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外资商业企业发展研究

2011-10-19查艳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1年2期
关键词:内资外资零售

查艳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 南京 210008)

江苏外资商业企业发展研究

查艳

(江苏省统计局,江苏 南京 210008)

我国商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后,以规模化、独资化、本土化和综合超市为特征的外资商业企业在江苏呈现快速扩张态势。外资商业企业的进入,在改善城市居民购物条件和购物质量、激发内资商业企业活力与竞争力、带动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内资商业企业面临巨大的挑战与危机,国民经济安全受到威胁。应对外资商业企业扩张造成的不利影响,从当前江苏实际出发,需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出发,在谋求合作和战略实施上寻求新的突破。

外资商业企业;发展特征;影响;对策

一、外资商业企业在江苏发展的现状与特征

1993年首家合资企业苏州美罗时装有限公司的成立,拉开了江苏商业领域利用外资的帷幕。随着我国商业领域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商业企业在江苏呈快速扩张态势。

(一) 外资商业企业在江苏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

江苏省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8年末,全省零售业外资(含港、澳、台商)法人企业243个,产业活动单位(以下简称产活单位)1461个,年末零售营业面积269.48万平方米,零售额479.48亿元; 与2004年相比,法人企业数、产活单位数分别增加140个和649个,零售营业面积、零售额分别以41.8%和44.0%的年均速度增长。2009年,江苏新批准批发和零售业(以下简称批零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448个,合同外资17.67亿美元,实际投资8.07亿美元,分别占到新批服务业外资总量的33.1%、12.9%和12.2%,与2004年相比,分别提高27.2个、8.0个和2.4个百分点。5年新批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实际投资年均增长53.8%、47.7%和37.2%。

(二)独资化、并购成为外资商业企业扩张的主要方式

我国商业领域全面开放后,进入的外资商业企业大都采取了独资、合资形式经营。近年来,外资商业巨头通过并购和整体收购的方式加快独资化步伐。2006-2009年,外资在江苏并购的商业项目累计达到53个,投资总额3.80亿美元,合同外资2.44亿美元。其中股权并购的商业项目达到37个,投资总额2.70亿美元,合同外资1.86亿美元,分别占并购总数的69.8%、70.9%和76.2%。外商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独资化,既规避了选择全新投资方式可能引起的竞争和风险,同时也毫不费力地拿到了原合资方在城市黄金地段的店面;更为重要的是,外商通过收购兼并国内某一行业或某一地区的内资龙头商业企业,从根本上消除了内资企业竞争对手,可以形成某种程度的垄断地位。因此,通过收购兼并内资商业企业特别是行业龙头企业,以占领竞争的制高点,正在成为外资商业企业在江苏快速扩张的主要方式。

(三)以大型综合超市作为扩张的主要业态形式

据江苏二经普资料统计,2008年末,江苏区域外资零售产活单位1385个,各种零售业态的产活单位占外资总量的份额如图1所示。其中超市(含大型超市)370余家,占同类业态总量的10.7%。尽管比例不高,但其店铺规模较高,零售营业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10000平方米以上和2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占同等规模的比重均达到30%以上。此外,江苏区域外资仓储会员店零售营业面积均在7000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平均在18000平方米以上、百货店平均在22000平方米以上。

(四)全方位推行适应国内市场的本土化战略

为提高适应性和竞争力,外资商业企业积极推行全方位的本土化战略。一是商品销售本土化,商品的80%以上是中国本土商品,特别是地方性的土特产品;二是选址理念本土化,大多店面开设在城市的繁华地段;三是销售方式本土化,改变国外完全自助的销售方式,安排导购人员与顾客沟通;四是服务内容本土化,对大件商品免费送货上门服务等;五是人力资源本土化,除了少数高层管理人员以外,95%的员工在当地招聘。此外,外资零售企业发展壮大也强力依赖本土资金,除注入初始股本金外,多数利用国内的信贷资金和供应商资金来发展。

