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转型铜仁“加速度”

2011-10-23本刊赴铜仁专题采访调研组

当代贵州 2011年14期
关键词:松桃铜仁加速度

■ 文/本刊赴铜仁专题采访调研组

工业转型铜仁“加速度”

■ 文/本刊赴铜仁专题采访调研组

“腾笼换鸟”、“存量膨胀”、“增量骤生”,三大计划助力铜仁工业经济全面提速。

工业发展的“铜仁加速度”

远处,推土机、挖掘机开山辟路的轰鸣声震撼山野,近处,一片片标准厂房正陆续成型。这一片曾经长期沉寂的土地,如今成了大工地。这是4月13日记者在万山特区谢桥工业园区看到的工业园区建设景象。正在工地调研的万山特区区长张吉刚告诉记者:将用最快的速度打造好这片工业园区。

这是铜仁地区工业发展“加速度”的生动写照。今年,铜仁地区共规划建设工业园区12个,计划收储工业用地5000公顷,力争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亿元以上;全区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5.6亿元,增长22%。

根据铜仁地区工业发展的时间表,在2015年以前,各县市区将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建立工业集聚区。目前,一大批工业企业,正走在“迁居入区”的新路上。这个春天,铜仁地区发出了一系列不寻常的讯号: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意见和规划。通过新一轮布局,铜仁地区工业经济版图渐趋完整与清晰。

工业曾长期是铜仁地区产业经济的“短腿”,工业化曾长期是铜仁地区的企盼。“前些年,我们就提出‘兴工富区’战略,同时要求全区上下增强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不能让优势资源和机遇变成自然和历史打给我们的白条。”铜仁地委书记廖国勋告诉记者,“我们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铜仁工业在全省的强区升位。”

发展工业,基础设施先行。铜仁电网松桃500千伏变电站竣工运行,为当地工业集聚区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撑。(贵州图片库供图)

步入“十二五”开局之年,在工业强省的春风里,铜仁地区正全面实施“腾笼换鸟”、“存量膨胀”、“增量骤生”三大计划,助力工业经济全面提速。 着力打造工业“走廊”和产业带,积极推进重点产业集聚区、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建设,形成“以带为主、以块为辅、带块结合”的园区空间布局结构,优化园区空间布局。重点发展能源工业、循环经济资源深加工产业、特色食品及民族医药产业。

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传统工业发展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走不远,行不通,新型工业化之路如何走?转型转向哪里,升级升到何处?

位于大龙经济开发区的贵州科特林水泥有限公司,每年消化工业废渣、粉煤灰、脱硫石膏50多万吨。去年投产的全省首台余热发电机组,可提供该公司1/3的用电量,折算每年节煤1万吨,少排放二氧化碳等废气2.5万吨。(贵州图片库供图)

“不争取主动,不转型升级,即使留得青山在,也怕无柴烧!”行署专员夏庆丰的话,朴实而富有哲理,“单纯保稳是保不住的,转型升级,强身健体,才好在新一轮工业经济起跑中抢先一步。让传统制造业一股脑儿地去做高新技术,也无优势,把老本行做深、做透、做大,也是转型升级!”

铜仁地区不仅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将一批成长性好的传统产业列入转型升级方案,给予政策支持。在确保环保的前提下,倒逼机制,推动着铜仁企业努力弥补自己的“短板”。在铜仁,记者看到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工业产业的两条腿走路。

围绕“工业强区”的目标,铜仁确定以“合理开发资源,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接续产业”为工业发展方向。铜仁地区着力培育良好工业发展环境。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之间开辟“绿色通道”,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创新循环经济,特别是加强环保“三同时”措施,既极大地提升了产业准入门槛,又加大了监测处置力度,污染大为下降,普遍优于国家标准。松桃三和锰业经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考察后认定,基本上达到零排放。

合作凝聚能量

回顾近几年来铜仁工业的发展进程,会发现一个高频出现的词汇:合作。

为了推动工业经济的长足发展,铜仁地区“借力使力”,打好经济社会发展“组合拳”。与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和社会矿权人四方合作,形成了政府主导、地勘单位技术支撑、社会力量投入的矿产开发新格局,走出了一条属于全省首创的整装探矿新模式。目前地矿局技术员已在松桃7个勘查区见矿,最高品位超过28%。全区原探明锰矿只有3000多万吨,现已达到7000多万吨,深探还有可能达到1-2亿吨。 与各大银行开展合作,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财力支撑。与贵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周边发达地区开展合作,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湖北省,湖南省怀化市、湘西自治州,重庆黔江区等周边地区达成了一系列友好合作协议,在工业经济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通过学习借鉴周边各地优先发展工业的经验,以动态修正自己发展工业的路径。

开放彰显魅力,合作提升实力。铜仁地区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抓手,坚持“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坚持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招商战略,在招大引强、产业承接、产业延伸、精选项目上下功夫,着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龙头项目、高科技项目等落户铜仁。2010年招商到位资金113亿,超计划13亿。今年计划招商到位资金160亿。铜仁地区“跳出铜仁”,加强与周边省际之间、地区之间的密切协作,“内联”黔中,“外合”湘渝;“问路”银行,“借米为炊”。

铜仁地区提出,做精做强一批块状经济和行业龙头企业,带动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调整转型;要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特色农业加工业的同时,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支持企业将加工型为主的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拓展;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

铜仁地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与四川、湖南接壤,素有“黔东门户”之称。全区辖铜仁市、万山特区、玉屏自治县、松桃自治县、印江自治县、沿河自治县、思南县、江口县、石阡县、德江县,面积18023平方公里。有汉、土家、苗、侗等民族,人口415万人。2010年铜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6.9亿元,同比增长14%;全区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比上年增加40亿元;完成地区财政总收入35.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16 %。

眼下,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在以乌江、锦江为轴展开的“扇面”上,铜仁地区的工业强区“图景”正在次第展开……

(采访调研组成员:陈 红、文叶飞、张玲玉 执笔:文叶飞)

猜你喜欢

松桃铜仁加速度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发现非遗之美
护好梵净山讲好绿色铜仁发展故事
唱响美丽铜仁 助力自然遗产保护
诗书画苑
天际加速度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
铜仁市委离退局组织退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
铜仁学院李秋焘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