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用角膜接触镜的验配
2011-10-20齐备/文
齐 备/文
近用角膜接触镜的验配
齐 备/文
1 近用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对象
1.1 老视角膜接触镜的适应人群
1.1.1 老视曾戴者
自年轻时起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的屈光不正群体,随着年龄日益增大、调节幅度逐步下降、发生老视矫正的需求者,称为老视曾戴者。该类配戴者常不能适应框架光学透镜的片形弧度导致的像差,且泪液的层次结构和成分、角膜和感觉阈值以及对缺氧的耐受已对角膜接触镜有着良好的适应,是近用角膜接触镜的主要适应人群。据调查,老视曾戴者的人群基数正在迅速增大,故采用合适的角膜接触镜为该部分配戴者改善近用视力成为日益紧迫的课题。
1.1.2 老视初戴者
从未配戴过角膜接触镜或年轻时很少有戴角膜接触镜的经历,当老视发生后,初次尝试采用角膜接触镜矫正近用视力者,称为老视初戴者。该部分人群因眼部的生理发生老龄化改变,故近用角膜接触镜配戴成功率很低。
1.2 老视眼生理特征对于配戴角膜接触镜的影响
1.2.1 泪液质量的变化
随着年龄增大,泪液的分泌量逐渐下降,不足以湿润角膜接触镜,粘液层和脂质层变得非常薄,不能充分地形成镜片生物膜,抗蒸发功能下降,戴镜后可能发生较严重的干燥感和异物感。
1.2.2 免疫机制的下降
中老年结膜相关淋巴样结构(CALT)和Langerhans细胞的功能日益低下,泪液中的抗体、溶菌酶蛋白和白细胞水平下降,故戴镜后常发生结膜炎性反应和角膜上皮脱落。
1.2.3 缺氧耐受阈值低下
随着年龄增长,配戴者对于角膜接触镜导致的低氧代谢的耐受逐渐降低,尤以角膜内皮的能量泵功能下降最为明显,使戴镜后短时间即发生角膜水肿。
1.2.4 瞳孔缩小
随着年龄增长,在睫状肌收缩功能下降的同时常发生瞳孔扩大肌收缩功能的下降,瞳孔发生持续性缩小,这对于利用瞳孔的舒缩获取远近视力的多焦眼镜影响较大。
2 近用角膜接触镜的矫正原理
2.1 单焦老视角膜接触镜
2.1.1 常规角膜接触镜联合框架光学眼镜
a.远用角膜接触镜联合近用框架眼镜 采用常规角膜接触镜矫正远视力,根据近附加光度验配单焦近用框架眼镜。该配戴方式为老视角膜接触镜配戴者最常采用的矫正方法,成功率较高。为了满足远近视力切换,也可采用远用区为平光的双焦或渐变焦框架眼镜。
b.近用角膜接触镜联合远用框架眼镜 采用常规角膜接触镜矫正近视力,根据远用处方验配补偿性远用框架眼镜。该配戴方式适用于近用工作量较大的配戴者,由于不适应补偿性远用框架眼镜的像差或嫌麻烦,看远时配戴者常将就使用低矫的近用角膜接触镜,故不易成功。
2.1.2 单眼视型角膜接触镜(monocular vision contact lenses)
a.矫正原则 优势眼配戴足矫的远用角膜接触镜,用于看远; 辅助眼配戴在远用处方基础上加近附加光度的角膜接触镜,用于看近。该配戴方式为初发老视的近视角膜接触镜配戴者最常采用的矫正方法,通常辅助眼近视低矫1.00D~1.50D。在配戴眼注视固定距离的目标时,若双眼视觉清晰度不同,视觉中枢可以选择性地抑制模糊眼影像,因此配戴者远近视力均很清晰。
b.适应人群 年龄≤50岁,近附加光度≤1.50D,双眼焦度差≤2.50D,老视曾戴者,近用工作量较大的配戴者。
c.评价
优点:技术含量低,价格经济,成功率较高(约80%左右)。
缺点:配戴者在初戴时必须努力适应,尤其是远视眼适应较慢,双眼视觉受到影响,老视眼发展后逐渐发生中距离的焦外区。
2.2 渐变焦角膜接触镜(progressive contact lenses)
2.2.1 镜片特点