图1 2008年江苏区域各种零售业态外资产活单位的占比情况

(五)外资商业企业积极向江苏的二三线城市扩张

从2006-2009年批准设立各省辖市的外资商业企业数和占比情况看,外资商业企业在江苏的发展呈现出从苏南向苏中、苏北,从经济发达城市向经济欠发达城市逐步扩张的格局。2009年,全省新批准外资商业企业475个,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分别占比77.7%、10.1%和12.2%,与2006年相比,分别提高了-11.9个、1.5个和10.4个百分点。据省二经普资料统计,到2008年末,江苏区域外资零售店铺覆盖了全省13个省辖市,靖江市是江苏唯一没有被外资零售商业渗透的全国百强县。

(六)越来越多的非商业企业进入商业领域发展

2005-2009年,江苏外资批发企业数量规模快速扩大,新批外资项目数、合同外资、实际投资5年间以年均64.9%、73.5%和84.4%的速度递增。2009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中具有“批发经营”项目的达到427个、占全年新批外资企业总数的10.1%,合同外资16.43亿美元、占3.2%,实际投资7.13亿美元、占2.8%。与2004年相比,分别提高9.63个、2.95个和2.57个百分点。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江苏外商投资的许多非商业企业,其经营范围增设了批发业务。如2001年设立在连云港的罗盖特(中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起初的经营范围只有“生产山梨醇及其他多元醇产品”,是典型的生产型企业,2009年经营范围中增设了“从事自产产品及其相同商品的批发”业务。

二、外资商业企业对内资企业的影响与竞争

外资商业企业的快速扩张对江苏流通业以至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有利的促进作用,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与影响。科学评估和清醒认识其得失利弊,对于促进江苏流通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1.改善了城市居民购物条件和购物质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连锁超市、便利店出现在江苏城市居民的身边,不仅给消费者提供了品种众多、价廉物美、方便实惠的商品和服务,也向消费者展示了一种现代化、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提高了消费者购物和消费的质量。

2.激发了内资商业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外资商业企业在江苏快速扩张,给内资商业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与生存危机。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内资商业企业不得不学习、借鉴外资商业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手段,改造和提升企业设备与技术水平,通过各种改革措施激发企业运行活力和发展动力。特别是一些大型商品流通企业,如苏宁、五星、苏果等,通过收购兼并、强化资本运营以及多元化合作等方式努力壮大企业实力,增强了同外资商业企业相抗衡的能力。

3.带动了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外资进入,加快了商业设施建设和改造,带动了高档商业设施发展,增强和改善了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投资环境。特别是引进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方式和服务方式,推动了流通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还带动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迅猛发展,一大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企业迅速成长,如中铁快运、江苏中邮物流、苏宁物流配送中心等。同时,第三方物流市场逐渐形成,如金属物流、化工物流、医药物流、IT电子物流、粮食物流等专业物流。此外,江苏电子商务发展更为迅猛,以好享购物为代表的省内第一家专业电视购物走进了千家万户。目前,江苏省的各省辖市、县(市)区电视台都增设了电视购物频道。

4.对整体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外资商业企业进入,活跃了江苏经济,不仅拉动了内需,而且还带动了商品出口。同时,也使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能源及多种服务行业从中受益。如跨国批发企业在江苏的采购,就使江苏的生产企业进入到跨国批发企业全球供应链之中,从而增强了江苏企业在跨国批发企业全球化经营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对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1.内资商业企业面临的挑战与危机日益严峻。进入我国的外资商业企业大多是跨国商业巨头,在资金、技术、管理、业态、品牌等方面具有强大实力和竞争力,通过对中心城市流通主渠道的控制,不断挤压上游供应商利润空间,使内资企业在同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一是内资商业企业的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2008年,江苏区域外资零售产业活动单位销售额占到全部市场的10.1%,其中南京、苏州市场外资占比分别达到19.0%和15.3%,外资在综合超市业态中的市场份额更为凸显,全省超市外资销售份额已达到41.4%,在高端消费品市场上占据了明显优势。二是内资商业企业利润率下降,经营难以为继。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表明,2005年以来全国连锁百强中半数以上的内资企业利润率下降,尤其是内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利润率更低,毛利率平均只有4%-5%,最高的不过10%左右,而美国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的毛利润则高达25%。

