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成与他的“三”字缘
2011-10-27卫向荣冯会芬马欣摄影
□卫向荣 冯会芬/文 马欣/摄影
刘三成与他的“三”字缘
□卫向荣 冯会芬/文 马欣/摄影
从农民轮换工到农民合同工,从普通工人到副班长,从无所长到“技术能手”,刘三成实现了三次华丽转身。
成人生命中的三个贵人刘三成出生在陵川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子里,父母亲都是朴实的农民,他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在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呵护下,刘三成快乐地成长着。
在刘三成的记忆中,第一次不开心发生在他上学的第一天。那天,第一次背上书包的他高高兴兴地去了学校,不曾想却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家。在父母的一再追问下,他才撅着小嘴说:“别人都叫朝阳、光辉啥的,名字一听就有气势,你们为啥就给我取了个三成,今天好多同学都笑话我。”识字不多的父亲却给刘三成讲出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大道理。父亲说:“给你取名叫三成,就是要你记住,一个人的资质只占成功的三成,只要你肯努力、肯坚持,你就能取得八分甚至十分成功的人生。”
第二个对他影响大的人就是初中时的英语老师李爱萍了。那是初二时的一次期末考试,英语成绩从没下过85分的刘三成自恃成绩不错,在匆匆答完试卷后根本没有检查,就第一个交了卷,跑出去玩了。谁知,由于粗心,题做错了许多,连及格线都没有达到。刘三成想,李老师一定会责骂他一顿,甚至告诉父母,谁知李老师只是找到他,和颜悦色地对他说:“三成,人这一辈子要想有所作为,必须要有凡事认真的态度。空抱远大的理想,却马马虎虎做事,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
对刘三成影响最大的人可以说是他的妻子刘辰秀了,刘辰秀和刘三成是小学同学,还是同桌。从小互有好感的他们终于在1994年走入了婚姻的殿堂。结婚17年来,刘辰秀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刘三成一点也不用操心。2005年随刘三成到窑头租房以来,经常有相熟的老乡叫她去打麻将、跳舞,但闲不住的她却从来不去,总是在家里打扫卫生、辅导孩子功课。2008年的一个冬夜,天寒地冻,刚满4岁的小女儿突然发高烧,而在井下的刘三成还没回来,从不敢一个人走夜路的刘辰秀只能鼓起勇气背着女儿到医院就诊。因为加班,足足比平时晚两个小时上井的刘三成是通过刘辰秀给他留的小纸条才找到医院的。在看到刘辰秀一个人孤坐在寒冷的医院里看护着打点滴的女儿时,刘三成面带愧色地对妻子说:“辰秀,这辈子我欠你的情,下辈子我一定双倍还你。”听着丈夫深情的话语,望着丈夫憔悴的面容,刘辰秀什么委屈都没有了。
“父亲种的地虽然是全村最贫瘠的,但他不惜力,打的粮食在全村是数一数二的;李老师教的学生中不乏调皮捣蛋的,但她兢兢业业地教学,用自己的一颗赤诚之心换来了桃李满天下;妻子虽然文化不高,也没有工作,但她‘干事就要干成事、干好事’的人生观念,促使她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一双儿女在她的管教下学习成绩也都十分优秀。这三个人可以说是我生命中的三个贵人,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我。”
成事生命中的三份职业刘三成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年仅18岁的他主动来到当地的一个小煤窑干活。
第一次下井时,刘三成感觉生产面的顶板像妖魔一样张开血盆大口,狰狞地冲他笑着,不时传来的煤渣掉落的声音让人胆战心惊。那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扭头逃命,但想到一年四季仍在地里劳作,就为了多给儿子攒几个“娶媳妇钱”的父母,再看到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的师傅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心里也就坦然了许多。
那时小煤窑都是炮采,而且为了节省成本,根本没有什么劳保用品。放炮时,就听见工作面里“轰——”的一声巨响,炮烟就缓缓地从生产面里吹来,刘三成虽然用两只手紧紧捂着鼻子,但呛人的烟味还是让他咳得喘不过气来。短暂的沉寂后,生产面里的灯光开始闪烁起来,刘三成抄起铁锹开始往车里攉煤,攉满一车,身上的汗就涔涔的往外冒,但他顾不上休息一下,因为他还得拉上这一车煤,爬过几百米回到地面。回风的风特别大,呼呼地刮着,就像数九寒天里刮的大风,感觉脸上像刀刮一样,整个人一下子由“暖炉”变成了“冰窖”,刚出的汗还来不及干就冻成了小冰碴。刘三成虽然称不上是娇生惯养,但也是从小受父母哥姐疼爱,面对这么恶劣的工作环境真想一走了之,或者重新回到课堂准备复读考大学,但一想到父母的艰辛,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这还不是最苦的,最苦的是每月几百元的工资经常不能按时发到手里,有时三四个月,甚至半年才发一次工资。每当这时,刘三成宁愿一个人在矿上忍受对家人挖心噬骨的思念也不愿回家,因为他怕看到年迈的父母辛劳侍弄庄稼的身影,他怕父母把平素根本舍不得吃的肉、鸡端到自己面前时那两双慈爱的目光……
一晃两年后,20岁的刘三成决定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到阳城开个饭店。虽然一开始就有朋友提醒,开饭馆辛苦,但他自恃年纪轻力气大,而且急于摆脱小煤矿那种枯燥累人的生活,袖子一撸就决定干。但做生意并不能单靠满腔的热情,人脉更重要。由于他是外地人,再加上没有什么经验,饭店的生意迟迟上不了正轨。为了找到诀窍,他经常化身为食客到别的饭店取经。为了节省开支,他自己骑着三轮车到市场买菜、买酒。他热情服务、薄利多销的策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生意越来越好,店面也扩大了,每天的净利润都有四五百元。但仅仅干了一年,刘三成就因为同行的排挤和办理各种手续的繁琐而无奈放弃了。接下来,他又来到曾在晋城市赫赫有名的煤老板崔发荣的锦绣运输公司工作,当了一名会计,但随着崔老板生意的没落,刘三成的工资越来越少,他决定再一次“跳槽”。
