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动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2011-10-26辛珏
辛珏
探讨动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辛珏
高等院校动画专业今年来发展迅速,但课程体系设置并不完善,多数的高等院校动画专业都是从邻近专业发展而来,受原有老专业影响较大,并不能很好的依照动画专业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教学体系的设置。特别是基础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很多的问题。调整基础课程体系对动画专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动画基础课程 体系 模块
一、动画专业发展现状
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开设动画专业已近十年,近十年来,从原有的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有基础的主流院校发展到各综合性的本专科院校都开设了动画专业。不完全统计,已近五百所院校。动画专业在校生从原有的几百个学生发展到现在的近十万。发展速度迅猛,在这个高速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动画产业的急速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和政策的扶持,动画产业近年来发展飞快,市场对动画人才的需要大增。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高等院校动画专业发展的急促性。教学条件,师资储备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跨越式的发展动画专业,大规模的招生,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在这个背景下,制定好动画专业的培养方案,尤为关键。不同的院校对动画专业的定位不同,对人才的培育目标不同,所以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各院校动画专业都不尽相同。在专业层面上,有传统二维动画、无纸二维动画、3DMAX三维动画、MAYA三维动画等,有着重培养面向加工型动画企业的,也有着重培养其独立创作能力的。因其目标不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设置就有很大的不同,不仅科目不同,学时分配比例也有很大不同。但是,不管动画专业的设置和定位有什么不同,其基础课还是大同小异的。所以设定好基础课程的方案,对提高动画专业的教学质量有很关键的作用。
二、动画专业基础课程现状与问题
当前很多院校的动画专业开设都比较仓促,大部分都是从原有美术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或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其课程体系也大部分沿用原专业的基础进行调整和改进,由此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课程体系并未能真正体现动画专业的教学规律。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并不科学。而基础课程更是基本沿用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
现在动画专业基础课程中,素描、色彩和三大构成基本上是主流。而这三个主要的基础课程主要源于美术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美术专业有美术专业的基础,艺术设计专业有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动画专业也应该有动画专业自己的基础课程。
素描、色彩主要培育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对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固然非常重要,但与美术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又应该有所不同。这三个专业都需要培育学生的造型能力、色彩能力和审美能力,动画专业较之美术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更应强调培育造型的创造能力,发挥和引导学生创造造型的想象力,所以应该减弱传统的素描课程写生能力的培育,应加强速写和创作能力。同时,根据动画专业的特点,还要加强培育学生的动态观察能力和动态的塑造能力。所以在素描课程中应加入更多的人体动态速写的训练,加强培育学生的动态观察能力和塑造能力。在色彩课程中,依照原有的色彩课程培育模式,多是要求学生景物写生,在景物写生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色彩的控制能力。在这方面的培育来看,对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固然也是需要的。动画的表现形式多样,除了现在常用的电脑技术为主要的表现手段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形式,如水墨动画、水彩动画、剪纸动画、粉笔动画等等形式丰富的表现手段。而现有的色彩课程常用的手段多为水粉和水彩。对开拓学生的表现能力稍显不足。所以,在色彩课程中,应当鼓励学生多采用不用的表现手段进行创作。形式手段的变化,也能提高学生创作思维的变化。同时,也是应当减少长期写生作业,加大创作的比例和短期作业的比例。三大构成课程在基础课程中占的比较也是比较大的。三大构成源于现代设计的基础,是培育学生抽象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图形思维的重要方法。动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分三大模块:动态造型能力、技术应有能力和专业积累。
