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之不易的千万吨
2011-10-11张起花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来之不易的千万吨
■文/本刊记者 张起花
打破老油田资源接替不足和稳产难的僵局,战胜罕见洪涝灾害的考验,不惑之年的辽河油田传承“铁人”风骨,如一支攻无不克的铁军奋勇前行,将一切困难踏在脚下,续写着稳产千万吨的传奇。
临近初冬,记者走进了位于渤海之滨、辽河之畔的辽河油田。高耸的井架、橘黄色的抽油机、交织的输油管线勾勒出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但没有人会想到,这一派工业繁华是辽河人竭尽全力、应对重重考验力保的。
且不说年届不惑的辽河油田面临“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困境,且不说金融危机关井限产带给辽河油田的重创,2010年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也让这个稳产本来就很困难的老油田雪上加霜。百里油区一片汪洋,最深水位达到2.6米,9个采油单位关停油井……
然而,面对挑战,传承了“铁人”风骨的辽河人并没有退缩。辽河人铿锵前行,打响了一场贯穿全年的“千万吨保卫战”,将稳产千万吨的热情保持在了沸点,绘就了一幅“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感人画卷。
无重压难以成山之高,少锻打难以成钢之硬。每一次磨砺都意味着能力的提升,辽河人克难奋进,“危”中寻“机”,在逆境中苦练内功,不断创造出“深度挖潜”内涵的神话,并持续优化发展格局,由此打开了稳产千万吨的通途,为“十二五”开局起步打下了良好基础。
灾害磨砺斗志
2010年汛期,辽河油田经历了40年开发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洪涝灾害,由于流经油区的辽河、浑河、蒲河、绕阳河等主要河流都发生了历史较大或最大洪水,辽河油田9个单位大范围受灾,全油田最多时关停采油站67座、油井2019口,关停注汽炉95台,最高影响日产7543吨。
犹记得,1985年也是天降洪灾,上万名辽河油田职工上堤参战。水长一寸,堤增一尺,辽河人用身体和意志打响了一场“辽河油田保卫战”。
25年后的今天,辽河油田面对洪涝更加从容不迫。他们临危不乱,科学调度,周密组织,按照“中小洪涝不停产、特大洪水保安全”的防洪度汛方针,超前准备、未雨绸缪,做好重点工程建设、物资储备、预案完善等工作。坚持落实责任、强化执行,确保政令畅通、执行到位。坚持科学防汛、有序组织,通过采取“一水一策、一井一策”的科学防洪抗灾措施,把工作细化到每个河套、每个作业区、每个岗位、每口油井。
“根据受灾程度,我们实施了梯次关井和梯次复产,把每口井受灾时间压到最短,相对提高生产时率,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对于本次抗洪复产的诀窍,生产运行处孙炜如是说。
据统计,今年洪涝灾害累计影响辽河油田原油产量54.77万吨,影响明年产量7万吨。但即使是这样严重的灾情,辽河油田也能从容应对,制定抗灾复产的组织运行措施和方案,“一切按照预案走”,表现出了成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汛期过后,辽河油田组织开展了“全员奋战一百天,力保踏线千万吨”的灾后上产会战活动。各采油、作业单位积极开展新井上产会战,转换开发方式,持续助力原油上产。12月1日,公司的报表数据振奋人心:油田开井9559口,日产油27401吨,日产油水平较预期提前一个月重踏千万吨运行线,这为“十二五”开局起步打下了良好基础,也再一次证明了辽河人的智慧与干劲。
而回顾整个洪涝灾害的大考,令人惊诧的还有辽河油田的安全环保措施。辽河油田的许多生产区域位于苇田、稻田、河塘等水网地带,还有部分井场和生产设施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但由于对环保的高度重视,哪怕是这样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前,深陷洪水的油区内也未发生任何安全环保事件,水中一尘不染的芦苇青翠而碧绿。
油田老当益壮
在抗洪复产的同时,作为开发建设40年的老油田,辽河油田还背负着稳产难的现实问题。从1996年起,辽河油田便进入了产量递减阶段,平均每年减产30多万吨,面临着“坐吃山空”的发展隐患。可以说这是一道坎,直接影响着稳产千万吨的目标和“百年辽河”的宏伟构想。
形势严峻,任务重大。在老区块利用原有油井和管网修修补补、零敲碎打已经很难满足稳产的需求。为了大幅度提高最终采收率,盘活剩余石油资源,从根本上改变资源入不敷出的局面,五年前,辽河油田突破认识禁区,在开发实践中建立了“二次开发”理念和工作体系。随着蒸汽驱油技术、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SAGD)、复杂结构井等先进开发技术的成熟,二次开发的实施成为可能。据统计,“十一五”期间,辽河油田规模实施二次开发区块18个,日产油增加1200吨以上。
“向老井要油”同样也是辽河油田重要开发举措。“十一五”期间,辽河油田把科学注水作为保持老油田长期稳产的基础性工作。他们按照“产量结构调整,低成本开发战略”要求,在注够水和注好水上下工夫。针对中高渗油藏,充分采用不稳定注水和周期注水,科学合理动态调配,实现稳油控水;对于低渗油藏,强化试验机理、精细水质处理和优化注采设计等方式,提高油藏平面及纵向水驱动用程度;对于特殊岩性油藏,尤其是裂缝型油藏实施“块状区域底部注水、分段区域对应注水、分层区域分层注水”的多元注水方式取得良好效果。五年中,辽河油田累计在84个注水区块开展综合治理,平均每年覆盖地质储量2.4亿吨左右,累计投转注水井495口,复注井550口,新增分注井340口,增加水驱储量6784万吨和可采储量722万吨,自然递减和综合递减分别由2005年的21.0%和11.8%降至目前的15.03%和8.00%。各采油厂竞相采用全新的视角和思维对准关停井,把停产井复产做为老油田稳产的进攻性战略。今年年初,欢喜岭采油厂成立了厂长亲自挂帅的停产井复产机构,对停产井现状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油层钻遇、生产历史、井下状况、停产原因、复产潜力、措施方向“六个清楚”,并将长停井纳入区块综合治理和油藏整体开发研究工作中,针对不同区块、不同层系、不同井况、不同类型复产井,落实“一井一法、一井一策”复产管理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果。在天然气开发方面,辽河油田把措施重点放在内部挖潜上。在增加“气源”同时,他们通过大力实施套管气回收、安装节气设备和调温控温等管理挖潜工作,努力提高节气水平。兴隆台采油厂科技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增加“气源”的工作中,成立了科研攻关小组,大面积撒网,在油、气、水井中夺“气源”。根据油田开发新特点,用发展和辩证的眼光对天然气开发进行重新认识,开展“三老资料”复查,扩大研究范围,对低产低效边缘零散油气水井进行资料对比分析,在水层干层未解释层上做细研究,寻找、挖掘剩余气层潜力。仅2010年四季度,辽河油田就通过组织完钻新井,加快投产步伐等措施,增加天然气生产能力5万立方米;完成天然气挖潜措施63井次,增加天然气生产能力35.4万立方米。同时,日节气1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