刘三成的这一次选择得到了命运的垂青。2005年,凤矿招收农民工,刘三成凭着自己的韧劲及在小煤矿干过的基础,顺利地成为凤矿外包队的一名农民轮换工。凤矿无论是安全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工资待遇,还是花园式的居住环境,都是其他小煤矿无法比拟的。他分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别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他说:“凤凰山矿一定会是我的安身立命之所,我找到了值得自己一辈子追求的事业。”
成才身份的三次转变在刚到外包队的时候,刘三成只能从最简单的清煤工干起,但经过勤学苦练,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了,可他却越来越高兴不起来,甚至些失落和茫然。他倒不是嫌苦怕累,他苦闷的是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干上一个有技术含量的工种,成为矿山不可缺少的人才。由于以前在小煤矿从事过锚杆支护方面的工作,于是他三番五次找到队领导,主动请缨要当锚杆钻机司机。队领导被他的诚心所打动,安排他干起了锚杆钻机司机。刚当上锚杆钻机司机不久,刘三成就意识到,要想当好锚杆钻机司机,光凭以前的基础和力气根本不行。跟着师傅干活时,他注意观察师傅的每个细小习惯,并总是赶在师傅前检查锚杆钻机电源是否完全断开、所有紧固点是否松动、电缆安全罩有无破损。师傅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心灵手巧的徒弟,有什么“绝活”都愿意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刘三成还是个有心人,上井后不像有些工人那样打牌、喝酒,而是抽出时间向师傅请教,并自费购买了很多专业书籍自学,有什么要点、难点都记在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上,并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坚持学习两个小时的“铁规矩”。“有的问题别人用一个小时能学会,咱理解能力差,就花两三个小时,就不信自己弄不懂。”渐渐地,刘三成弄出了门道,操作锚杆钻机的水平越来越高,打的锚杆在仅凭目测的情况下,误差绝对不超过80毫米。经过长期的摸索试验,他对转速、转深与煤质软硬之间的关系了如指掌,在从事锚杆钻机司机的五年里,几乎没有发生过夹钻的现象,而且由于他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化、作业标准化要求作业,他打的锚杆没有一根因操作原因而造成固力下降。接着,他取得了掘进机司机和绞车司机的资格。
2007年,因为工作出色,刘三成被抽调到机掘二队工作,并于次年转成了农民合同工。如果说此前刘三成是一只怯怯的小鸟守候在凤矿这棵大树旁,这一刻,他突然觉得这棵大树在向他张开双臂拥他筑巢,除了户口问题外,他的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13项保险以及子女入学都和正式工一样了。刘三成越发铆足劲地干上了。
2009年,凤矿组建机掘三队,刘三成由于技术过硬,又被抽到了机掘三队,5月提拔为生产二班副班长。身份的第二次转变,让刘三成充满了对企业的感恩、对矿山的热爱,他把对企业的感恩和热爱转化为工作的动力,不仅对自己要求更严了,而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协助班长把班里的事务处理好上。
为了按时完成工作进尺,刘三成每个月都要加班。2010年12月他只休息了2天,上了全队最多的29个班。为了让新来的工人们尽快上手,刘三成亲自上阵带徒弟,把每一个工种的每一个操作细节都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操作步骤,并总结出完成这个流程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操作要领,使大家知道应该怎样操作,避免出现哪些瑕疵,预防哪些事故。一旦有人在施工中不按规定的步骤和流程做事,他马上要求返工重来,一点不顾及平时的情面。工友们虽嫌他“不近人情”,却因为能学到真本事,总爱跟着他干。“他在工作面上什么活都干过,又能在技术上说得头头是道,你不服气不行。”与刘三成共过事的工友说。
2010年,凤矿选拔参加集团公司岗位技能竞赛的选手,刘三成与自己同在一个队的、获集团公司2009年度“技术能手”称号的张贵云同时报了名。报名后,刘三成经常向张贵云取经,张贵云被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主动把自己参加技术比武过程中记下的理论试题整理出一份,交给了刘三成。最终,刘三成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参加集团公司岗位技能竞赛的资格。
在备战集团公司岗位技能竞赛的过程中,刘三成把上班时间当成了实践考试的战场,打每一根锚杆都力争做到完美,每天下班后,再累也要躺在床上把所有的理论试题过一遍,学习笔记都让他翻烂了好几本。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集团公司岗位技能竞赛中,刘三成在全部12名选手中排名第三,获得“技术能手”称号。载誉归来,迎接他的是鲜花和掌声。在凤矿召开的“双先”表彰会上,刘三成又荣获“岗位技能标兵”荣誉称号。
从农民轮换工到农民合同工,从普通工人到副班长,从无一技之长到技术能手,工作不到6年的刘三成实现了三次华丽转身。许多与他一同到凤矿工作的农民轮换工都在感叹他的机遇好,但谁又知道他暗地里下了多少工夫。机遇,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
刘三成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闯关夺隘的勇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著。就像我们的先辈晋商那样,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历千难万险,经千锤百炼,困难面前不退缩,问题面前不回头,遭遇挫折不灰心,日积月累,勤奋敬业,最终必能成功。
(作者单位:晋城煤业集团凤凰山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