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EM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测量模型

2011-10-24陆静丹陈培玲

统计与决策 2011年3期
关键词:信度个体问卷

陆静丹,陈培玲

(河海大学 商学院,南京 210098)

基于SEM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测量模型

陆静丹,陈培玲

(河海大学 商学院,南京 21009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大学生正是这个时期的主要力量。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测量模型对展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有着显著的指导作用。文章基于SEM分析,在理论研究的前提下,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测量模型的理论构架,对假设的理论构架进行了操作化的定义并编制了问卷,最后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大学生创新能力测量模型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大学生;创新能力;测量模型;验证性因素分析

0 引言

21世纪是人类进入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这一时代的支撑点是“创新”。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重要性日渐突出。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观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正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体现;或者说,创新素质是学校教育评价学生是否得到全面发展最重要的标志。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科技会议上发表了题为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而“十一五”规划更明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的基本国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一个国家在世界综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且不断地繁荣昌盛。因此创新是国家竞争的必须武器,也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须手段。

2003年7月,在共青团十五大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亲切寄语:“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全国广大青年都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潜能,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在不断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的黄金阶段,正是能力发挥、不断创新的大好时期。那么如何有效地衡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尝试通过编制量表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1 理论模型的构建

本文根据创新能力承载者,即大学生的主观能力与客观能力、内在能力和外显能力分为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创新技能根据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特点,分为信息处理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两个基本技能以及运用创新方法技能和创新成果物化技能两个专业技能。创新意识根据创新个体的思维演变过程可分为观察力、想象力、探究力。

信息处理技能。创新个体对信息的获取、加工、消化吸收的能力。这是创新技能中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信息处理技能欠缺的话,即使其他能力再强,个体的创新之举也难以实现。

动手操作技能。这是一种将创新之见落实到行动上,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或制作的能力。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需要有观察、实验、操作的过程,动手操作技能在想法和成果间起着桥梁作用。

运用创新方法技能。这是一种专业创新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体与普通个体间的最大区别就是拥有运用创新方法的能力。创新方法,是指创新个体在理论探索中的自我独到见解,在实践活动、实验操作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在知识授受过程中思维火花碰撞产生的灵感。

创新成果物化技能。这是创新能力体现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最能体现创新能力的一个技能。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最权威的评价方式就是看其是否有创新成果。创新成果可以是一篇被检索的研究报告,一个技术小发明,一份科技竞赛的成绩等等。

观察力是从平凡、习见、琐细的生活中发现奇特、动人、深邃之处的能力,又称“发现力”。 这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是构成智力的要素之一。因为观察力还包含着理解、思考的成分,也称为“思维的知觉”。人的观察力存在着个别差异,创新个体的观察力较之普通个体更敏感,更细微,更能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

想象力是指在头脑中加工、改造旧表象,创造出新形象、新思想的能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科学的每一项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对事物的未来大胆地幻想是创新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史上的许多事物的过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

探究力是创新个体产生问题,对问题需要迫切解决的内在推动力。这种推动力会激发创新个体投入到研究中去,探索研究对象的本质,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综上所述,创新能力包括信息处理技能、动手操作技能、运用创新方法技能、创新成果物化技能、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探究力共7个维度。

2 理论模型的操作化定义

信息处理技能。学校开设了很多课程,有公共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等各种课程。大学生在学校里,首要的工作就是对这些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但是理论学习并不是说要对所有的知识全盘接受,这是一种盲目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要用脑子去学,用智慧去学,知道哪些是自己需要的,哪些对自己来说是毫无用处的。信息处理技能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加工、消化、吸收的能力,是对所学知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首先是知识信息的获取能力,大学生可以通过课堂内学习、课堂外搜集的方式来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信息;其次是对知识信息的阅读鉴别能力,既要能阅读古代文献和历史资料,又要能阅读外文资料;再次是对知识信息的归纳综述能力,获取的知识信息如何理解,如何转变成自己的知识,大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自己本身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对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主次分类,深化加工,既要把收集和阅读的文献资料加以梳理和归纳,还要综述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和前沿情况。

动手操作技能。动手操作技能是把想法落实到行动上的一种技能。基础知识学习、信息收集、缜密的思考等,各种前期准备都做的相当充分,为的就是后面的实际行动,把理论想法付诸于行动,通过过程和结果来证明理论想法。动手操作技能在理论想法和实际行动中起着桥梁作用。如若不知道如何进行操作,如何付诸于行动上,那么前面准备工作即使做得再充分,创新行为到这一步也只能戛然而止。动手操作技能包括对各种辅助工具的运用、对项目进程的计划安排等。

运用创新方法技能。在创新过程中,不能只是埋头苦干,还要懂得如何运用现成的创新方法,运用创新方法技能是创新的专业能力。这种技能的形成,一是需要大学生时刻关注各种创新成果,研究其本质,发现其内在原理,将这种研究发现转变成自己的工具,从而为自己的创新工作创造便利的条件;二是大学生要具有善于总结、集成开拓的本领,即大学生不光要研析他人的创新成果,还要对此进行总结归纳,结合自己的智慧,形成专属于自己的创新方法。这种专业能力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创新成果物化技能。这是检验大学生的创新行为是否真具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创新成果物化技能是最能体现创新能力的一个技能。大学生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最权威的评价方式就是看其是否有创新成果。创新需要一个评价体系,通过一系列的有关指标,来全面的衡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成果物化的结果可以是一篇(被检索的)论文,一个小发明,一个新发现等,也可以是社会调查,参加学术会议,参与老师课题研究等。

