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没有假期
2011-10-22蔡子强
蔡子强
前段时间,英国发生近三十年来罕见的大骚乱,历时5天才告平定。事件造成5人死亡,16名平民和186名警察受伤,财物损失达两亿元。下笔之际,超过两千人被捕,其中近一千人被起诉。事发时,首相卡梅伦、多位内阁高官以及肇事主要现场伦敦的市长约翰逊均在国外度假,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回国坐镇、指挥平乱,政府一度只有一名初级内政部次官出面发言及响应记者提问,因而遭到舆论的广泛批评,说政府过分松懈,政治敏感度不足,甚至只顾个人快活,不顾百姓死活。
当时,首相卡梅伦正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区度假,被拍到与太太悠闲喝咖啡的照片;副首相克莱格则陪同夫人返回娘家西班牙,顺道去了一趟法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远赴美国加州,被拍到在环球影城大玩机动游戏;内政大臣文翠珊则被传正在瑞士度假。事发之际,英国政府领导层几乎陷于真空状态,难怪受到批评。
卡梅伦、克莱格和文翠珊均于事发后第3天取消休假赶回伦敦,但首都已因暴乱变得满目疮痍。这时仍有一个人后知后觉,要多待一天,第4天才回到伦敦,这个人就是伦敦市长约翰逊。当时约翰逊市长正与家人在外地自驾游,一度拒绝缩短假期回国处理危机,理由是信任警方的能力。他又声称时常与伦敦的下属保持联络,清楚事态发展,却在采访中两次说错死者名字。事发5天后他才前往现场视察民情,被居民包围、指骂,场面十分尴尬。
其实,同一时间,欧洲也因欧债危机导致经济摇摇欲坠、股市大泻,多国领袖也因正外出度假而被舆论批评。法国总统萨科齐正在法国蔚蓝海岸度假;欧盟委员会主席巴洛佐正在家乡葡萄牙晒太阳;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则正在阿尔卑斯山远足,更被质疑她的手机会不会因收不到信号与世隔绝而耽误指挥大局。
政治领袖在危机爆发时度假,被舆论批评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读者一定记得,笔者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2005年8月,飓风卡特里娜横扫美国新奥尔良州,造成了重大破坏和伤亡,但起初小布什政府各要员都掉以轻心,纷纷出外度假,一时间无人领军,被舆论猛烈批评。当时小布什在德州牧场,副总统切尼在怀俄明州牧场,布什的传媒主任尼科尔正在希腊举行婚礼,国务卿赖斯更被发现身在纽约购物,虽然小布什匆匆亡羊补牢,但为时已晚。正如白宫顾问丹·巴特莱后来在小布什政府卸任时指出:“Politically,it was the final nail in the coffin(政治是棺木上的最后一颗钉子)。”难怪当奥巴马2008年夏天接受民主党总统提名时,在演说中特别提到:“相比那个让百姓露宿街头、让家庭陷于赤贫、眼看一个美国主要城市淹没于洪水中仍然袖手旁观的政府,我们将会更富同情心。”明显影射小布什在风灾时去度假的表现。
奥巴马自己又如何呢?2010年4月至7月中旬,因为英国石油公司的海上钻油台出现意外,墨西哥湾出现了严重漏油事故。这是史上最严重的海上漏油事故,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这次轮到奥巴马被批评后知后觉,更被批评在事故持续的3个月内,先后3次出外度假,第一次是事发后第3天,他放假去打高尔夫球;第二次是5月,他放假回芝加哥看话剧;第3次则是7月到了风景优美的度假圣地Marine海岛。
这当然惹来了批评,例如“就让他在2012年11月(下届大选)来一次permanent vacation(永久假期)吧”。此外,“9·11”英雄、前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更以此大肆攻击奥巴马,说这是危机管理中的一大败笔,一个政治领袖断不能在国家陷于危难时自己去度假。
我们置身事外,或许会觉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吹毛求疵,但大家要明白,一场危机中,如果一开始便有人指挥若定,结果可以天差地别,这就是所谓“黄金72小时”法则。更何况,危难中民众的财务或生命遭受损害,难免蓄积怨愤,就像堰塞湖一样,民众会希望寻找一道缺口把情绪如山洪暴发般宣泄出来。政治领袖哪怕是无心之失,都可能让怨愤一触即发。
政治往往如此。常人能做的,政治领袖不一定能做,就连放假这样普通百姓可以享受的事情,政治领袖就未必可以视之为理所当然。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