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谨防作势做虚
——四论“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08-15本刊评论员
■ 本刊评论员
文化惠民谨防作势做虚
——四论“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 本刊评论员
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文化惟有扎根于民,才能永葆生机,文化惟有真正惠及于民,方能实至名归。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将文化惠民做到实处,让文化真正惠及人民。
文化惠民谨防口惠而实不至。有的地方口称“文化惠民”,实则被动应付,摆个姿势、做个样子,搞小恩小惠,如建几个文化室,送几场电影,赠几百本书,接下来就搞数字游戏和文字把戏。文化室到底为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多少帮助?真正有多少群众看到了自己想看的电影?究竟为多少群众解决了“买书难、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根本经不起追问。
文化惠民谨防惠而不及。文化惠民的资金既要“舍得花”,更要“花得巧”、“花得值”。谨防利用“文化惠民”为“名”而不为民,如举债修豪华剧院,景观工程灯光彻夜不灭等等,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或利用扩大公共投资为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
文化惠民谨防“水土不服”。文化惠民要注意适销对路,各取所需。“文化粮食”既要有高雅艺术,又要有通俗文化,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并存。让东北农民看黔剧,或是给麻山瑶山群众送现代舞,都难以获得接受和认可。
文化惠民谨防庸俗化倾向。文化惠民既不能把曲高和寡当阳春白雪,更不能把低级庸俗当喜闻乐见。比如一些地方打着文化保护旗号、文化旅游旗号投资复修“山神庙、龙王庙、河神庙”,开展“祭山神”、“祭龙王”等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其实质是愚民、昧民。文化惠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使文化惠民而不是蚀民、得民而不是背民。
文化惠民谨防板起面孔说教。文化惠民除了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还要提升公民综合素质,但文化只能以愉悦之效行教化之功,要注重技巧,不能搞单边主义,空对空,填鸭子,以苍白的说教强加于人。文化惠民是文化的双向交流与互动,只有随风潜入夜,才能润物细无声。
文化惠民谨防“吹糠见米”的思维。文化惠民是虚功实做的功夫,是潜移默化的事业。不能简单地用经济建设的硬指标思路,孤立地算计其“投入与产出”,幻想今天播种明天收割。“文化惠民”的意义在于其春风化雨的长远价值,要把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放在与就业、教育、卫生等同样重要的位置,以教开智、以文“化”人。
文化惠民,我们要补的“课”太多,各地在打造“30分钟经济圈”、“15分钟经济圈”的同时,能否提供“30分钟文化圈”、“15分钟文化圈”?何时买书看戏能和买米买菜一样方便?
文化惠民,要扎实推进,不能急功近利,谨防作势做虚,要真正惠及人民。
(执笔:喻 丹 责任编辑/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