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1-10-12杨超
杨 超
(合肥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合肥230601)
知识管理在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杨 超
(合肥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合肥230601)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知识管理理论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研究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知识管理理论融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效的。
知识管理;计算机程序设计;应用效果
1 问题的提出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专业知识大量且迅速的增长,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落差不断增大,如何在知识经济时代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与发展,教育革新显得格外重要。把企业知识管理的成功经验运用到教学设计中,把教学看成是一个知识的获取、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的过程,并对各个环节进行设计已成为当前教学设计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着眼点。
目前,很多学者开展了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策略研究[1-3],但是关于这些策略的实际效果如何却少有提及。本文拟以实验研究的方式,将知识管理理论融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中,观察知识管理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是否有效,学生是否认同这种教学设计策略和方法,以及这种策略对学生认知及学习态度的影响。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范围
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及考虑实验的成效,本研究仅选择合肥学院基础教学部的公共计算机基础科目“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作为实验的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教材设计;以合肥学院经济系08经济类3、4班学生,共74人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3班(37人)为实验组,4班(37人)为控制组,实验组采用知识管理融入教学,控制组则采用传统教学。
2.2 具体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研究法。针对研究中发现的一些特殊情况,采用访谈法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中采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学习态度量表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参照文献[4]的量表结构,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修改而成,问卷分为课程认同度、学习目的、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自信心四个维度,设置了60个小题,每一题目后均有五个选项,采用李克特型等级量表评分方式,得分愈高者,表示个人整体学习态度倾向负向消极。反之,表示整体学习态度倾向正向积极。
采用自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前测试题”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后测试题”,对学生知识掌握方面的情况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因实验未进行严格的随机抽样,因此属于准实验研究。其中前测试卷30题,共100分;后测试卷由15道试题组成,分为基本操作(1-5题)、简单应用(6-10题)、综合应用(11-15题)三个维度。试题经分析难易度、区分度、本校学生计算机学习程度等因素后,由担任“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的老师组成的小组讨论,依据“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水平考试”考试纲要编制而成,符合量表效度和信度要求。
2.3 研究的进行过程
(1)对研究对象集中进行问卷调查和实施前测,了解未实施教学前,两班学生的差异情形,作为是否会影响学习后的实验成效的依据。
(2)按照教学计划对实验组和控制组采用不同的方法实施14周的教学活动,其中实验组采用知识管理融入教学活动方法,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3)14周的教学活动后,进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学习态度量表问卷”填答及后测测验,对所得答案及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发现的问题进行访谈,形成结论。
3 实验组知识管理理论融入教学活动的实施
教师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表现及学习成效,因此在教学实验之前必须要有充分的事前准备工作。本研究针对知识管理的相关文献分析后探究归纳,并与经验丰富的授课教师讨论确认后,将知识管理融入教学的活动历程归纳为知识获取、知识储存、知识分享、知识创新和应用四大步骤[5],并且设计了“资料收集记录表”、“知识提取及自评记录表”、“知识创新及应用成果表”和“知识创新及应用成果互评表”。
3.1 知识获取
根据学习目标,学生通过课本自学、网络搜索、图书馆等资源进行学习资料的收集,并填写“资料收集记录表”,由老师负责审核。
3.2 知识存储
收集资料后,各组学生对获得的知识,进行有意识地筛选和过滤,经讨论分析评鉴,去伪存真,成为有用的数据,同时填写“知识提取及自评记录表”,最终将提取的知识储存于学习网站中。
3.3 知识分享
经提取并存储于网站上的单元知识内容供上课时分享,每个人都可以就所关心的方面各抒己见,形成广泛的知识共享,并提出各自收集知识内容的优缺点,填写“知识互评记录表”。
3.4 知识创新及应用
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生活中,发挥知识的实际作用,通过实际工作,来验证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的正确性,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内容,并将实验的过程及问题做成记录,填写“知识创新及应用成果表”和“知识创新及应用成果互评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对学习活动进行规划、协调,例如学习之前的已知及未知知识的分析,工作分配、活动进行的顺序,如何搜集数据等,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给予启发与反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共享与讨论,并进行正确的思考,创造有效的学习共享环境。
4 结果与分析讨论
4.1 实施教学前实验组与控制组的计算机知识差异比较
为了了解学生的前续计算机知识水平,我们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前测试题”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前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比较分析了两组学生的整体水平差异,见表1。结果中t=0.125,p>0.05,未达显著水平。表明在进行知识管理融入“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实验前,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没有显著差异。
表1 实验组与控制组前测结果差异比较
4.2 不同教学方式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学习态度差异性分析
