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郝柏村新书解读《蒋介石日记》

2011-10-23王彦晨凤凰周刊

共产党员(辽宁) 2011年15期
关键词:会战黄埔新书

(文/王彦晨 据《凤凰周刊》)

郝柏村新书解读《蒋介石日记》

蒋介石

6月16日,《郝柏村解读蒋公日记 1945-1949》 (以下简称《郝解读》)在台湾出版。郝柏村不仅与蒋有最贴身亲近的接触,而且亲见亲历亲闻历史中翻天覆地的五年。他本人曾是蒋介石6年的侍卫长,亲身经历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甚至从成都随蒋介石同日离开大陆,抵台后又任“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参谋总长”等高职,新书一问世即引起各方瞩目。郝本人虽谦称“谈不上什么著作”,但其观点、剖析,极具参考价值。

国民党是国军的重大包袱

郝柏村从几方面来归纳1945-1949这5年的重大变化:

首先是国共两党的体质和战斗力的问题;其次是国际强权的影响;第三是政治战略得失;然后以大量的篇幅总结了国民党军在军事方面的得失与当时形势。

郝柏村解读国民党之所以剿共未能克尽全功,原因之一是自北伐起,国民党就是军事为主,军队与党共同发展,但军事胜利,党却未能深入基层,与共产党相较,军配合党、党掩护军,最终导致国民党不能到基层,党就成为军的重大包袱。

检讨军事失利:黄埔将领素养不足,低估共军精神战力

至于军事上的失误,综观剿共战争,负责第一线大军指挥者,从东北、华东、华中到西北战场,主要第一线兵团指挥官都是黄埔一期。郝柏村认为,他们在第一线的指挥都是失败的,或者被俘,或者投降变节,或自杀成仁。就传统战的建军而言,国民党军当时高级将领战略、战术素养不足,为失败主因。

黄埔一期仅受训6个月,而国民党军建军始自1924年,至1949年的25年间,未能建立完整的军官教育体系。当时,手握军权的黄埔一期素养太差,大部分的黄埔一期不出10年,就从排长升到师长,一旦握有万人以上兵权,就自认战场经验丰富,来得轻易的北伐胜利,养成他们骄纵的心理,反而导致失败。

点评蒋指挥失误:“大军会战,不能越级指挥”

对蒋的领导风格,《郝解读》说,“大军会战,不能越级指挥”,“最高统帅亲函第一线军师长,只可鼓励士气,不可指示作战。”

蒋介石亲自主导东北之战。1948年9月至10月底的辽沈会战关键期间,蒋照常发下详细指令给前敌指挥官,经常使得他的高级将领很难再对下属下达战术、战略命令,致使国军在东北精锐主力覆没,开始军事上全面的大崩溃;东北既败,关内仍图决战,结果徐蚌会战乃再失败。痛定思痛,这应是郝柏村对蒋介石大小事都管的领导风格,提出最恳切的心得。

1949年,国民党政府撤退来台,蒋公的历史地位和国运由巅峰跌落谷底。

(文/王彦晨 据《凤凰周刊》)

猜你喜欢

会战黄埔新书
马恩河会战(下)
马恩河会战(上)
扎实做好双减双抢 坚决打赢三秋会战
欢迎订阅《黄埔》杂志 《黄埔家书》增刊
黄埔老兵陈生华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库尔斯克会战
新书速递
新书讯
新书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