设计思想类似于同心多焦镜片,外曲面光学区设计为双曲线二次几何曲面,弧面离心度e值>1.0,其近焦光度位于镜片的中心,由镜片中心至瞳孔边缘0.5~4mm之间近附加光度逐渐递减,外曲面弧度渐平(图1)。近附加光度可设计为+1.25D、+2.50D和+5.00D数种。看远时,由于近用光区微小,可利用眼的双眼注视差异功能较好地注视远目标;看近时,利用瞳孔缩小使镜片瞳区仅保留完整的近焦部分。是迄今为止配戴者反映最良好的近用角膜接触镜。
图1 渐变焦角膜接触镜
2.2.2 适应人群
各种老视曾戴者和多数老视初戴者,各种近附加光度以及≤4.00D的屈光参差的配戴者。
2.2.3 评价
优点:具有良好的双眼视觉,近、中、远用视力均佳,老视曾戴者几乎不需要适应期。
缺点:仍然不及单焦镜片的视力清晰。
3 双焦型角膜接触镜的矫正原理
3.1 交替视型双焦角膜接触镜(bifocal and progressive contact lenses)
3.1.1 镜片特点
又称为区域双焦镜角膜接触镜,其设计受双焦框架眼镜的启发,镜片的光学区分为远焦和近焦两部分,上方主片为远焦区,下方子片为近焦区,俗称上远下近式镜片。其工艺为在镜片光学区前曲面上下区域制作不同的曲率,或在下光学区溶入高折射率光学材料(如图2)。
图2 区域双焦角膜接触镜
配戴者在看远时平视,利用主片矫正远视力,看近时尽量向下注视,并有意识借助下睑缘将镜片向上推移,使镜片下光学区移至瞳区,利用子片矫正近视力。为了确保在配戴后镜片的近焦区始终在下方,且有足够的移动度,镜片多采用硬质透气材料制作,整体片形设计为微度底向子片的棱镜(图3)。
3.1.2 适应人群
图3 区域双焦角膜接触镜看远和看近比较
硬质镜片的老视曾戴者,其他老视角膜接触镜矫正方法不成功者,老视近附加光度>1.50D者,以远用视力为主的配戴者。
3.1.3 评价
优点:在众多近用角膜接触镜中矫正视力最为清晰,最少视觉干扰。
缺点:适应期长,尤其是硬质镜片的老视初戴者,常因不堪忍受镜片的刺激放弃配戴。部分配戴者不能利用下睑缘有效的使镜片向上移位,或因长时间控制下睑缘导致面部肌肉酸痛。
3.2 同时视型双焦角膜接触镜
3.2.1镜片特点
3.2.1.1 同心双焦或多焦角膜接触镜
在单视型角膜接触镜的验配中发现,若双眼视觉清晰度不同,视觉中枢可以选择性地抑制模糊眼影像,若单眼视野范围中各部分清晰度不同,视觉中枢可以选择性地精确抑制视野中模糊部分的影像。同心双焦或多焦镜片设计为光学中央2~2.5mm的区域为远焦区,外周区域为中焦、近焦区,俗称为中央看远式镜片(如图4)。由于镜片的中心定位要求稳定,故通常采用软性材料制作。
图4 同心双焦或多焦角膜接触镜
3.2.1.2 环区双焦或多焦角膜接触镜
镜片的光学区4.5~5mm的范围内设计成双焦或多焦的梯形像位环。远目标光波除经远焦环入眼后聚焦成远焦像外,其子波尚通过互相干涉抵消或加强,形成衍射环区,填补了远焦环之间的间隙,使配戴眼看到完整的远目标。中、近目标光波经近焦环入眼,通过衍射作用同样使配戴眼看到完整的中、近目标(图5)。
图5 环区双焦或多焦角膜接触镜
3.2.2 适应人群
单眼视型老视角膜接触镜矫不能适应者,老视近附加光度≤2.00D者,以中、远用视力为主的配戴者。
3.2.3 评价
优点:具有良好的双眼视觉,中、远用视力较为清晰。
缺点:同时视型镜片的设计复杂,制作要求高,价格昂贵。
同心双焦镜片看近时,常因老年性瞳孔缩小加上近反射瞳孔缩小,使镜片的近焦区不能纳入视野,若改为中央看近型镜片,则在看远时中央近用区正好遮蔽黄斑,使看远视力不良。
环区双焦镜片的入眼光线被分解后,远焦像亮度和近焦像亮度均减弱,使配戴眼对比视力下降。在暗环境下出现光轮、闪辉及迭影等眩光现象。
本栏目由上海齐备视光学研究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