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色彰显城镇魅力
2011-10-21
■ 文/图 本刊记者 付 松
用特色彰显城镇魅力
■ 文/图 本刊记者 付 松
大方县把小城镇建设与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相结合,努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
特色彰显魅力
青瓦白墙,红檐木窗,假山亭台,浮雕画廊,青石方砖铺砌的街道,排列整齐的仿古建筑,屋脊的牛角宝顶,墙裙的图案纹饰,充分体现了大方县竹园乡的苗彝特色。
过去的竹园乡,整条街上寥落冷清,不过二三十户人家,道路泞泥不堪,坑洼不平,车辆经过偶尔会因底盘被挂而抛锚。
2010年2月,竹园乡启动特色小城镇建设,将建筑风格融入自身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突出打造苗族古典特色小镇。
特色反映个性,有特色和个性才有吸引人的魅力。民族城镇的建设,物流园区的落户,机场大道的延伸,成了推动竹园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小居住在竹园街上的薛春,目睹近年的变化十分感慨:“以前从没想过竹园会发展得这样快,现在居住环境好,交通条件好,空气质量好,比县城都强。”
的确,量身打造的特色城镇建设,使竹园乡建筑有特色、街道有景观、文化有品位,彰显了现代气息和时代特征。
和竹园乡不同,有着“小荆州”之称的六龙镇,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注重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打造贵州“诗词之乡”。
一条道路就拥有一道风景,一个工程就体现一种文化。在“锦绣六龙”牌坊边,一方50余平米的文化墙上,写满了六龙人自己创作的诗词,平仄有致,韵味十足。
彭佑毅副镇长介绍说:“六龙镇历史文化悠久,有文峰塔、文昌阁、元宝树、回龙寺等17处文化遗址,有《谭氏家训》、《醉月草堂集》等15种文化遗产,有陈凤占、谭鉴亭、徐礼铨等历史上的举人进士,有丰富优美的民间传说和诗词歌谣。”
在特色小城镇与诗词文化的融合发展中,六龙镇立足历史文化的原真性和持续性,传承了文脉、彰显了个性。
承续历史,挖掘内涵,建设有个性特色的小镇。图为大方县竹园村一隅。
在大方县已建或者在建的特色小城镇中,除了竹园、六龙之外,还有按照明清时期建筑风格进行规划、重点突出盐运文化的瓢井镇;倾力打造花园之乡、盆景之乡、避暑仙境、休闲天堂的雨冲乡;集休闲、旅游、物流、商贸为一体的黄泥塘镇;体现古彝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安乐乡等。
规划创建未来
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规划实施的过程。
在特色小城镇规划中,大方县把小城镇建设与文化遗产、生态环境相结合,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充分体现地域文化、风俗习惯、历史传承等多方面的特征和风格,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体系。
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中,大方县严格坚持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以地生财,以财建城。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投资参与城镇建设,坚持“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加大规划管理力度,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明确每个乡镇每年在特色小城镇建设上的固定资产必须达200万元以上。
大方县“新农办”副主任安洋介绍:“今后几年,除了继续完善2010年已建成的5个和2011年毕节市安排的9个乡镇之外,还将启动其余乡镇的建设,努力把全县33个乡镇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宜居宜游宜业的特色小城镇。”
(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