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关重重脚下踩
2011-10-11吕荣洁
■文/本刊记者 吕荣洁/马 威
难关重重脚下踩
■文/本刊记者 吕荣洁/马 威
管道为业,四海为家,艰苦为荣,野战为乐。这是奋战在陕京三线建设者的真实写照。在陕京三线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克服了工期短、并行施工难、上山难、过河难等重重挑战。
2010年12月的最后一天,中国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亲自动手,揭开了陕京三线运营的“红盖头”。
从2009年5月26日开始,两度春秋,这条大约与陕京二线并行的能源动脉不断绘就,从长庆气区陕西榆林首站的黄土高坡穿过冀中平原,终到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分输站,总长度896公里。陕京三线建成后,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和长庆气田的天然气将共同输往北京。
昼夜奋战保工期
这条大口径输气管道,在太行山脉、吕梁山脉中众多大山的山巅上连绵起伏300多公里,在佳芦、湫水、东碾、牧马等诸多大型河谷川台沟壑中蜿蜒而行280多公里,同时需要穿越黄河、汾河、滹沱河等13条大型河流,5次穿越山体,11次穿越高速公路、13次穿越铁路,并与正在运营的陕京二线并行500多公里,管道并行交叉点多达50多处……其建设极富有挑战性。
“工期刻不容缓!”这是中石油管道局陕京三线项目经理部总经理刘占锋经常说的一句话。
北京冬季用气最高峰一般会在1月份三九时节来临。气象局还预测,2011年1月北京很可能出现持续低温的极端天气,零下十几度甚至零下二十度的最低气温,将使天然气采暖消耗急剧飙升。在北京可能遭遇寒冬的情况下,陕京三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尤为迫切。
正在施工的陕京三线永良段,受土地协调进度影响,到2010年11月份仅完成总施工量的50%,剩余工程量必须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冲刺般完成。“如果陕京三线不能及时投产,明年1月北京居民用气安全就可能受到威胁。”管道人不敢懈怠。
2010年12月10日2时41分,来自长庆气田的纯净天然气经过37个小时687公里的“跋涉”,平稳到达了河北安平输气站,备受关注的陕京三线顺利实现了陕京三线第一阶段的投产进气。五天后,随着陕京三线永清站动火连头工作的开始,陕京三线第二阶段投产目标也完成了。剩下的是最后87公里的永良段。
为加快施工进度,管道局从陕京三线已完工的地段调集精兵强将支援永良段管道施工,原本400人的施工队伍扩张为2000人,24小时轮班作业,共计投入作业机械500台套。他们爬冰卧雪,克服重重困难,以每天两至三公里的速度推进。
中石油管道局的王牌军之一“杜江机组”刚刚从山西、陕西转战至此,全力打通陕京三线房山琉璃河段。工人们分作两班24小时作业,焊管、检测、防腐处理、开挖管沟、吊管下沟,一道道工序紧张推进。即便在零下十几度的深夜,管道施工仍在探照灯下继续推进。
通常,一道焊缝需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正常施工情况下,一天能完成300多米管道的焊接,现在我们24小时施工,一天能焊接50多根钢管,总长600多米。”杜江说。
交叉施工越千里
为了降低后期维护成本,陕京三线管道有500多公里与正在运营的陕京二线并行,还有53处交叉点。由于已建管道已经占用了优质路由,新管道施工难度非常大。在我国油气管道发展一日千里之际,管道并行、交叉施工有可能经常出现。陕京三线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
据刘占锋介绍,陕京三线与陕京二线共有17段并行段,并行长度为460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56%,其中交叉点共有46处。这些并行段和交叉点多为山区地段,多为沟壑、丘陵、腰岘、陡坡、冲沟,地质复杂,地形险要。而且管道施工作业带狭窄,不但给管材运输,管沟开挖、爆破,管道焊接、下沟、回填等造成很大困难,而且不确定的安全隐患也要比陕京一线、二线增加很多。
陕京三线沿线设置7座输气站场,其中6座站场与陕京二线已建站场合建。39座线路截断阀室,除新建8座阀室之外,其余31座均与二线已建阀室合建。在合建站场和阀室安装工艺施工中,多处在现场运行管线上进行动火连头作业,这必然带来较大安全风险点。
在两条管道的交叉点,管沟必须挖5米多深才能从二线的管道下面穿过。在山区段,陕京二线基本是从山下通过,而陕京三线只能走山顶和山口。在通过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和大冲沟时,陕京二线采用打斜井的方法施工,而陕京三线则采用大开挖的施工方式,工程量也大幅度增加。站场建设也是如此。
陕京三线永清分输站是多条管线的枢纽,是要塞。陕京三线永清分输站与原有分输站合并建设,动火连头,安全是第一件大事,不能有丝毫麻痹,既要保证原有分输站平稳运行,又要保证新站顺利衔接。
为确保动火作业的顺利进行,根据陕京三线投产方案总体部署和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廖永远提出的“按照既定目标,科学组织、精密运行,确保实现工期目标”的要求,建设者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监督管理,制定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此次动火联头作业涉及榆林、阳曲、石家庄、安平、永清、琉璃河共计6座站场和13号阀室等18个阀室。在施工方与运营方的默契配合下,这项监督管理难度相当大的动火作业圆满成功。
