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留日学生与贵州辛亥革命

2011-10-26文/林

当代贵州 2011年3期
关键词:同盟会辛亥革命孙中山

■ 文/林 芊

早期留日学生与贵州辛亥革命

■ 文/林 芊

在日本,留学生完成了思想转变和现代政治训练。思想上,部分留学生奉梁启超为思想旗帜,部分成为孙中山思想的坚定信仰者。

甲午战争中挫败清王朝并给够中国人以耻辱的日本,于1905年日俄战争中打败俄国,一下成为中国学习的榜样。中国出现了“以日本为师”的口号,也揭开了求学东瀛的热潮。

中国官方最早派生留学日本是在1898年。贵州至1905年才正式派出留日学生。之前有零星贵州人陆续前往日本,如清廷派驻日本的外交使节遵义人黎庶昌与侄儿黎汝谦,或公车上书后独往日本的贵阳举人乐嘉藻,或是由清廷派出在京的贵州进士姚华、蹇念益、熊范舆等。民间也有习水官渡谢氏家族,1902年自筹资费送子弟三人东渡日本。据有关史料记载,1903年贵州留学日本学生有7人。

贵州有组织派遣留日学生是在1905年。当年督抚林绍年先后分四次共选送151名人员赴日。内除学生外,还包括考查的官员。此后的五年内,陆续有贵州学子通过不同的方式到日本。前几次派送日本的贵州子士,是以各府、州分配名额选派,学习专业有明确规定,主要集中在师范类,少数习专门学科,因此大都进日本弘文学院接受师范教育。也有毕业后再考入法政大学、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等校的。贵州辛亥革命时军政府都督杨荩诚和1910年到日本的何应钦、谷正伦等,则是由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先后考送入日本振武学堂。

早期留学生大都有自己的目的,贵州硕儒雷廷珍因具备新学知识,鼓励其子雷述东渡日本深造;民国初期任二届贵州议会议长的张彭年,是受日本归来的哥哥张协陆鼓励;平刚因不满清廷压制奔赴日本。他们不管何种情形,但动机却很明确,是去寻觅振兴中国的真理,如周恩来诗所言:“邃觅群科济世穷”。

在日本,留学生完成了思想转变和现代政治训练。思想上,部分留学生奉梁启超为思想旗帜,部分成为孙中山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尤其是同盟会建立后,孙中山俨然是中国革命党形象代言,报刊盛誉为“东大陆之华盛顿、拿破仑”。已在贵阳“学古书院”接受过新学知识、且是贵阳科学会成员的漆运均,1905年在东京第一次聆听孙中山演讲后,尤如醍醐灌顶,因为他听到、学到在省内未曾知也尚不敢言说的民主观念,激动地写下“川称江户一高楼,演说三民此为头。多士静聆齐感奋,清人帝业自兹休”,从而成为孙中山民主共和理论的拥护者。

这里便是孙中山元帅府秘书长平刚的故居,也是贵州第一位状元赵以炯的府第。

留学生还投身于政治活动。蹇念益、戴勘、熊范舆等是梁启超组建的政治团体政闻社主要成员。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于德坤、平刚等先后面见孙中山加入组织,与孙中山、宋教仁、黄兴交往密切,组织起“东京之贵州同盟会支部”。同时,他们在《中国新报》、《二十世纪之支那》、《民报》上撰文,或宣传改革政体,开设国会、民选议院等改良主张,或分析“建设共和政体,然后中国永绝君主之迹”的革命思想,或介绍明代贵州何腾娇和马士英历史事实,来抨击清王朝专制统治。

在日本的留学生从思想和组织上对贵州辛亥革命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方面向省内灌各种新思想,《新民丛报》、《民报》、《复报》、《訄书》等在贵阳达德学校、贵州陆军小学中流传;另一方面,两种政治思想的碰撞在贵州也拉开了序幕:梁启超立宪思想与贵州政治领袖任可澄、唐尔镛等结为营垒,同盟会通过张忞、张百麟等政治领袖传播孙中山思想,构成辛亥革命前贵州思想界激烈地交锋。重要的是,革命宣传演变成了革命行动。在同盟会影响下成立了贵州第一个政党组织“自治学社”;张忞乘同盟会组织“萍浏醴起义”之机,与文崇高、王国军、王宪章、王文华等人秘密策划响应,并于1907年在修文起义;1910年秋平刚返贵阳,与张百麟一道谋划推动了贵州辛亥革命的义举。

(编辑/王欣)

猜你喜欢

同盟会辛亥革命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孙中山的绰号
同舟共济,统一战线
论陕西辛亥革命中同盟会的作用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兴中会与同盟会之异同比较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