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项目推进“双转变”的实践与思考

2011-10-19邱美丽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11年3期
关键词:拱墅区杭州市全区

邱美丽

(杭州市拱墅区统计局,浙江 杭州 310015)

大项目推进“双转变”的实践与思考

邱美丽

(杭州市拱墅区统计局,浙江 杭州 310015)

2008-2010年,杭州市拱墅区以大项目带动,全面实施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了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带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然而其在“双转变”过程中也存在项目建设投产周期较长等问题。建议从战略的高度谋划大项目、从长远的角度统筹大项目。

大项目;双转变

“双转变”即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是相辅相成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把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更加注重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来,杭州市拱墅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激情创业、锐意创新,2007年底提出了打造“实力拱墅、秀美拱墅、和谐拱墅”宏图,以大项目带动,全面实施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以此来推动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杭州市拱墅区三年来累计完成投资362.42亿元。

一、杭州市拱墅区城市发展与产业化进程

发展是第一要务,第一要务最直接的抓手就是项目。2008-2010年,杭州市拱墅区以运河综合保护与整治二期、“城中村”改造、工业搬迁地块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十大工程”为切入点,大力推进拱墅区的城市现代化进程,并逐渐从“城乡结合部主城区”转变为“大都市中心城区”,经济结构也从“第二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三产业”为主,产业逐渐转型升级。

(一)从经济建设看:固定资产投资逐年递增,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第三产业比重逐年提高

杭州市拱墅区限上固定资产投资呈逐年上升态势,2008-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 98.19亿元、 115.18亿元、150.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2%、17.3%、31%。全区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293.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7年增长50.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0.2:52.9:46.9优化为2010年的0.1:41.5:58.4,第三产业的主导力量逐渐显现。

1.技改大项目投入带动新型化工业快速发展。近年来,杭州市拱墅区大力推进“科教兴区”战略,把工业的发展从依托低附加值扩张为主转向提高产业竞争力为主,从注重要素投入为主转向注重科技创新为主。传统的粗放型工业投入呈逐年下降态势,投资主要集中于高新技术及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传统产业。2008-2010年限上工业累计完成投资23.42亿元。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62.8亿元,是2007年的3.5倍;全区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呈逐年下降趋势,2008-2010年全区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率分别为5.33%、6.12%、8.39%,同时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到100%(表1)。

表1 工业排放指标达标率 单位:%

2.服务业大项目投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随着杭州市拱墅区优二兴三战略的实施及中心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提出了“打造服务业成长第一区”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服务业优先战略,规划实施以上塘路、运河、石祥路和沈半路汽车特色街区为中心的“一路、一河、五街、六区块”的现代服务业布局。2008-2010年,全区累计完成服务业项目投资338.44亿元,陆续建成各类三产用房、市场和高档楼宇。杭州市拱墅区的服务业蓬勃发展:继五星级的百瑞运河宾馆开张后,超五星酒店——金威万豪也于2010年底开业;杭州灯具市场精品城、城北大厦等陆续开业,使全区各个专业市场发挥的效力不断提升,整个拱墅区商贸业厚积薄发;银树湾、风景大院、嘉泰馨庭等楼盘陆续交付使用,昆仑公馆、远洋公馆等高档楼盘持续热销。三年来,全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8.97亿元,其中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0.47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104.19万平方米。同时,对不少旧厂房进行了改造,原先的旧厂房华丽转身成创意产业园区。西岸国际艺术区、浙窑陶艺、丝联166等创意园区遍布拱墅各个角落。2010年底,文化创意产业预计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5亿元,增长25.06%。

(二)从民生建设看:居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1.以运河综保工程为龙头的城市基础设施大项目带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杭州市拱墅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59.24亿元,其中背街小巷、庭院改善等投资为4.96亿元,“四改”联动,惠及群众3.15万户;河道整治投资为7.81亿元,改造完成胜利河等多条河道综合整治,基本实现了岸绿、河畅、清洁的目标。同时,加快了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5.77亿元,建成拱康路、康桥路等主次干道,44条支小路,道路框架日趋完善,缓解了“行路难”问题。

2.教育、卫生等大项目投资使居民生活配套设施趋于完善。2008-2010年,全区教育投资累计有6.08亿元,先后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小学、中学;卫生投资累计有5.65亿元,新建了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综合楼等大型卫生机构大楼,培育了桥西中医养生保健特色街区,使区里的就医资源更加充足。同时,2008-2009年期间,全区共新建改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2009年底,杭州市拱墅区累计拥有社区卫生服务站4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个,让4.5万名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卫生保健,15分钟的就医圈更趋完善。

3.工业搬迁地块开发工程推进拱墅环境提升。三年来,全区陆续关停转迁产能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117家,杭州市城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98天,比“十五”以来增加了30天。另外,杭州市拱墅区建成了石塘等城市生态公园,并成功打造了杭城第二个“十里琅珰”, 全区人均公共绿化面积达14.56平方米。

(三)从居民满意度看:居民对于区政府“十一五”期间开展的惠民实事工程总体满意率达97.28%

大项目建设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政府实事工程评估与展望调查报告》中,居民对于“十一五”期间所开展的项目总体满意率达到了97.28%(表2)。

表2 居民对政府实事工程的满意度 (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双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杭州市拱墅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改善与全面构建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而以大项目为抓手的三年行动计划能切实推进全区的“双转变”,这就充分说明了“以大项目为抓手” 的方针政策是准确和有效的。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需认识到在大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项目建设投产周期较长、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之间存在矛盾等。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应选择好的大项目,力争经济转型有新的突破、城市建设有新的跨越、民生保障有新的提升。

三、对策建议

(一)从战略的高度谋划大项目,坚持产业创新与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升级的过程。通过不断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来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利用大项目为抓手,推动“双转变”,应该以“立足现实,正确把握国内外产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把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放在突出位置,谋划和建设具有决定性的重大项目”为核心思路,以产业转型带动经济升级,通过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二)从长远的角度统筹大项目,构筑长效有力的发展契机,促进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统筹规划大项目建设时,全面评估其决策的正确性必须要有前瞻的眼光。大项目的引进,应以“双转变”的规划为先导、以城市综合体和新城建设为依托,要符合杭州市拱墅区的产业规划、资源整合,从而带动并形成坚实的产业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与城市发展方式转变与升级。应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项目,为转型发展打基础、增后劲。另外,应当认识到大项目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眼前的经济效益,而是取决于区域经济的整体规划的延续性以及项目发展所能带来的经济附加值。

10.3969/j.issn.1674-8905.2011.03.016

(责任编辑:张巧燕)

猜你喜欢

拱墅区杭州市全区
牢记使命担当 忠诚履职尽责 拱墅区纪检监察开拓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浙江省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现场会在杭州拱墅区召开
杭州市城乡协调发展的薄弱环节与深化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