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拓宽非常规“气”场
2011-10-11张起花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中海油拓宽非常规“气”场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一系列的海外“非常规”并购动作与入股中联煤一事,让中海油的“气化”战略端倪初显。国外、国内两线并进,中海油开始占据我国非常规天然气领域的重要一角。
年末岁尾,中海油在非常规天然气领域再度发力。2010年12月9日,中海油总公司宣布,已与澳大利亚能源公司ExomaEnergy签署协议,将投资5000万澳元(约合3.26亿元人民币)以获得澳洲昆士兰加里里盆地5个区块50%的直接权益。据评估,这一区域内的煤层气和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潜在资源量可达28300亿立方米。
无独有偶,与此消息一起被媒体大肆报道的还有中海油将入股中联煤一事。为此,记者致电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杨坚。他表示:“确有此事,且已经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批准。中海油总公司正在与我们的股东中煤集团洽谈,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入股50%,大概年底之前能完成入股事宜。”
国外、国内两线并进,两条腿走路,中海油在煤层气领域的发展战略可谓周全而稳妥。不过业内不少专家认为,虽然中海油布局非常完美,但未来要占据市场主导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进军海外拓天地
“中国海油非常关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这样拥有大量煤层气资源的地区。该项目是中国海油首次在海外较大规模介入陆地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如果勘探成功,可为中国海油获得可观的海外天然气资源,并为它稳定供应LNG资源提供一定保障。”对于澳大利亚煤层气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寄予了厚望。
据了解,中海油将于2013年8月之前提供开凿至少50个探井所需的资金。押注澳大利亚煤层气开发热潮,无疑表明了中海油对煤层气资源的良好胃口。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助理郭庆方分析说:“澳大利亚的煤层气储量丰富,开采条件也比较好,中海油大胆走出去,有利于丰富其能源结构,是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确,走出国门涉足非常规天然气符合中海油综合性大能源公司的风范。但机遇和风险往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中海油还需耐心应对。
2010年2月,中国石油大学曾对澳大利亚上述5个区块的煤层气资源进行了地质评价。评价结果是,5个区域的煤层气基本达到选区标准,具备一定潜力,但由于煤层气分布面积、含气量及煤层厚度资料有限,还需进一步勘明。
对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层气信息中心主任赵国泉建议,要想降低风险,中海油首先要对所取得区块的煤层气含量、吸附时间和渗透率进行重新测定。我国与澳大利亚煤层气资源赋存条件差异很大,中海油只有查清其煤层气资源赋存情况,并对储量重新核实后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其次,由于赋存条件不同,中海油还要采取与国内不同的煤层气开发技术来开发澳大利亚煤层气资源。因此,找出适合澳大利亚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开发方法也很关键。在项目操作过程中,国外在材料、工资、福利和环境保护标准与国内差别较大,因此考虑到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中海油最好对开发项目按照国外的标准进行经济核算。
入股合作开新局
入股中联煤,这是中海油在煤层气开发领域走出的另一步好棋。郭庆方分析说:“国内的煤层气区块几乎被中石油、中联煤、中石化和其他地方企业划分殆尽,中海油要在煤层气领域有所建树,除了走出国门之外,只能采取与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的方略。”
对此,杨坚也表示:“中联煤与中海油合作能产生双赢,这符合双方共同的发展需求。”中联煤一直是我国煤层气行业的老大,虽然其从事着包括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输送、销售和利用整个链条的业务,且享有对外合作经营权,但因矿业权问题经常引起地方企业和政府的干预,业务拓展举步维艰。同时因开采资金缺乏、投资严重不足、实际产量经常无法达到规划产量。加之其管道建设缓慢,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煤层气产业发展的困难。
对于中海油而言,虽然有资金和下游市场做支撑,但煤层气业务的发展仍然是“软肋”,受制于没有区块资源,在国内很难打开局面,只能通过煤制天然气项目来填补空白。因此,中联煤与中海油联手,对于双方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郭庆方表示:“中海油入股中联煤,不仅可以加大中联煤开采煤层气的力度,而且还能获得地质条件好的煤层气区块资源,为有效发挥资金和下游市场的优势奠定基础。”
当然,中海油与中联煤合作,除了给双方带来不少利好外,还有更深远的意义。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一方面强强联合可加强对我国国内煤层气资源的联合勘探开采、运输和销售能力,有利于快速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我国煤层气开采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中国本土企业能够巩固现有煤层气项目,避免大量资源流失外资企业。”
多头并进节节高
凝神回想,会发现此次与澳大利亚能源公司的合作只是中海油“气化”战略的冰山一角。早在2010年3月,中海油与英国天然气集团签署协议,获得英国天然气公司在昆士兰州煤层气资源区块权益以及煤层气液化生产线部分权益。10月,中海油又斥资21.6亿美元,购买美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切萨皮克位于德州的页岩油气项目。
就此,赵国泉评议说:“这意味着中海油在煤层气、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方面的开发与利用上真正跨出了国门。”他认为,在国外有利区段开发煤层气、页岩气资源,不仅有利于弥补我国国内天然气资源的紧缺局面,而且有利于中海油抓住契机拓展海外煤层气、页岩气市场,并积累自身的开发经验,增强整体开发和利用非常规天然气资源的实力。
在常规天然气领域,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几乎被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公司牢牢把控,中海油要想“上岸”分一杯羹是极其困难的事情。但在国内天然气的涨价和价改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的背景下,中海油十分看好天然气市场的潜力,因此只好另辟蹊径,拓宽非常规天然气的“气场”,比如页岩气、煤层气、煤制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
我国页岩气的勘探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没有建立开采基地,中海油便“出海”在国外寻找契机;煤层气的开采如上分析,中海油因受到上游区块资源的限制,便通过一些对外与对内的合作打开僵局。在煤制天然气领域,虽然面临着成本、定价、运输方式的经济性等诸多考验,但中海油还是大胆一搏,迈出了很大一步。
2010年9月15日,中海油宣布计划在山西投资建设每年10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同时,还与山西省签订了《发展煤基清洁能源合作框架协议》。该协议称,
在2013年到2033年的交付期内,2014年的合同气量为40亿立方米,2015年到2033年的合同气量为60亿~150亿立方米。
此外,据了解,中海油很早就计划在内蒙古、山西、江苏建设三个煤制天然气基地,内蒙古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已进入审批阶段。其计划筹建的横跨蒙晋冀津四省区市、年输气量达150亿立方米的煤制天然气管线也已完成环评公示。
此外,液化天然气是中海油非常规天然气领域中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具发展优势的一个领地。在国内三大油企中,中海油的LNG已建及在建项目是最多的。目前,中海油已在广东、上海、福建等地建成三个LNG接收站,第四个LNG接收站已在珠海开工,并有浙江、海南、江苏、山东等多个LNG项目规划。2010年12月11日,中海油粤东LNG项目在广东羯羊市奠基。可以说,中海油在LNG方面已形成了上游找气、中游造船、下游建站的产业格局。
由此,中海油在非常规天然气领域已经形成了包括煤层气、页岩气、煤制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多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其“气化”战略端倪初显。接下来,中海油可能会把这些非常规天然气与海底天然气整合成一个大的天然气板块,融入到新能源产业中,进而实现多元化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