在教学活动结束,采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学习态度量表问卷”比较不同的教学法在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习态度差异及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控制组教学后学习态度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学习态度的课程认同度、学习目的、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习自信心维度上,均达到显著性差异,而且结果显示知识管理融入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学习知识很多是被动的,他们对所学知识所能发挥的用途了解不够,很多同学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证书之类的,导致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性差,遇到挫折时容易放弃。而知识管理的精髓在于它能够提供交流知识的空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通过BBS、电子邮件、MSN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以知识管理为指导思想建立起学习组织时,教师可以灵活而巧妙地运用各种不同的动机激发策略和教学组织策略,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从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其利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基础选择和参与到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成知识的创造者和教育者时,他们的学习、创造与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将被大大提高,当自己提供的知识获得别人的肯定时,自信心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4.3 实验组与控制组学习效果的差异比较与分析
教学活动结束后,采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后测试题”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进行测试,并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差异分析和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实验组与控制组后测结果差异t检验分析表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与控制组对“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基本知识学习和简单应用层次上能力无显著差异。而在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上差异显著且实验组优于控制组。其主要原因在于知识管理融入教学活动相对于传统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传统教学常常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教学评价过程中“重分数,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停留在肤浅层次,虽然通过识记、背诵等方法可以应付一些描述性知识的考试,但无法实现知识在新情境中的灵活迁移和应用。而知识管理融入教学从多侧面呈现知识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学生依照“知识收集”、“知识存储”、“知识共享”、“知识创新和应用”的过程实现对概念、原理和过程的复杂性和完整性的理解,强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通过访谈,实验组学生认为在“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和应用”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知识的流转变得更为主动,使得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中,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明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定式思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
5 总结与分析
将知识管理理论应用于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教学工作中,第一,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有效的,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增加了学生的课程认同度,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第二,对于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效的;第三,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与任课教师及课程的共同发展。
将知识管理融入教学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学习过程,课前未扎实收集相关资料,使讨论沦为活泼而不务实的形式,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杂乱而缺乏连贯性,而且讨论过程中课堂纪律的控制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作为学习指导者的教师如何控制教学情境,适时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应是影响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关键。第二,访谈中,有些学生害怕自己提交的知识太浅显而遭他人笑话,所以不愿意共享自己收集的知识。要剔除这种想法,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加强对自己知识的评估,以增加自信的,因为共享的知识是经过整理和评估的,经过自己检验,也就不怕别人说没用了。
[1]Joseph Stevenson,Rita Dunn.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learning styles:prescriptions for future teachers[J].Col lge Student Journal,2001,(35):483-490.
[2]鄢黎.知识管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62-64.
[3]雷静,陈春法.知识管理在数据库课程教学活动中的应用[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5):71-73.
[4]亦文.学科学习态度量表连载(四)[J].科学大众,2006,(9):103-104.
[4]王伟光,李继祥.知识管理:一种新的管理范式[J].社会科学辑刊,2000,(1):42-48.
(责任编辑:朱 彬)
YANG Chao
(Basic Department,Hefe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To verify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the basis of computer programming,the positivist methodologyofexperiment,questionnaireandinterviewwasused.Throughtheanalysisofresearch datatheresults indicate that knowledge management theory into teaching is efficacious for help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motivatingthelearninginterests,cultivatingautonomouslearning,improvingknowledgetransfercapacity,anddeveloping the innovational talent of the students and so on.
knowledge management;computer programming;application effects
0186.5
A
1009-3583(2011)-01-0092-03
2010-11-15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MA060188)
杨超,男,安徽六安人,合肥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