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障碍分析

2011-10-16田慧丽任肇祥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宿州皖北毕业生

田慧丽,任肇祥

(1.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障碍分析

田慧丽1,任肇祥2

(1.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阻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较少,就业领域较广泛,对于就业能力的认识比较清晰;另外,社会、学校、毕业生本身、家庭等都存在就业阻碍因素.

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近几年连续呈现上升趋势[1].在社会需求没有显著增加情况下,大量的毕业生涌入求职市场,势必导致相近专业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率下降.其中,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各类院校中排名最后[2].因此,作为皖北高校的一名体育教学科研工作者,研究本地区体育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择业现状和影响因素,对扭转该专业就业颓势、指导相关教学改革定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皖北高校(宿州学院、淮北师范大学、蚌埠学院、阜阳师范学院)2011届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00名毕业生进行发放问卷.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需要,在研究中查阅了大量和本论文相关的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遵循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严格设计问卷并进行信效度检验;采用现场和信函等方式,对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班学生发放问卷400份,严格的确保发放和回收.

表1 皖北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和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

1.2.3 数理统计法

将所有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并进行逻辑分析、整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2.1.1 就业途径调查

图1显示,皖北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有许多人通过考研来暂时性的避开了择业,其余大部分同学的主要择业途径是网络信息和亲戚朋友介绍,其次是招聘会和学校推荐.这说明,学生的个人阅历和社会经验相对较浅,他们多数是依赖家人或者盲目的在网络上搜寻就业信息,缺乏自我推荐和自我主动的思想意识;另外,调查结果也显示皖北高校体育学生的就业途径较少,校友帮助、个人争取、自主创业等途径有待增加.

图1 对就业途径选择的调查(n=360)

2.1.2 就业领域调查

由图(2)可以看出,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仍以相关专业的教师、教练为主,但是随机性就业和考研在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调查当中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有少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待业在家.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认为: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已经开始逐步调整自身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思想,将考研、跨专业就业、自主创业等纳入了自己未来发展的考虑当中,以此来缓解就业压力,更加理性的来面对当前现实的就业环境.

2.1.3 就业能力调查

图2 对就业领域的调查(n=360)

通过对用人单位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于体育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主要还是看重专业技能,其次是电脑操作和合作意识;良好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虽然不是单位用人的首选,但肯定会增加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如表2.

表2 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调查(n=285注:去掉考研生)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认为:当前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多数以录用基层工作者为主,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肯定是首选,但必须要有合作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这种现象完全应证了当前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同时也给高等体育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教育思维的相应转变提供了方向.

2.2 毕业生就业障碍分析

2.2.1 社会原因

(1)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度逐年增大[3].

(2)社会人对体育人才的认识存在偏见,一些企、事业单位用工时不愿意接受体育专业毕业生[4].

(3)社会经济地域发展不平衡,加大了类似皖北这样的贫困地区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5].

(4)大学的“名牌效应”,加大了皖北地区一般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6].

(5)近几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高要求,加大了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7].

2.2.2 学校原因

(1)皖北高校中一些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不能及时有效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8].

(2)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抓得不实,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手段滞后[9].

(3)一些高校主抓学生的技能培养,缺少对毕业生人品道德、创业意识、团队精神以及其他技能的锻炼[10].

2.2.3 学生自身原因

(1)许多体育院系的大学毕业生们仍然没有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总认为找到有编制的事业单位才算真正就业,这种择业观念阻碍了其顺利就业[11].

(2)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这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12].

(3)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和技巧不强,易错过就业时机,造成推迟就业或者待业[13].

(4)毕业生的社会阅历少,眼界不开阔,自主创业能力差,也是阻碍就业的因素之一[14].

2.2.4 其他方面原因

(1)用人单位方面,安徽省各中小学校都面临体育教师人员饱和,传统主渠道吸纳能力下降极大限制了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15].

(2)家庭方面,许多独生子女的家长期望孩子回家乡工作,过多的干涉使毕业生进退两难,错过不少就业机会,这也会阻碍毕业生就业[16].

(3)毕业生个人感情方面,恋爱、对大城市的向往、对不同性质的工作有偏见等,这也都会阻碍体育专业毕业生正常的就业[17].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仍以家人介绍、网络信息、考研考编为主,就业途径较少,个人争取、自我推荐和创业等途径有待加强.

(2)皖北高校体育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逐步转为理性就业,开始跨专业就业等多领域来帮助就业.

(3)毕业生反馈信息表明:用人单位主要看重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用人方向逐渐向基层人才录用发展,且综合素质能够增加就业机会.

(4)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受到多种因素的阻碍,除社会原因、学校原因、个人原因之外,还受到家庭、个人情感等方面原因的阻碍.

3.2 建议

(1)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要努力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充实自我,以适应当前社会需要.

(2)皖北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要正确认识当前就业环境和自身存在的不足,锻炼自己的就业能力和求职技巧,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

〔1〕范亚菲,陈军.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2〕邹松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3-4.

〔3〕郭强,孙玉龙,安桂玲.河北省体育院系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38-40.

〔4〕党炳康.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市场就业难解析[J].渭南师范学院,2006(7).

〔5〕徐平.大学生择业观相关因素分析[D].黑龙江: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6〕杨琦.影响大学生择业观诸因素的分析与对策[J].青海:青海师专学报,1997(3).

〔7〕陈成文,胡桂英.择业观念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D].高等教育研究,2008(1).

〔8〕戴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现状与分析[J].山东:山东大学体育学院,2004(7).

〔9〕杨娇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培养[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10〕朱倩军,艾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J].湖北: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9(6).

〔11〕叶成万.大学生就业难和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理性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8):5-8.

〔12〕姜涛.对我校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3(7):55-58.

〔13〕张巧梅.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9(14):85.

〔14〕邓桂兰.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倾向及其引导[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7,17(1):89-91.

〔15〕范亚菲,陈军.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3).

〔16〕黄发友.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A].福州:福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C].2004.

〔17〕赵小坤.河北省体育院校本科生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对策研究[A].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C].2007.

G640

A

1673-260X(2011)09-0239-03

猜你喜欢

宿州皖北毕业生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摄影·美好安徽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皖北小麦病虫害防治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宿州学院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钻”研40年 宿州地下终于挖出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