动态造型能力是指培育学生对动作的观察和塑造的能力。动画专业顾名思义“动”为先,所有的画面,所有的镜头,所有的动作都是动态的。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要让他们动起来,要动起来,就要动的合理、自然、顺畅,动的符合规律。而这个规律,需要培育学生多观察,多塑造。所以在这个模块中,应有如下几门课程组合而成,动态素描、创意漫画和运动规律。动态素描重点培育学生从静态的造型到动态的造型的过程,先培育学生对造型的观察和塑造的能力,包括人体结构,透视关系,结构表现等基本的造型能力的培育。然后是让观察对象动起来,培育学生观察动态的造型,对象在有动作的情况下,各结构的变化,各角度的变化。创意漫画重点培育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个课程要求学生在创作的时候,要有创作的思路,思路要有逻辑。可以天马行空,但要有条理。发挥想象力可以无中生有,但要生的有道理。很多学生在创意漫画中塑造出很多的怪兽,怪兽的造型奇异独特。但结构不符合道理,骨骼缺乏结构关系,从而影响造型美感。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跟动态素描课程相结合,既有造型,又有创意。
技术应有能力是指动画专业的技术表现力。这里面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基于计算机的各种软件技术,一方面是各种手工表现技术。数码动画的软件技术更新很快,新软件、新技术的应有日新月异。在课程设定的时候,及要考虑专业技术的应有,也要考虑整个行业的最新技术动向。这方面的课程大纲设置不应该定得很详细,应该预留充分的空间给教师在新技术运用的教学。软件教学方面,基本的入门软件技术应该引导学生自学,把创作与软件技术相结合。较深入的专业软件,应该重点培养学生了解软件的框架,学习软件的制作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具体软件功能的教学。也就是说,不要简单的教学生具体的制作案例,而是要在这个案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软件进行制作的方法和逻辑。动画的表现手法非常丰富,不止是数码三维动画、数码二维动画。还有艺术表现力很强的手绘动画、定格动画、剪纸动画、粉笔动画、水墨动画等等。这些动画都是用手工制作的。这方面的技术也是非常的具体,有很多样。这对动画专业基础课程来说,要完全涵盖所以的手工动画表现手法是很困难的。但可以有所侧重的开设材料表现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学生对不同材料特性的了解,了解不同材料的表现力,开拓学生的创作思维。
这三个大的模块相关的课程如下:
模块动态造型能力技术应有能力专业积累课程《动态素描》、《创意漫画》、《运动规律》《三维动画技术》、《材料实验》、《非线性编辑》、《无纸化动画》、《摄影基础》《动画发展史》、《动画导演基础》、《音乐赏析》、《电影史》、《剧作基础》
动画专业基础课程体系还分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也是非常关键。在课程体系中,必修课是这个专业学习的基础,它保证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这个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术。选修课程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专业差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需求,拓宽学生的专业面起了重要的作用。解决学生普遍性的专业基础问题。在第二模块中,可以开设更多的软件技术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程。例如:《矢量动画技术》、《网站制作技术》、《平面设计技术》、《音乐制作技术》、《油画技法》、《国画技法》等。这些课程不一定要求学生都必须掌握,但放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兴趣和个人的能力进行学习,同时有丰富了动画的表现手法。在专业积累方面,专业选修课程更是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除了专业积累模块中的必修课程之外,还可以开始例如《戏剧赏析》、《纪录片赏析》、《哲学》、《文学赏析》、《电影赏析》等。拓宽学生的专业积累的面,培养学生更多的兴趣。
专业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如下:
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动态素描》、《创意漫画》、《运动规律》、《三维动画技术》、《材料实验》、《非线性编辑》、《无纸化动画》、《摄影基础》、《动画发展史》、《动画导演基础》、《音乐赏析》、《电影史》、《剧作基础》《矢量动画技术》、《网站制作技术》、《平面设计技术》、《音乐制作技术》、《油画技法》、《国画技法》、《戏剧赏析》、《纪录片赏析》、《哲学》、《文学赏析》、《电影赏析》
三、基础课程对动画专业的重要性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发展的潜力。我国高等院校动画专业教育发展至今,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客观的问题很多,每个高校的对这个专业的定位也有很大的不同。提高高等院校动画专业教学水平,应从基础课程入手。不科学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对日后专业教学会埋下很多的问题。在进入高年级之后,学生很难再回过头去补回或纠正基础课程不科学、不规范、不专业留下的问题。所以培育高素质的动画人才,要先建立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基础课程体系。动画专业有动画专业的基础。不应该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而挪用、照搬邻近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基础课程对动画专业的教学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1]郑绪梁.关于动画基础教学的几点思考[]教育教学研究,2009.3
[2]赖守亮.动画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傅强.试论动画基础教学中被忽视的环节[J].教育与职业,2009.11.
(辛珏: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向影视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