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收藏伴我成长
2011-10-27刘丹
□刘丹
钱币收藏伴我成长
□刘丹
对于“80后”来说,钱币收藏并不多见,这也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事情。对于这些方方圆圆的小东西,我是由衷地喜爱,与生俱来,不掺丝毫杂念。记得上小学三年级时,一个初冬的傍晚,天黑得很早,我孤零零地一个人在家,闲来无事便翻开家里的储物柜,找到一个沉甸甸的铁盒子,里面满是钉子、螺丝之类的杂物。无意间,我看到了一个圆圆的东西,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上面写有“冀东政府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另一面则是“壹角”的字样。那一刻我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喜欢往往就是如此简单,需要机缘,却不需要理由。这枚钱币是我的首枚收藏,虽然价值不高,品相也不算好,但对于我这个爱好乃至整个人生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时至今日,我依然把它珍藏在最重要的集币册里。每每把它拿出来给朋友欣赏的时候,我都会讲述这段意味深长的故事。
上中学后,我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这些让我如痴如醉的小东西,藏品中的相当一部分来自“翻箱倒柜”和“软磨硬泡”。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邮局门外的地摊。那时的我懵懂无知、年少天真,往往成为“地摊叔叔们”的宰割对象,自己却还乐在其中。我的愿望就是要把世界上所有的钱币尽收囊中,无论好坏、年代、国内国外,统统进来,颇有点“大跃进”的味道。这样的“跃进”是需要money的,那点压岁钱远远不够,以至于我时常从家里“顺手牵羊”。父母对此未必不知,但却没有干涉。“大跃进”时代是我收藏经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码从数量上有了一个飞跃。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趋于理性,加之繁重的学业,那种狂热逐渐降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收藏进入了冰冻期,直到参加工作后,才又开始整理和欣赏这些“生灵”,与之共舞!
如今,仍有许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会对这些钱币情有独钟。我想除了最初的那份感觉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能从这些钱币身上寻找到快乐。譬如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弄明白刚刚拿到手的一枚钱币的发行年代、国别、质地、货币名称等等。每当这时,我就会发现在手中的小小方圆里蕴含着太多知识,有历史、民俗、地理、文字、人物等等,真可谓包罗万象!它们是用民族的文化铸就的微型浮雕,是通往世界的窗口。每一枚钱币的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每一枚钱币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鲜活生命。要完全了解一枚钱币的“身份”,有时是颇费周折的,这一过程也是最值得享受的。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查明正身”,一种兴奋和喜悦便油然而生,就像酷夏里喝了一杯清凉的绿茶,感觉浑身通透,又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阻隔,跨越了地域的界限,来到一个完全陌生而又充满神秘的世界里。这种感觉是不可言传的,只有那些热爱它的人们才能感受到。和家具、陶瓷、邮票、书画等收藏品一样,除了有升值的考虑外,收藏的真正意义就是通过一个过程来获取它、了解它、感知它、融入它,正所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收藏也是一种境界,随着年龄、阅历、学识、修养的改变而改变,而这些又可以在收藏当中慢慢汲取、提升,两者相辅相成。境界的提升,就是人性的提升,是人生的目的所在!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也许这就是收藏和人生的极高境界,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极限!
从儿时的无知、狂热到现在的趋于理性,钱币收藏伴随我一路走来,有过风雨坎坷,有过欢笑收获,所幸自己还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进。钱币收藏是无穷无尽的,也是不可能“尽收囊中”的,道理如同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大圆与小圆”的故事一样。但我却依然坚守着一个天真的妄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像马未都先生一样创办一家属于自己的钱币博物馆,名字就叫“方圆博物馆”。
(作者单位:开滦集团唐山开滦热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