2.经济安全受到威胁。商品流通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承上(生产)启下(消费)作用,通过采购渠道布局控制市场命脉,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市场体系,并决定制造业的生产、定价等经济行为。一旦商业流通体系被外资占领或控制,我国的制造业乃至中上游产业将受到严重威胁。一是部分知名民族品牌被淡化、削弱以至被取代。外资商业巨头往往通过与我国知名的百货店、专卖店、专业店等商业企业合资或合作,继而不断增加自己的资本份额,一步一步控制企业的经营权,淡化和削弱中方商业品牌的影响力,直至收购中方的全部股份,迫使我国知名品牌退出市场,用其自己的品牌取而代之。由于外资企业的自有品牌排他性强,我国的民族品牌一旦被外商的自有品牌所替代,再想重新回到市场相当困难。二是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成为被外资商业企业控制的加工厂。外资商业企业通过大卖场这种极具扩张性的现代零售业态和全球大额采购,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消费品终端销售渠道与采购渠道的垄断,间接或直接地控制国内制造企业产品的销路,进而左右制造企业产品品牌的命运,使越来越多的国内制造企业成为外资商业企业的供货商,被纳入到外商所主导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之中,大量的工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则被外资商业企业所获得,并形成了这些制造企业对外商的过分依赖。

三、江苏内资商业企业应对外资企业的战略对策

应对外资商业企业扩张造成的不利影响,从当前江苏实际出发,需要在谋求合作和战略实施上寻求新的突破,建议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分别实施:

1.政府层面——建设全面有序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一是制定调控外资商业发展的政策。高度关注外资商业的发展趋势和速度,针对性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安全的挑战,推动政府制定调控外资商业发展的政策手段,通过“减压阀”、“制动器”等措施,来避免“失控”的局面。

二是培育大型商业及批发企业集团。清理并取消各地方、各部门阻碍商业自由发展的市场壁垒,打破地区封锁、行业垄断,从税收、金融等方面鼓励扶持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兼并和重组,鼓励混合业态经营。建立以大型批发商为主导、以新的营销方式为支撑、以有形与无形批发市场为基础、以供应链为联结、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提高流通效率与效益为目的,借助连锁、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的现代商业批发体系。

三是完善外资批零业统计与评价体系,加强预警。研究判断国内商业安全程度的量化标准,并认真研究批发业特别是生产资料批发开放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建立健全流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四是严格执行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的法规,有序推进商业对外开放。在简化审批程序的同时,要求地方商务部门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审批,并及时上报商务部备案。坚决制止一些地方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的现象。针对外商通过并购规避商业网点规划限制的动向,应严格执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并尽快出台相应的《反垄断法》。

五是加强批零业人才培训和理论研究工作。人才缺乏是中国批零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必须建立一支具备现代流通理念、熟悉现代流通规则、精通现代流通管理和掌握现代流通技术的人才队伍。同时,要加强对批零业改革、开放、发展问题的理论研究工作,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群众消费提供依据。

2.企业层面——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一是实施强强联合战略,实现规模经济。与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相比,江苏零售企业在规模上处于劣势。因此,必须通过内资零售业的规模整合,重点组建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打造江苏零售业的“航空母舰”。一方面,应推进内资零售业的横向一体化,以连锁经营的形式重新改造商业组织形式,将分散弱小的商店组织起来实现规模经营,同时提高零售业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内资零售企业可以凭借其自有品牌优势和市场网络优势,直接进入生产领域,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重组部分消费品生产企业,从而形成以商业为主导的产销一体化经营组织,加快集团化发展。

二是实施差异化战略,突出特色经营。从区位差异化、业态差异化、定位差异化和服务差异化四个方面展开实施差异化战略,弥补内资零售企业在规模、资金实力、经营管理经验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不足,充分发挥本地特色优势,突出特色经营,扬长避短,着力建设商品品牌、企业品牌和服务品牌,将整体劣势变为局部优势,形成独特的零售品牌。

三是优化企业供应链管理,提升物流配送水平。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取决于其供应链能否有机地整合合作伙伴的资源,形成共赢的合作机制。一方面,尽快建立规范化的配送中心,提高物流的配送率;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通过市场化或者社会化降低企业风险,使零售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10.3969/j.issn.1674-8905.2011.02.003

(责任编辑:高萍)

猜你喜欢

内资外资零售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台资或变“特殊内资”引解读
“聚好”电商 赋能新零售
今年春节新兴消费亮点纷呈——2018年新零售走向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内外资对中国碳排放影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