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建设

2011-10-17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冯 蓉

(武夷学院 档案室,福建 武夷山 354300)

论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建设

冯 蓉

(武夷学院 档案室,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跟踪,系统收集,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这就需要各高校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管理,及时对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有效利用好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逐步形成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跟踪;档案管理;有效利用

一位大学教授说“人际交往障碍,是当代大学生遇到的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还有学习压力大,甚至厌学、感情困惑、抑郁沉闷等.如果不及时进行矫治和疏导,容易导致人格缺陷,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是啊!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由于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导致了他用硫酸毁熊的恶性事件,这对人们是个很好的警示.不久前,某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刚入校不久就跳楼自杀了!血淋淋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使得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高校,不但要关心大学生的学业,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们提供身心健康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大学生能正确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境.

而搞好心理健康档案,利用心理健康档案去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只有对大学生们建立了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感受到人文关怀,纠正自己的心理偏颇,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性人才.

1 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建立

1.1 开展心理测评,搜集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基本素材

各学校应开始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就为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通过制作症状自评、大学生人格问卷等,形成对学生人格的基础描绘,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各高校也可以由学校统一组织,以系部为单位,采用科学性和适用性较强的心理测试量表,进行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评定、大学生适应性、大学生人格等方面的量表测评,或者在心理咨询中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及诊断.开展心理测评,搜集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基本素材.以某高校的心理健康档案表格为例:

1、基本情况 大学生心理档案表格

2、家庭情况

3、学习经历

4、成功与失败体验

4、自我评价

6、内心苦恼(心里话)

让学生填测评表,心理健康测评结束后,学校健康教育中心要充分运用测试、统计分析及管理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评估,对调查与普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筛选,单独立卷,对于分检出的有明显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要按类建立专卷档案[1].

哈尔滨医科大学的经验值得效仿:学校让每一名大学生入学时都要填写两份表格,一份是心理健康调查表,另一份是心理症状自评量表.通过对比,大致筛选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正常的,将表格归档;第二种是有心理问题需要治疗的,与之建立长期咨询关系;第三种是心理障碍严重的,将其转到该大学的精神卫生诊疗中心,由著名专家进行治疗.

1.2 动态跟踪监测,系统收集大学生心理健康材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所记录的内容只能反映当时的情况,不能将心理健康档案所记录的内容看作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心理的重要发展期,其心理状态处于变化之中,学生心理问题大多属于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梁鹏是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导演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导演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本科到研究生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梁鹏的心理变化是在大学期间有的,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动态跟踪环节上出了问题,如果及时动态跟踪监测梁鹏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开导、疏通其心理毛病,就不会出现人才的流失的现象.

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形式、各种载体的学生心理健康记录,及时更新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将每学期或每学年的心理测验情况和心理咨询记录等内容充实到心理健康档案之中,并实时选取有价值的材料补充入库,以便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最新动态.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随时观测学生心理变化情况,对调查与普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踪解决.

2 对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管理

2.1 健全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档工作,必须尊重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克服主观因素影响.为了保证心理健康档案的客观性、系统性、规范性,应制定心理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心理健康档案管理机构的职责分工及收集、整理、查阅、保管等规则,使建档工作有章可循,责任明晰.如:各高校管理人员应在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对学生心理资料进行系统收集、整理,对心理普查的数据、心理量表的测试结果及心理咨询得到的材料,进行实事求是地记录.既不能夸大也不能忽视所发现的情况,更不能主观臆断、随意改动材料内容和测试数据.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2.2 加强档案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管理

学校健康教育中心应指定专职业务人员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档及管理工作,该管理人员除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通情达理、真诚坦率、态度积极、善解人意的条件外,还要了解档案工作,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操作技能,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来处理学生的档案材料.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涉及学生的很多隐私.所以,心理健康档案工作者必须要做到尊重学生的隐私,在管理工作上下大工夫.在利用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用户,开放的程度和内容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管理人员应对被建档者负有高度的责任心,要严格做好对用户身份和权限的验证,对于心理健康档案中的重要内容及涉及大学生隐私的信息要严格保密[2].

