣环境影响,经常出现故障。在淮北矿业集团涡北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时时刻刻维护着矿井的安全生命线。
孟祥震:有名的“唠叨嘴”
“徐伟,不是我说你,你看看你昨天的活是怎么干的,那些新放的检测线乱得还有个样子吗?今天下井重新整理。”1月20日一大早,笔者来到淮北矿业集团涡北煤矿安全信息中心会议室,一进门就听见了中心主任孟祥震的唠叨声。
原来,徐伟在前一天为了赶罐上井,把新放的监测线胡乱摆放了一下,就起身赶罐去了。第二天早上开早会,孟祥震看见徐伟就唠叨起来。“你可真罗嗦!”徐伟没好气地说道。不过他很疑惑:我昨天下午才干的活,他明明去开会了,怎么今天上午就知道了呢?正在他犯嘀咕的时候,旁边的同事告诉他:“你忘了,咱们的孟主任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每天晚上10点钟下井转转,特别是我们干活的地方,他一定要去看看。”
作为涡北矿安全信息中心的领导,孟祥震有自己的体会:“监测这个活,事关矿井安全生产,容不得半点马虎。”
其实,孟祥震也不喜欢上夜班。“天气这么冷,谁不想躺在暖暖的被窝里?可是不下井看看,心里放不下啊!单位里的职工大多数是年轻小伙子,干活不细心,就得时刻盯着他们,没事唠叨他们两声,他们才能长记性。”孟祥震说出了心里话。
就这样,这位“唠叨”主任带出了细心的职工,确保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黄家胜:同事眼中的“老大”
自2006年到涡北煤矿安全信息中心工作至今,年近五旬的黄家胜被大伙亲切地称为“老大”。“称他‘老’是因为他的年龄比其他同事都大;说他‘大’是因为他的技术水平高,大家都喜欢跟在他屁股后面学本领。”职工张立如是说。
黄家胜认为,技术有多高,安全就有多牢。在进涡北矿之前,黄家胜是干保运工作的。虽说以前下井也见过监测探头,但从没想过自己会干这一行,更别提目前矿上用的这套国内先进的KJ90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了。为了适应工作需要,黄家胜把别人休息、逛商店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专业技术上。每次矿上请来监测方面的技术人员,他都要跟在后面仔细观察每一步操作,有不明白的问题便刨根问底向技术人员请教。每次矿上进了新设备,他也总是想方设法搞到第一手资料,逐渐从“门外汉”成长为“技术能手”。
2009年春季,途经涡北矿的刘店矿光缆在涡北矿南旷野里断成了两截,致使刘店矿整个通讯系统瘫痪,刘店矿领导心急如焚,请求涡北矿给予支援。黄家胜带着徒弟拎着光缆熔接机火速赶到现场,不到两个小时便熔接好十二芯光缆两处,赢得了在场领导及同事的一致称赞。
在2010年淮北矿业集团举办的技术比武活动中,黄家胜以优异的成绩再次被淮北矿业集团评为“优秀技能人才”。
陆芳:“大学生”监测工
陆芳,沈阳化工学校的一名本科毕业生,2009年毕业后来到涡北矿工作,从事地面监控机房监测工作。有人说:“这是大材小用。”也有人说:“别干了,凭你的学历找个比这好的工作很容易。”她微笑着说:“这可不是大材小用,我很喜欢这个工作。”
喜欢的背后藏着很多故事。陆芳出生在煤矿工人家庭,父亲是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煤矿的一名采煤工,芦岭煤矿“5·13”瓦斯爆炸事故在她的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震撼。高考那年,她偷偷地在志愿栏里填写了一所煤炭学校,后被父母发现才改填了沈阳化工学校。毕业后,听说淮北矿业集团招收毕业生,她毅然回到矿上当了一名普通的煤矿工人。
“作为一名女职工,我不能像男职工一样下井作业,但保证井下职工的人身安全是我最大的愿望!”陆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一次,一名负责井下调校的职工发现南翼回风下山的T2探头断线,陆芳接到电话后迅速向矿调度室汇报了情况,但当她告知井下的同事要迅速将断线探头修好时,这名同事却执意要让小班的同事下井维修。她反复向这名同事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后,终于使该同事在规定时间内修好了探头。
“虽然很辛苦,但我感觉很踏实。”说这话的时候,电话铃声响了,陆芳迅速拿起电话,并作了详细的记录。
尽心尽力地工作,保证井下职工的人身安全,这也许是这名大学生监测工最幸福的事了
!
(作者单位:淮北矿业集团涡北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