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英语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1-10-20陈昕
陈 昕
《职场英语写作》课程改革与实践
陈 昕
在《职场英语写作》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根据市场调研、校企专家对岗位标准、职业能力的分析,对本课程进行课程定位、设计课程内容、实施课程教学、总结课程改革成效,创建了新的课程体系,深化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改革。
工作过程;课程改革;职场英语写作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推崇的课程开发方法,于上世纪80年代德国不来梅(Bremen)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ITB)劳耐尔(F.Rauner)教授推出的。他认为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是将一个工作的完整过程作为一项职业学习内容,使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直接对接,职业学习的内容就是职业实践,真正进行“如何工作"的教育。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定位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为了服务于地方经济,面向苏锡常地区,商务英语专业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改革、发展和创新。我们专业教学团队走访、调查了158家涉外企业,全面地了解市场需求和岗位需求,了解用人单位对岗位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要求,同时还对本院商务英语专业的近三年毕业生以及长三角地区同类院校商英专业毕业生以问卷方式做了调查,发放问卷1256份,回收1102份(其中有效卷1058份),我们对有效卷做了统计分析,邀请企业专家座谈,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的主要岗位有英文文秘、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等,并确定《职场英语写作》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根据岗位要求,确定了本课程总目标是围绕外贸业务员和英文文秘岗位职业标准,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将商务英语写作知识、商务知识、写作技能、商务技能融合起来实施教学,突出培养学生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英语书面沟通能力以及商务活动中的综合职业素养。本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是在强化基础英语所涉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学生的视角移入具有涉外性质的行业和企业的通用商务场景中,使英语语言的运用具有明显的工作过程导向,培养学生在跨文化商务情境中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技能,突出英语书面写作能力,以及涉外业务联系的沟通能力,为剑桥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英文文秘、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考试提供支撑,同时为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设计
(一)课程内容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2]。本课程的内容选取重视学习情境与职业工作的匹配度,因为二者之间匹配度越高、联系性越强,课程内容的选择就愈加科学合理,愈符合高职课程改革“职业本位”“工作过程导向”的改革方向,愈有利于提升课程的实践比重和实现学生的未来就业。
(二)课程设计特色
一是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团队和企业专家对商务英语专业岗位群进行分析,确立岗位职业能力目标,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根据外贸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要求选取课程内容。我们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把《职场英语写作》课程内容整合为五个学习情境:求职面试、商务接待、事务管理、对外宣传和外贸活动,每个学习情境包含若干个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达到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
二是课程内容中学习情境的确定、工作任务的选择、知识的分配源于真实的职业情境。选取的工作任务是职场中典型的、相对独立的、且完整结构的整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以工作任务为明线,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组织内容;以知识为暗线,将有关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商务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到各工作任务中去,克服了以往学生毕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却缺乏在商务环境下运用英语的能力的现象。
三是课程内容序化由简单到复杂递进安排。课程内容的安排不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培养到综合技能培养而且也遵循了由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课程内容是以职场英语应用的工作任务的先后顺序为主线,关注知识与技能学习的关联性和顺序性,以工作逻辑设计取代传统的知识逻辑设计。学完本课程,学生能体验到从初涉职场——立足职场——赢在职场的完整职业成长过程。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实施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学中做→做中学→学会做→做学结合"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小组为学习单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图1的实施过程,使学生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图1 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的教学实施流程(小组为单位)
本课程教学突出实践教学,分为三大模块: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在商务实训室、国际贸易综合实训室和语音室进行,穿插与整个教学进程中,分为单项训练和综合性训练。单项训练是结合具体的商务背景,利用系部实训基地的有利条件,以任务教学法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以明确的任务为目标,模拟各种商务场景,对某一项商务技能进行重点训练,如完成一次商务接待模拟,公司招聘等,让学生在操练过程中将语言技能操练无形地融合到职场英语交际的过程中去。综合性训练主要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其中包括模拟举办一次涉外会展、模拟一次商务报告会等等,组织实施并做工作评价,以增强学生团队的合作与创新能力。在校内,我们还对学生开展任务型的训练工作,如办公自动化设备操作等,通过培养学生的基本核心能力,形成就业竞争力。
为了进一步拓展课程的实践教学,我院依托外向型企业,密切与苏、锡、常地区涉外企业联系,进一步拓宽了实习渠道,建立了宜兴大酒店、江苏汉光集团有限公司等多个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生产第一线观摩、学习、接受企业指导老师的现场指导。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在对外商贸洽谈会中承担基本的接待性工作、带学生到一些企业进行观摩等,学生了解到自己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形成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正确评价,及时调整学习重点。学生经过在涉外企业顶岗实习中的实践,以准员工的身份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锻炼和提高了商务英语的书面沟通能力和其他各项技能,使学生毕业前将各项技能在职场工作中系统化。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课任教师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课堂问答、代表陈述、小组讨论、实训答辩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来解决问题,不断地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实现融意志品质、职业道德教育于技能培养的过程中。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成效
(一)培养目标
从传统的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运用基础能力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该课程是将英语与外贸业务知识相结合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课程,明确了本课程是培养外贸业务员、英文文秘、商务助理等岗位必须的专业技能课程,课程是培养上面岗位群所必须的职业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是对相应岗位工作过程加以搜集、整理、归纳和整合,导出职业行动领域,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实现了英语语言教学是为学生培养涉外商务职业能力的应用的转变,教学内容实训化、职业化,突出课程实践主导型的教学特点。
(三)角色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讨论、观摩、模拟等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边实践操作边讲解等模式组织教学,实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体现解决任务的形式为展示学习成果。
(四)评价模式
考核以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内容为每一次小组活动的表现及个人或小组的书面、口头成果展示。评价主体多元化,应用教师评价、行业指导老师评价、同学互评、个人自评等多种评价主体形式。
(五)教学团队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要求教师熟悉职业实践,具有跨学科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具有创设学习情境的能力,要求教师对自身在教学中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为了更好地服务与教学,教师们积极参加下厂实践,在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参加培训项目,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跟上国家高职改革的步伐。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90.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
G642.0
A
1673-1999(2011)22-0201-02
陈昕(1971-),女,江苏宜兴人,硕士,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宜兴214206)讲师。
201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