观察力。观察力包含着理解、思考的成分,也称为“思维的知觉”。观察是进行创新的首要条件,没有观察,就无所谓创新。创新意识是创新的主观前提,而观察力又是创新意识的第一阶段。通过观察,人们才能发现问题,发掘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进而有目标的开展自己的研究。观察可以分为表象观察、本质观察。表象观察仅仅停留在看、留意层面,就是对周边的人、事物、现象比较好奇,总想去知道,去了解。本质观察是在表象观察的基础上又多了思考,是比表象观察更深入的观察,对周边发生各种事件、或者产生的各种现象,能够从事物、现象的内在本质进行深入的审视。

想象力。想象是我们的心理和大脑自然而正常的功能。人的大脑和身体由人操纵着,必须有一个目标,首先在内心认识一个事物,然后才着手去完成它。当我们在内心里看到一个事物时,内在的创造性机制就会自动把任务承担起来。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和自觉性两种特点,可以把想象力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实现无明确目的、不自觉的想象。它常常由客观事物的某些外形特点引起,是想象中最简单和最初级的形式。有意想象是有预定目的任务、自觉的想象,它常常由语言引起并在思维的影响下形成。

探究力。当创新个体产生问题时,或者对某个现象比较感兴趣时,就会产生对问题、现象本质需要迫切解决的内在动力。这种动力会激发创新个体投入到研究中去,探索研究对象的本质,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探究力的反映,可以从个体的行为以及个体的性格中去寻找观测变量。探究力强的个体能够直面问题,积极地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探究力强的个体,往往会表现出“刨根问底”、“打破砂锅”等个性。

根据以上分析,对创新能力的操作化定义结果见表1。

3 模型的验证性分析

3.1 问卷编制与施测对象

通过对各潜在变量的维度分析以及操作化定义,采用LIKERT五点量表法,自行设计形成了本文的研究工具——调查问卷。题项的设计借鉴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了本文的实际研究内容,作了必要的修改而形成。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在正式施测前对问卷进行了初试,主要目的是通过初试对问卷的测量题项进行过滤净化。初试阶段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其中文史类19人、理工类13人、经管类13人。经检验,问卷各题项的信度分析大部分在0.8以上,少数在0.7~0.8之间,说明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并且根据信度分析的修正提示剔除了某些题项,提高了问卷的信度。对初试问卷又进行了因子分析,证明问卷的结构良好,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问卷题项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与合并,最终形成了正式调查问卷,正式问卷一共含有18个题项。

表1 创新能力操作化定义结果

表2 创新能力测量模型效度分析结果

表3 创新能力测量模型信度分析结果

本次问卷调研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76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为438份,有效率为92%。调研对象在专业上包括理工类、经管类、文史类;在学历上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调研的覆盖区域主要是江苏省内的“211类”综合性大学。

本文分析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3.0和AMOS7.0。

3.2 测量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文采用Kerhnger(1986)的建议,采用因子分析法,来验证问卷的效度。因子分析的目的是用少量因子代替多个原始变量,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因子的旋转方式利用直交旋转即方差最大旋转方式。并将特征值大于1作为因子提取的标准。运用SPSS13.0进行分析,参数估计结果见表2。

Comrey(1973)指出因素负荷超过0.71被认为是优秀,0.63非常好,0.55是好的,0.45尚可,0.32被认为是较差。从表2中的因素负荷结果可以看出,本文的测量变量的负荷量都超过了0.71,所以,本文的测量模型的建构效度非常好。

在里克特态度量表法中常用的信度检验方法为“Cronbach α”系数以及“折半信度”。如果一个量表的信度越高,代表量表越稳定。本文采用“Cronbach α”系数来验证本文编制的量表的可信度。

运用SPSS13.0分析本文问卷的信度系数,结果见表3。

美国统计学家海尔、安德森、泰森和布莱尔(1998)指出:Cronbach’s alpha值大于0.7,表明数据可靠性较高;计量尺度中的项目数小于6时,Cronbach’s alpha值大于0.6,表明数据是可靠的;在实证研究中,Cronbach’s alpha值可以小于0.7,但应该大于0.5。从表3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测量变量都通过了信度检验,可见本文的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

3.3 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对创新能力测量模型进行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分析结果如下图。AMOS软件在分析的过程中默认测量变量的误差项间相互独立。在对本文提出的测量模型进行分析时,对有利于模型拟合度的某些误差项进行释放。误差项间存在共变,说明某些测量变量所测量的特质具有一定的共性,所以误差项间存在共变关系。

一阶CFA分析拟合度见表4。

从拟合指数的统计值来看,拟合度良好,说明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可以适配,该模型是一个可被接受的模型。从路径结果图中可以看出,7个潜在变量高度关联,在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被接受的前提下,再次提出假设,即7个一阶潜在变量在测量更高一阶的潜在变量。该高阶潜在变量即为创新能力。对创新能力测量模型进行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分析拟合度见表5。分析结果如图3。

从拟合指数的统计值来看,拟合度良好,说明二阶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与样本数据可以适配。最终再次说明本文构建的创新能力测量模型是可被接受的。

表4 一阶CFA分析拟合度结果

表5 二阶CFA分析拟合度结果

4 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研究构建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测量效度和信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为本文测量模型的构建假设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说明该测量模型是一个稳定、可靠的研究工具,也证明了本文所编制的大学生创新能力量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衡量评价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1]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2]韦玮.略论大学生创新能力测评体系的构建[J].高等理科教育,2008,(2).

[3]李兵宽,李国涛.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青年研究,2003,(10).

[4]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1).

[5]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浩 天)

C812

A

1002-6487(2011)03-0071-03

陆静丹(1982-),女,江苏常熟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信度个体问卷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问卷网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How Cats See the World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