上山难
陕京三线管道穿吕梁,越太行,横贯山西中部,其中有90多公里管道是在危石林立、山势险峻的太行山和吕梁山敷设。
山区无路可行,施工单位必须在山区的沟壑中修建施工便道,用炮车、履带车和牵引爬犁车,经过几次倒运才能将管道一根一根运到施工现场。施工设备所需要的油料,完全靠三轮车和装载机从山下运到山上,施工设备移动十分艰难,每焊接一道口或几道口,就需要搭建一次平台,修整一次作业面,再移动一次设备。
济道岭,这个吕梁山脉的云中山,以山峰险峻、800米长的滑梯巨坡和急转弯著称,危石林立。这里最高点海拔1800米,坡度30度,是陕京三线工程的最高点和最难点。
管道一公司分部李忠伟机组于2010年1月23日打响济道岭攻坚战。
由于山区路窄、大坡陡坡接连不断,炮车牵引力不够,必须采用履带式重型堆土机牵引炮车,才能将管道运到施工现场,运输每根管道的单程就需要近3个小时;施工设备所需的油料,完全靠三轮车和装载机从山下运往山上施工现场。
冬季施工时,山上温度大多数在零下20多度,山风带着雪花,打在员工的脸上像刀割一样;春季施工,冰雪融化,运人车辆无下到施好几公的山路施工人员每天需要爬山2个多小时。由于白天气变暖,山积雪不并流入管沟,在沟下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采用潜水泵一边抽水,一边进行沟下焊接作业;夏季施工,由于沟下不透风,在强烈的阳光暴晒下,潮湿的管沟就像一个大蒸笼,施工人员在沟下作业闷热难耐,呼吸都很困难。为了不让汗水挡住视线,大家将毛巾撕开,叠成长条绑在额头,工作不长时间汗水就会顺着毛巾往下流,身着皮衣汗水无法渗出,只有顺着衣缝往下躺。
从2010年1月23日至7月26日,历时整整半年时间,经过了冬春夏三个季节的苦战,李忠伟机组在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终于打赢了济道岭攻坚战。
过河难
黄河是秦晋之间的界河,也是陕京三线天然气管道的咽喉所在。
黄河穿越采用隧道方式进行,承担管线安装任务的是管道一公司六处的范永明机组。黄河隧道全长1588米,西斜巷长465米,坡度达28度,共1070个台阶,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爬一个65层高的楼房。东斜巷25度,长409米,和西斜巷一样也相当于一座摩天大厦。
每天工人们下隧道都至少要爬一趟,甚至有时还要爬两趟、三趟。第一次爬黄河隧道的时候,大家都累得汗流浃背,双腿不停地颤抖。第二天,两条腿更是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和酸疼,正常走步都很困难。
在承担艰巨任务的同时,他们还承担着安全、质量、工期和效益的巨大压力。由于没有成熟的隧道施工经验,他们只能靠更加精细的管理来保证这四个方面和谐到位。
尽管如此,在施工过程中他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就是隧道底部漏水严重,每小时的漏水量达到十七、八立方米,因此湿度很大,直接影响到焊接质量。为此,机组用高压泵将隧道里的积水排到200多米高的洞口外,以保证安全的施工环境。隧道的另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运载车的制作。管材运载车借鉴矿山的运煤车,但是又完全不同,经过了四次改造,终于成功完成了运载车的制作,并顺利完成运管任务。由于施工管理有步骤有顺序,充分发挥了每一位员工的才智和能力,保证了施工的安全、质量、工期和效益这些环节都在受控状态。陕京三线一公司项目部加强安全、质量控制,认真贯彻三检制度,并在隧道内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及在管口下铺垫防潮绝缘层等质量保证措施,同时完成了在隧道内安装通排风管道、防水电缆、对讲机,防毒面具、气体浓度监测仪等HSE保证措施,并在施工现场设有专业医护人员和应急车辆现场值班,以便随时对施工现场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医护处理,以确保万无一失。
黄河隧道的主体焊接完工,打开了陕京三线的第一道屏障,为陕京三线2A标段按期投产奠定了基础。
穿越公司承揽的石津总干渠主管穿越工程2010年5月20日正式开钻,进行了500毫米、700毫米、900毫米、1100毫米、1300毫米五次扩孔及1300毫米一次洗孔后,挂管回拖,于2010年6月5日凌晨2点30分回拖成功。
链接
陕京三线输气工程包括“一干一支干两库”,即干线(陕西榆林-北京采育)、支干线(北京琉璃河-北京西沙翎地下储气库和苏桥地下。干线全长约920公里,管16毫米,钢材采用X70钢设计压力10兆帕,设计年量150亿立方米。管道穿越行山、吕梁山、黄河、汾河、沱河和拒马河等山川河穿越高速公路11次、铁3次。支干线全部分布于北内,长约116公里,设计3兆帕,管径1016毫米,设亿~43亿立方米/年,沿线共建设2座站场。雁翎地下储气库设计库容为5.36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为1.6亿立方米。苏桥地下储气库设计库容为46.05亿立方米,有效工作气量为12.97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