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瓦尔登湖》
2011-10-23黄婵
黄 婵
每年,我都会花一些时间读梭罗的《瓦尔登湖》。有时读几个章节,有时看上几页,在反复的阅读中感受领悟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更新我的思想,消解我的困惑,仿佛找到了一座可以挖掘的思想宝藏。
不过,我似乎总是不能完全读懂这本被称为最能代表美国主义的非虚构作品。这也许就是我为什么隔上一段时间要去读一下这本书的真正原因吧。但不管读到什么程度,《瓦尔登湖》在我心中是大自然的馈赠,它对于我来说就像一种气息,清纯得连味道都没有,我常常边读边想,《瓦尔登湖》,这就是你吗?
1854年出世时,《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的书,即使在成为一部世界名著之后,也仍然寂寞,一如它的主人。有着法国血统的美国人梭罗只活了45岁,他曾在美国最好的大学受过教育,与爱默森一起被称为美国超验主义的代表,但他更多的时候像个隐士。梭罗生前也出过几本书,当时却并不引人注意。
1845年,28岁的梭罗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撇开金钱的羁绊,带着一把斧子走进森林,在距离康德科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小木屋,自耕自食两年多。他想试试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能够简单到什么程度,他在宁静中思索生命的本质,然后写出了这本记录自己真实生活的《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是梭罗带给人类的自然之音,它什么也不说,只是让自然像它本身那样呈现,透过世界的表层占据人的心灵。因为是原始的呈现,读这样的书需要一点心境才能感悟。像徐迟先生所说,在繁忙的白昼他有时会将信将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好处,黄昏时心情渐渐寂寞和恬静下来,才觉得“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肺腑,动我衷肠”,而到夜深万籁俱寂,就更为之神往了。
读《瓦尔登湖》,最大的感觉是人应该真正地亲近自然,不了解自然,人便一无所知。梭罗认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欣赏广阔的地平线更快活的人了。我想说,这种亲近必须是带着宁静的感觉和热爱的情感去亲近,而不是像我们现在休假旅游那样。我们总是匆匆忙忙,奔向地图上标着的风景点,到一处拍照,再到一处留影,然后带着到此一游的满足和一堆照片回来。我们很少会停下来,停下来听听那风,看看那水,认一认草木,关注大自然最小的爬虫。
“湖泊是自然景色中最美也是最富有表现力的一部分。他是地球的眼睛;凝视湖中,人能够衡量出自己本性的深度。湖边的水生树木是它周围纤细的睫毛,四周树木苍郁的群山和山崖是突出于其上的眉毛……九月或十月里这样的一天,瓦尔登湖是一面完美的森林明镜,四周石头镶边,在我的眼中,都是稀有珍贵之石……”读这些文字,你会感觉梭罗所有关于瓦尔登湖的描写都带着感觉和情感,这就是属于梭罗独特而珍贵的东西。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我们欣赏自然,亲近自然?古人描写月亮美轮美奂: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现代作品却难有佳句留传。上周我在乡下小住两晚,找到了一些答案。那晚,睡得早,醒得也早,不到三点便醒了,于是走到院子里。当时正好临近十五,皓月当空,漫天星斗,照着远近的山林,光亮一片。我的内心豁然开朗。
世界上有多少个窗口,就会有多少种生活。尽管电视、媒体、网络呈现给我们现实的残酷性,但我们完全有能力保持自己。其实如果我们降低欲望,专心致志地去做好该做的事情,人生会有多少乐趣啊!
海德格尔曾说:“我们诗意地栖居于世界上,生活于对存在的领悟中,领悟生命需要不断寻求新的路径。”人生不完全是一个追逐名利的过程,生活和生命中存在着另一种不同的方式,可以去实现人生的价值。如果我们用世俗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看待自己的人生,就会在追逐物化中不能自拔,人生就不可能快乐,也不可能专注地去做某一件事情。
走进瓦尔登湖,让生命与自然相融,专注于最原始、最本真的生活,带给人类最直接最真实的智慧,这是梭罗的伟大之处。当他远离现代物质文明走向瓦尔登湖,当他用笔、用思想最真实地记录自己生活的时候,他只是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做大自然的挚爱者。他的心灵简单而单纯,我相信他没有去想成功之类的东西。但是,现在,谁敢说,梭罗不是成功的呢?他代表的超验主义对美国精神文化摆脱欧洲大陆母体而形成自己崭新独特的面貌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我们没有理由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因为世界上有一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有一本叫《瓦尔登湖》的书。
瓦尔登湖不仅为梭罗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也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他在那里生活,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亲手种玉米和土豆,自己做面包,看大雁在瓦尔登湖起落,在夏日的清晨坐在松林、山核桃树和漆树的林中沉思静想,在湖边完成了对自身深度的衡量。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方,那或许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匍匐之所,也不是每个人都会出发去寻找它。我同样没有出发,也无法穿越,但读《瓦尔登湖》,我学会了欣赏,欣赏那些生活的智慧,也由此拥有了可以向往的美好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