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炼油和煤化工瘦身需趁早—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科技委顾问王基铭

2011-10-26刘淑菊石杏茹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煤制煤炭资源炼油

■文/本刊记者 刘淑菊 石杏茹

炼油和煤化工瘦身需趁早—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科技委顾问王基铭

■文/本刊记者 刘淑菊 石杏茹

因为盲目投资和无序发展,我国炼油和煤化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统筹调控。

虽然过犹不及,但是中国人一向信奉的是“矫枉必须过正”。这两年,炼油和煤化工项目竞相上马。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不仅各大石油公司动作频频,各地方炼油化工企业也没有闲着。

据在建和拟建计划,2015年,我国炼油能力将达8亿吨/年。“十二五”期间,我国炼油产能将大量释放,产能过剩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与炼油产能急剧扩张情况一样,近年来,我国煤化工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产能过剩问题引起了行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为此,《中国石油石化》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科技委顾问王基铭。

科学统筹炼油布局

中国石油石化:王总,您好!今年两会上,你准备的一份提案是《关于加强我国炼油产业科学统筹布局的建议》。请问,为什么您会连续两年提出同一个主题的议案呢?

王基铭:因为这个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已在环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形成三大炼化一体化石化基地。这些基地承担了进口原油93%的加工任务,生产的成品油和乙烯主要衍生物分别占全国50%和80%以上。但从整体看,我国石化工业尚未形成集群化优势,特别是当前一些拟建项目仍然分散、无序、盲目发展,严重影响石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石油石化:我国炼油产能过剩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王基铭:第一,规划新增炼油能力过剩且布局分散。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全国各地规划新布点大型炼油项目13个,新增炼油能力2.5亿吨/年。根据在建和拟建计划,到2015年全国炼油能力将达8亿吨/年。同时,据有关机构预测,201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3.2亿吨/年,仅需炼油能力5.8亿吨,由此造成炼油产能过剩2亿吨以上。

第二,地方炼油工业项目无序发展。国家2000年规定只保留58家地方炼油企业,合计年炼油能力1975万吨/年。但截至2009年底,我国地方炼油企业已增至127家,炼油能力达1.4亿吨/年。

中国石油石化:地炼产能急剧增长势头确实很猛。有人预测,2011年底,仅山东东部地区的地方炼油厂年原油加工能力就将提高17%。地方炼油能力的无序扩张对我国会带来哪些影响?

王基铭:影响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低、能耗物耗高,综合商品率不足81%,远低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的的94.5%及90.3%。二是环境保护和油品质量不达标,部分企业“三废”排放超标,大量非标油品流入市场,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三是干扰了成品油市场稳定供应。地方炼油企业往往根据炼油毛利的高低,相应采取措施开足马力生产或限产停产,加剧了市场供应过剩或紧张局面,扮演着油品供需失衡“放大器”的角色。

中国石油石化:如何优化我国石化产业布局,应该采取什么调控措施呢?

王基铭:第一,加强炼油产业布局的科学规划。统筹炼油发展的总量、速度和质量,统筹重大项目布局,做好全国炼油能力总量平衡与控制,严格控制新增布点。第二,大力支持炼化集群化发展,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企业集群,提高资产资源利用率,实现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第三,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煤化工发展需引导

中国石油石化:目前部分煤炭资源产区出现了忽视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及工艺技术不成熟等实际情况,盲目布局大型煤化工项目及无序发展的现象。请问具体体现在哪些品种上?

王基铭:甲醇、二甲醚等传统煤化工产能严重过剩。据初步统计,2006至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增加2847万吨/年,到2010年底总产能达到3803万吨/年,而2010年国内甲醇表观消费量仅1700万吨。加上中东甲醇以低成本优势对我国市场的冲击,2010年国内甲醇生产厂家平均开工负荷仅有41%。根据对已开工和正在设计的甲醇项目统计,预计到2015年我国甲醇产能将达到6800万吨/年,而当年需求量只有400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二甲醚产能达到850万吨/年,实际消费量不足280万吨,生产厂家开工率只有30%左右。预计2015年我国二甲醚产能将达到1200万吨/年,而当年消费量仅为500万吨,产能过剩超过一倍。

中国石油石化:您刚才说的是传统煤化工领域产能过剩的现象,现在我国企业集中发展的是新型煤化工项目。在这方面是不是也存在过剩?

王基铭:新型煤化工如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也存在无序和盲目发展。尽管我国已掌握煤化工核心技术,但工艺技术路线还不完全成熟,目前仍处在示范阶段,而国内部分煤炭资源产区盲目上马煤化工项目,愈演愈烈。

◎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近几年各炼化企业纷纷大干快上,热火朝天地进行改建扩建。摄影/王铁衡

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煤制烯烃项目已申报30多项,总产能超过2000万吨/年;规划煤制油项目总规模超过4000万吨/年。项目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据了解,我国首套2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工业示范装置2009年12月投产以来,运行负荷率和煤利用效率均不高,技术还不够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各地仍启动和规划建设一批煤制乙二醇项目,目前全国在建和规划总产能超过300万吨/年。煤制天然气,在输气管网不配套、工艺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煤制天然气呈现超常规发展态势,出现了大规模重复建设的苗头,投资风险和市场风险增加。

中国石油石化:煤化工产业涉及煤资源、水资源、生态、能耗、技术、资金以及诸多配套条件,发展条件苛刻。我国水资源与煤炭资源是逆向分布的,这为煤化工带来很大阻碍。为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应该采取什么调控措施?

王基铭:第一,高度重视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引导。建议遵循适度、有序、科学、健康发展的原则,从源头着手,提高准入门槛,从严核准项目,坚持先试点、再推广,在总结完善技术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强化风险管理,稳步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坚决遏制煤化工产业盲目发展势头。

第二,统筹规划布局煤化工项目。建议进一步加强煤化工科学规划,在煤炭资源富集和具备水资源条件的地区,统筹考虑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及企业实力等多方面因素,按照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合理布局发展新型煤化工。在煤炭调入区、水资源匮乏地区以及环境容量不足的地区,严格限制煤化工发展。另外,规划布局煤制烯烃项目,应与国家乙烯发展规划相衔接;煤制天然气发展,要与国家管网建设相配套,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发展。

第三,进一步加强对煤炭资源的管理和控制。近年来,国家从保障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出发,加大了对煤炭资源的管理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当前,在煤化工发展出现过热之时,建议国家进一步从严管理和控制煤炭资源,进而从源头上调控煤化工发展。特别是由于煤化工产业水耗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应限制外资在我国境内进行占有煤炭资源、开采及煤化工一体化的投资。

猜你喜欢

煤制煤炭资源炼油
“催”煤成气写春秋
——中化西南院自主研发甲烷化催化剂纪实
探究炼油设备腐蚀与防护技术
我国煤制天然气发展现状、政策与应用分析
中国石化炼油销售有限公司
从小到大,由大走强—40载炼油节节高
魏贤勇: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发展观
环境保护视域下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
“剩”况空前 炼油之踵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煤制乙二醇压力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