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的转变之道

2011-10-14张起平

浙江经济 2011年3期
关键词:示范村特色旅游

文/张起平

乡村旅游的转变之道

文/张起平

当前,浙江乡村旅游发展呈星火燎原之势。各地乡村旅游各具特点,经营内容涵盖吃住行游购各个环节。既有由农户家庭经营,以“吃农家菜、住农家屋”为主要特色的“农家乐”、“渔家乐”,也有不少能提供吃、住、游以及购物、娱乐和农事参与等多项活动的大中型休闲旅游景点;既有省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滕头村生态农庄、安吉中南百草园这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依托各类农业园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兼顾农业生产、科技示范与农民培训等功能,也有如武义县的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郭洞村等休闲活动特色村。

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累计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2490个,经营农户10896户,直接从业人员9万。如遂昌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活了整个农业结构调整,打响了黄泥岭土鸡、七山头土猪等一批原生态农产品品牌。仙居县打造“四季田歌”旅游品牌,仅2009年杨梅节期间,杨梅果园观光游客达22.7万人次,全县仅杨梅一项就创收3.9亿元,实现农民人均增收近1000元。

浙江乡村旅游红火发展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不少乡村旅游缺乏总体上的规划,存在急功近利、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等现象。由于没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一些地区的乡村旅游市场开发难以有效展开,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经济实力较弱,也难以承担昂贵的市场促销费用。客观地讲,农民普遍存在知识面不广、文化程度不高、信息不通畅等问题,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协会等行业监管机制也不健全,使得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无序发展,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推动浙江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应以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为目标,着力开发乡村旅游的特色产品,着力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着力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努力实现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专业化发展。借鉴美国牧场旅游、新西兰花园旅游的做法,注重打造浙江乡村旅游的专业产品。特别是要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基础条件和文化脉络,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分类、市场分层、服务分级,精心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专业旅游村镇,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如专门开发针对老人的“银发旅游”、针对青少年的“修学旅游”等。

打造产业品牌。组织实施“乡村旅游示范工程”,适时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旅游小康示范村、旅游脱贫示范村、旅游生态示范村等,加快建设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县、乡村旅游特色乡镇与乡村旅游特色村庄。依托资源优势,打响一批如安吉“中国美丽乡村”、遂昌“原生态”乡村旅游等有特色、有前景、市场看好的乡村旅游品牌。

推动产业化经营。引导乡村旅游点由分散、零星的旅游接待活动转向组织化、网络化经营,由自给自足、独立运作的接待经营点转为形成分工协作、配置合理的接待经营体系,加快乡村旅游的规模化发展,实现乡村旅游的产业化经营。一方面,形成个人间、家庭间、村镇间不同的分工合作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不断挖掘乡村文化、创新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完善乡村旅游接待服务体系、包装乡村旅游商品,形成完整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

突出产品乡村性。一方面,借助农村现代化的驱动,促进乡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的改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另一方面,要通过科学规划和有力的引导,使农村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持浓郁的乡村意象,使广大农民在现代化与乡村性之间找到自身利益的结合点,最大限度的实现产业供给本地化,形成大量地方(养鸡、种粮、种菜、工艺品制作、歌舞表演等)专业户,保证当地居民最大程度受益。

(作者为中共遂昌县委常委、统战部长)

图/金川会建设的关键一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三市并举”发展战略,按照市委提出的“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积极实施“123”全面小康跨越工程,提升产业强基础、优化结构促转型、强化投资稳增长、统筹民生保稳定、深化改革增活力,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丽水“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作贡献。为此,按照“提升产业,完善设施,统筹城乡,关注民生”的工作要求,切实抓好以下六方面重点:

注重转型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扩量与提质并进、成型与转型并举”原则,着力构建丽水特色的“3+1”绿色产业体系。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太阳能光伏、信息电子、生物医药等新

猜你喜欢

示范村特色旅游
特色种植促增收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贵州将建1000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完美的特色党建
旅游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薄山村:“问题村”蜕变为“示范村”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示范村热心助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