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差距
2011-10-26■文/袁竞
■文/袁 竞
永远的差距
■文/袁 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驻足回首,须臾不敢放松的读书学习,已是一种责任情怀、一种理想追求、一种生活情操。
《礼记·学记》有言:“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尝学为人处世之道、学经世致用之术,总觉事之难尽得其体,唯有勤学钻研才能在实践中填漏补拙。曾拜读陈南先生编著的《感谢折磨你的人》,通俗的言语、生动的事例,“木长固本、流远浚源”的道理寓于其中。认识人生的差距,坚守真理的信念,用挫折、失败、困难、磨砺做养分,方能取得开启理想大门的钥匙。
学不可以已。凝望卷帙浩繁书架上散发淡淡墨香的佳作,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深意。唯有勤奋好思方知学而不厌,唯有刻苦钻研方感学海无涯,唯有学无止境方可自强不息。距离使人看到不足,促使人们不断进步。伟大导师马克思曾感叹:“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正是永不满足的求知精神、积极进取的责任意识和自我激励的差距意识,成就了伟大的《资本论》、成就了震撼世界的《共产党宣言》。
学固然有所悟。读书房之书、学他人之学,吸取社会大书房之营养。读书,在认识到个人与他人、与时代之差距所在的同时,乃体验“借鉴经验——认识差距——开拓视野——认识差距……”循环获益的过程。每读革命先贤光辉事迹之书,总是热血沸腾、激情澎湃。读苏台仁先生《让中国人富起来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生平全纪录》,感悟小平同志在学习中走向成熟、在磨砺中走向坚定、在感恩中造福人民;感悟深化改革深入发展关注民生更需要加大思想解放的程度、提高贯彻落实的力度、深化服务人民的满意度。重读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感悟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提高党员党性修养的重大意义,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注入了源头活水,也更为深刻体会毛主席“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鞭策话语的殷切之情。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书是灯,读书照亮前面的路;书是帆,读书推动人生的船。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读圣贤书、社会书、实践书,把握时代的脉搏、汇聚发展的信息、攀登进步的阶梯、蓄积生活的补品,勿需凿壁偷光、悬梁刺股,亦莫囊萤映雪、负薪挂角,且常存虚怀若谷,以永不自满的心境抒写读书人生、事业人生。
(作者:中共绥阳县委书记、绥阳县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