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区间数方法

2011-10-20李旭军

关键词:排序区间指标体系

李旭军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区间数方法

李旭军

讨论区间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将区间数思想融入其中,可以更为合理地处理代表同一评语意义、区间价值存在差异的指标评价情况,以保证评价过程与人类思维模式更为相符,提高评价结果的真实性与客观性。

教学质量;区间数;评估

一、高校教学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评估无论是在理念、指标体系、评价主体方面,还是评价的技术、方法等方面,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1)教育理念的滞后性,评价过程的有效性、可靠性均未得到充分的分析、研究,不够重视评价过程中科学管理手段的运用。(2)评价指标体系未体现出发展性与相应的弹性,因为评价指标体系有着明显的随意性,如果没有相应的理论、方法进行指导,则会造成指标体系的系统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等各方面的性能比较差。(3)评价主体的参与度不够广泛,相对比较单一。(4)评价技术方面多为定性方法,该方法体现不出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及民主性。

笔者以某所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为例,借鉴国内外相关教学质量评估的先进经验,将区间数模糊综合评价法引入其中,对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各因素进行综合,比如课堂的难易以及参评学生的年级差异等,尽可能保证老师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反映受评老师的真实水平,从而促进老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区间数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区间数

其定义如下:假设R为实数集,对任意的a-,a+εR如果 a-≤a+则称闭区间 a=[a-,a+]={x∶xεR,a-≤x≤a+}为一个区间数,则全体区间数的集合记为I(R)。

(二)区间数基本运算

假设 *ε{+,-,×,÷}为 R 的二元运算,通过扩展原理可以在I(R)区间数集合进行如下运算定义:

对任意 a=[a-,a+],b=[b-,b+]εI(R):

(1)数 c 与 a 的乘积 ca=[ca-,ca+],(c>0)

(2)a+b=[a-+b-,a++b+]

(3)a*b=[min(a-b-,a-b+,a+b-,a+b+),max(a-b-,a-b+,a+b-,a+b+)

(4)ab=[a-b+,a+b-],1b=[1b+,1b-]

(三)区间数期望方差排序法

假设区间数 a=[a+,a-]与 b=[b+,b-],,则将一种区间数的优先序方法定义出来:发生以下两种情况时,a优于b,第一种情况,Eua>Eub;第二种情况,Eua=Eub且 Dua<Dub, 可以将 a优于b记为a>b。定义:a与b等价是指Eua=Eub并且Dua=Dub,可记作a~b。定义:发生以下两种情形时,a劣于 b,第一种情况,Eua<Eub;第二种情况,Eua=Eub并且Dua>Dub。上述所定义的优先排序法即可称其为期望方差排序法。

三、区间数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应用

(一)建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各高校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对某高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建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图1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结构图

由图1看,本文所讨论的评价体系中,专家用评价体系分为基础评价和特殊评价两种,其目的是为了反映出专业课程的特殊性,比如专业实践效果、职业道德的渗透等等;而学生用评价体系则分为定性与定量两种评价,将二者融为一体,以提高反映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再将层次分析法运用其中,与专家意见法相结合,将各指标的权重确定出来,如图中数字表示。

然后组织各专家将评价过程中涉及到的课程分为三个等级并赋予相应的难度系数,其中难为1,中为0.97,易为0.95;按照高校专业所设的专业特点,专业学制不同,授课则根据不同的年级赋予不同的年级降分系数,比如四年制专业按照一、二、三、四进行划分,其所对应的降分系数分别为0.97、0.98、0.99以及1;而五年制专业则授课按照一、二、三、四、五进行划分,其所对应的降分系数分别为 0.96、0.97、0.98、0.99 以及 1。

(二)获得有效区间数

我们可以先把课堂的教学成绩按照分数的高低分为四个等级区间,其中94-100分之间为优,即I1:[94,100];86 到 93 分之间为良, 即 I2:[86,93];76到 85 分之间为中,即 I3:[76,85];61 到 75 分之间为一般, 即 I4:[61,75];0 到 60 分的则为差,即 I5:[0,60]。按照评价主体的评分,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软件做出统计,确定出其所分布于每个等级区间的等级分布频率 ni,i=1,2,3,4。(此处所说的等级分布频率是指在n个评委进行评价的条件下,其所评出的分数归于某个等级区间Ii中的个数即为nA,即可称ni=nA/n为该等级区间的等级分布频率。)则有效区间的计算公式可采用下式表达:

4

[a-,a+]=∑niIi

i=1

不过在实际操作时,尽管获取原始有效数据后进行相应的运算处理即可得出受评老师的综合分数,但是其计算结果并不一定刚好归于某个等级区间。要建立相应的等级隶属函数,从而确定出任一区间分所对应的某一等级隶属程度。可以参考隶属函数yi(t)(i=1,2,3,4,5),此处 yi(t)为区间[0,100]的模糊集,

(四)实际应用

我们以某老师为受评老师,向由学院院长、书记、系负责人、教学名师等数人组成的专家组发放问卷,百分百回收评价表。回收有效的学生评价表为22份,参评的学生为专业三年级学生。此时可以确定出该老师所受课程的难易系数为0.975,年级降分系数0.972。通过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上述获取有效区间的方法即可得出该老师的专家评价有效区间数(表1)。

表1 专家、学生对某老师教学质量全面评价有效区间数表

表1中,可以将各专家评价体系指标的区间数代入对应的隶属函数,即可得出隶属于各等级的隶属程度(表 2)。

表2 专家评价老师指标隶属程度区间数

再参照上文图1所示的评价指标体系,将表2中的数据通过区间模糊综合评价运算原理,与课程的难度系数、年级降分系数相结合,对该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逐级的综合运算,即可求得评价结果如下所示:

([0.480,0.940],[0.564,0.948],[0.270,0.694],[0,0.004],0)

采用上式结果,再利用区间数期望和方差排序的方法对其进行排序,可得出该老师教学质量最终评价结果的排序(表3)。

表3 教师教学质量最终评价结果排序

由表3可以看出,Eu=0.756最大,其所对应的区间数[0.56,0.947]也就最大。因此,可以判定该老师课堂教学质量最终的评价结果为良。

[1]宫响,张淑华.课堂教学质量的模糊综合评判[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2]刘香芹,陈侠,陈岩.基于群体共识性的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1).

[3]张云松.层次分析法在高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周光明,刘树人.不确定多属性决策中区间数的一种新排序法[J].系统工程,2006(4).

[5]王庆东,侯海军.数学课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的模糊综合评判[J].大学数学,2009(5).

[6]王庆东,侯海军.属性层次模型AHM在质量评估中的应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8(1).

[7]曾文艺,罗承忠,肉孜阿吉.区间数综合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6).

G642.0

A

1673-1999(2011)22-0171-02

李旭军(1976-),男,安徽巢湖人,硕士,安徽经济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051)计算机工程系讲师。

2011-08-19

安徽经济管理学院教学研究项目(yjjyxm201105)。

猜你喜欢

排序区间指标体系
你学会“区间测速”了吗
排序不等式
恐怖排序
全球经济将继续处于低速增长区间
节日排序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