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环境类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2011-10-26吴江丽方晖邓益群彭凤仙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系长沙410004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7期
关键词:仪器分析仪器情境

吴江丽 方晖 邓益群 彭凤仙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系,长沙 410004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环境类专业《仪器分析》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吴江丽 方晖 邓益群 彭凤仙 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系,长沙 410004

对高职环境类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创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仪器分析》的课程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并在教学中付诸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仪器分析; 高职;工作过程

《仪器分析》课程是我院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核辐射与防护技术等环境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2005年被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近几年来,针对学院的实际情况,课程组积极开展了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充分考虑职业岗位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借鉴CBE教育思想,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积极与同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合作,按照职业岗位要求设计能力图表,通过具体的任务来完成能力的培养,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内容[1],在实践中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评价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发展为中心,注重素质教育

《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以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实践为基础,通过设置一系列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参与性与创造性很好地融合到一起,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新的合作精神,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他们的素质全面而和谐地发展。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建立与岗位相适应的学习情境

《仪器分析》课程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根据行业、企业发展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2],将整个课程按照环境监测项目中常用仪器类型分成四大学习情境,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电位分析。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有了工作的具体任务,并且与工作岗位对接职业技能,使学生就业时可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按照对实际的多个职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过程来设计课程体系的每一个学习情境,通过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学生可以完成职业的一个典型综合性任务。每个学习情境设置若干工作任务,每个任务由一项或几项专业知识、职业技能所组成,把满足社会、个人和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设计融入任务当中,可以单独培训和考核(表1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学习情境设置情况)。具体实施过程中,均以先以实训项目作为载体,点对点的形式进行实际训练,在完成数个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在拓展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最后以各技术理论知识指导一个实际环境监测项目的完成。

表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学习情境设置情况

三、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每个学习情境的教学,从任务驱动开始,构建“基本技能训练-技术知识-专项技能训练-技能理念拓展-综合技能训练-技术创新设计”螺旋渐进的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不断地提高学生认知水平、操作技能、工作能力,使学生高效率的学习。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引导文、案例分析、直接给出国家标准等方法[3],引导学生对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仪器设备、实验偏差等方面进行分析,采用集中讨论与分组验证方式解决相关质疑的内容,调动学生探究性研究的积极性和乐趣,达到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多媒体与仿真技术的应用

“仪器分析”课程内容多,原理抽象,仪器结构复杂,很多情况下学生又不能凭感觉去理解,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4]。指导教师根据环境监测项目实际操作情况,录制一些实训视频,供学生使用多媒体课程虚拟或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被动听讲为主动求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

建立《仪器分析》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视频、实训视频、电子教案、习题库、教材电子教案等方面内容均上网,硬件环境能够保证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四、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注重过程评价,激励学生获得巨大动力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以闭卷笔试为主的传统的考核方法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实验操作,运用仪器分析理论解决实验具体问题等能力进行考核[5],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仪器分析》课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完成学习任务的全过程。教学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促学生发展,并更多地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

《仪器分析》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高服务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主张评价主体(教师和学生)互动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具体实施过程中设置了一个“四结合”的整体性的评价方案,即结果与过程结合评价、仿真和现场结合评价、专业成绩和能力评价结合、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综合考核学生提高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评价过程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公正的评价和真诚的激励,能使学生获得巨大动力。

总之我们按职业岗位需求,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应知应会内容,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创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仪器分析》的课程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实现专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出现的问题,将及时的改进,为完善该教学模式积累更多的经验,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一个更好的教学平台。

[1]应力恒.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J].2008,8:36-38

[2]刘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08,21(2):51-53

[3]杨晓燕,颜流水,王玫,刘艳.基于仪器分析实验的设计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J].2008,18(7):107-109

[4]刘刚,张雁南,彭欣莉.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2008,24(4):28-29

[5]杨勇.《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陕西教育.2008,6:84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7.168

吴江丽,硕士,讲师,现从事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仪器分析仪器情境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慕课时代的仪器分析理论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