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帅才运筹将才亲为

2011-10-18蔡子强

领导文萃 2011年18期
关键词:财长布朗彼得

蔡子强

1969年,彼得博士发表了《彼得定律》,主旨是:在一个有一层又一层不同职级和岗位的科层组织里,很多人往往由原本轻松胜任的岗位,晋升到无法胜任的岗位,最终以失败收场。

每个岗位都有不同要求,能够胜任一个,不代表能胜任另外一个。如果你在一个岗位做得好,加薪作为奖励不是问题,但“升职”的话,便存在这样一个逻辑上的谬误和盲点。

一位将军原本忠肝义胆、作风豪迈,作战时身先士卒,麾下将士纷纷视他为偶像,死心塌地追随他南征北讨,打了很多漂亮仗。他战绩彪炳,最后晋升为国防部领导。当了高官后,再不需要带兵打仗,反而需要花大量时间与官僚周旋,还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豪迈、不拘小节的他无法适应官场那一套,常常与人冲突,他的粗线条作风亦令他在社交圈丢人现眼。他处处碰钉子,最后沦落到酗酒、动辄乱发脾气的地步。

最近一个可以用来说明“彼得定律”的最佳例子,就是因领导执政的工党在大选中受挫而被迫下台的英国前首相布朗。

晋升首相之前,布朗担任财长,1997年至2007年的10年间,立下不少汗马功劳。不但让英国经济欣欣向荣,还进行了不少改革,例如,把议息权力移交给英伦银行,让货币政策变得独立自主。

2008年10月,当金融海啸让欧美经济危如累卵时,布朗推出政府注资银行的救市方案,有别于美国小布什政府购买有毒资产的方案,旋即被欧洲国家争相效仿,就连新鲜出炉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学者克鲁格曼、对冲基金教父级人物索罗斯等,也放下门户之见,褒英贬美。时任美国财长保尔森只得妥协,推出类似方案救市。于是,布朗成了众口称誉、拯救西方资本主义的白武士。他的金融专长,再也没有人怀疑。

问题是,拥有丰富的金融知识、理财能力,可以胜任财长一职,却不代表可以做好首相。作为阁揆,需要有另外一套才能以及领袖魅力和风范。

偏偏布朗不但欠缺亲和力,还脾气躁狂,不容异见,使执政团队士气涣散,更曾被传粗暴对待下属。大选前夕,又闹出忘记关掉麦克风,导致出言不逊辱骂选民言论曝光。这都显示他情商甚低。

难怪有评论说:“他把唐宁街10号的大门钥匙拿到手之日,也就是他走政治下坡路的开始。”

一个政党往往需要两类领袖,一类是“魅力型”,另一类则是“组织型”。两者分工,各司其职,互补不足。魅力型的领袖,谈理想,谈愿景,谈理念,为人风趣幽默,感情丰富,高谈阔论,充满自信;组织型领袖则重视战术,精于计算,擅长操作,算无遗策。后者如果看不到自己与前者的分别,立下汗马功劳之后就想取而代之,不会很明智。

已故总理周恩来就是深明此道的一位领袖。周恩来曾多次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帅才。他赞赏邓小平的特色是“举重若轻”,而他自己则是“举轻若重”。

周恩来往往通宵达旦处理公务,辛劳过度,积劳成疾,身体一直不好。他身旁的人忍不住劝他不要管得细,管这管那,有多少精力都不够。但他还是拿起一份又一份的文件,叹气说:“这件不可不管,那件不可不管。”事无巨细,总是放不下。有些连部长、司长、局长都不屑一顾的琐事,周都来者不拒,管得仔细认真。

有人劝他把一些文件分给邓小平,周说:“我是总理,这些具体事我多干一些,他可以去管点更大的事,多想想决策上的事。”

毛泽东却刚好相反。他是那种天生的领袖,虽不像周恩来那样细心和凡事亲力亲为,但他懂得用人,这便足够了。

“大跃进”后全国三年困难时期,毛泽东找来了陈云,说:“国乱思良将,家贫念贤妻。”

到“文革”要进行政治斗争,毛泽东又用林彪,说:“为要打鬼,借助钟馗。”

“文革”末期,毛泽东又起用屡被贬谪的邓小平,使濒临崩溃的经济起死回生。

这就是“帅才”与“将才”之间的分别。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财长布朗彼得
彼得与狼
本期导读
彼得潘
彼得潘
你好,我是布朗熊
你好,我是布朗熊
丹·布朗主要作品
中国财长推迟赴日参会
长不大的彼得·潘
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医疗保障的实践与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