2.3 及时对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信息进行分析整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纷繁复杂,对于其管理,不仅仅是把这些数据集中起来,更重要的是要使这些数据产生效果,并直接作用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这就离不开对档案的分析整合.在整理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生的比较,从纵横两方面来考虑,一方面,保证一定时期一个学生各类量表的连续性,另一方面,应该力争使其能够体现在同类一量表中.只有这样,才能为更好地利用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提供条件,全方位的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3 对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利用

3.1 大学生自己对心里健康档案的利用

很多学生往往对“我是谁”、“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感到困惑,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过于自信或自卑的现象,根源于学生对自己没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对自己的心理特点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心理健康档案的认识,能够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正视自我,并能够有意识的调节自我,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使自己的心理状况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为使大学生们自我对心里健康档案更好的利用,首都医科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高校陆续建立了心理宣泄室、沙盘减压室等.学生们根据的自己不同类别心里档案,到心理氧吧体验.心情焦虑的大学生们,不仅可以到氧吧捶打充气人宣泄,学生个人还可以通过“沙盘游戏”向心理咨询教师倾诉自己的苦恼,使心理问题自然而然得到解决.

3.2 学校对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主体作用

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宽松的心理气候,建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消除不良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人人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很有必要.

各高校可以根据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测量的结果进行分类,若是集体反馈心理测量的结果,属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可进行群体解决,如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的系列讲座和心理科普知识宣传,给学生心理,身体健康提供科学指导,并教学生维护身心健康的方法.还可以举办中学生心理健康技术训练班等等,使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若是部分或个别存在的问题,则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咨询.若条件许可,还可以建立心理治疗室,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和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治疗,如放松训练,音乐训练,催眠训练等等.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3].

高校还可以通过设立心理咨询热线、健康教育网站、组建心理社会团体等,方便更多的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受益,从而解决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中存在的问题.武夷学院通过《学工信息》的心理快线栏目来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其中编制友谊的金丝带、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七项心里法则、五个常见心理求助问题快速回答等话题很受师生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3 社会对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现在很多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都加入了心理测试环节,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无疑更好地满足了招聘单位的这一需求,用人单位通过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能够更加全面、具体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更好地判断出学生是否适合某职位.对于学生,这就是在帮助其找准位置,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工作,有利于减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诸多不适应;对于整个社会,这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一种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每个大学生以主动的姿态调整自身的状态,努力关心我们生存的社会,关心朋友,体谅父母,珍惜友谊,善待爱情,以热情、积极、主动的态度介入学校和社会生活中,根据自我塑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成为心里健康的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产生更多积极向上的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为他们的就业提供便利,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3.4 家庭在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教育功能

对于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存在问题的解决,取得家长的合作,帮助家长发挥他们的教育功能,对于改善和预防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成才极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家庭的教育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4].如:某家长为了跟孩子交流他掌握的孩子心里健康档案存在问题,他给孩子发的短信值得的借鉴“你十一回来,我们一起去花园切磋武功吧,动动我那生锈的老骨头,你也把你的烦心,把你的苦恼给老爸讲讲哈!”各高校辅导员,任课老师要根据形形色色的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与孩子加强交流,让他们知道,家长的唠叨、在意、期望高,都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压力;过多的指责、约束孩子反而会使自己的孩子在社交中缺乏自信.如:可引导家长要以平常心态看待考试,等级证书的取得等.

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正确引导孩子,在择友上家长要加以指导,培养他们社交的技巧.家长要及时了解,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家庭在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教育功能,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逐步形成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对心理档案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整理,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对症下药,及时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治疗.进而对大学生心里健康档案合理管理,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功能,使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1〕聂振伟.正确认识和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档案建立工作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3):63-67.

〔2〕吴桂敏.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理性思考.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3).

〔3〕杨孝.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利用研究.咸宁学院学报,2006(10).

〔4〕周海谦.团体咨询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1(03).

G251

A

1673-260X(2011)09-0165-04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