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密电事件”中的彭德怀
2011-10-08王晓莉
王晓莉
1935年9月9日,张国焘给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发去密电,令其裹挟党中央南下,如毛泽东和中央红军不从,则以武力解决。值此危急关头,叶剑英将电报偷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当机立断,连夜率中央机关先行北上脱离险区。在这场拯救党和红军的惊险斗争中,叶剑英功莫大焉。但还有一位红军悍将,以对革命的无比忠贞,采取了一系列断然措施,护卫了党中央和毛泽东,而且这些史实世人知之不多。这位忠心救难的良将,就是“彭大将军”——彭德怀。
一
1935年8月下旬,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同年7月,红一方面军第一、三、五、九军团分别改称为第一、三、五、三十二军)随右路军从班佑、下巴西开入潘州,驻扎在阿西茸一带。
8月23日下午,在阿西茸南端的一座旧板房,彭德怀与几天前接替杨尚昆担任红三军政治委员的李富春,正在察问部队的筹粮情况。过了草地的红军,面临最大的困难之一就是食物匮乏。阿西一带地脊民贫,民众自身吃粮紧张,筹集大宗粮食艰难。红三军绝大部分牲口,都在过草地时被杀掉。饥饿成了与国民党追兵同样危险的敌人,彭德怀不能不亲自过问。
忽然,军部参谋赶来报告:原红四方面军总部秘书长黄超与三十一军军长詹才芳带着1个连,解运一批粮食来到。彭德怀知道第三十一军是左路军的先头部队,已进至离阿西最近的墨洼,因此估计黄、詹是为向右路军靠拢而前来接洽的,不觉欣喜地说了声:“好啊。”旋即与李富春赶回军部驻地。
彭德怀、李富春回到军部,与黄超、詹才芳见面,互相之间分外亲热。
众人坐下,彭德怀从黄超的话中听出,他们并不是前来接头的,而是专门给红三军送粮的。彭在心里微微一沉,对詹才芳问:“这么说,你们不会向阿西开来?”
“那是的,我们已接到了停止北进的命令。”
彭德怀连忙探问:“命令是怎样说的?”
詹才芳看了看黄超,还是据实作答:“电报上讲,右路军应该回击松潘之敌,我们左路军筹粮后也要向松潘跟进。”
彭德怀将目光落在黄超身上,问道:“是这样吗?”
黄超点点头:“是啊,张总政委经过多方考虑,决定还是要南下,这件事他会报告中央的。”彭德怀正要说什么,李富春接了话:“这么说,还不曾报告中央 。既然没有报告,为何就下达了停止北进的命令?”
李富春的话,引起了彭德怀的警觉。这种警觉源自于他观察到张国焘两个多月来的异常举动。彭德怀从发生的许多事情中看到:张国焘与中央之间对于北上战略的分歧已日渐明显,形势日渐恶化。张国焘在阻挠红军松潘战役的计划得逞后,个人野心继续膨胀,处处与中央离心离德。他在率领左路军到达阿坝之后,就一直按兵不动,拒不执行中央要求左路军向右路军靠拢、出班佑向洮河以东发展的指令。在这样一种情势下,黄超为何给红三军送粮,他们自身的供应也很困难呀……
彭德怀尚未从纷繁的思绪中理出一个头绪来,听到黄超在发问:“军团长(指彭任原三军团军团长),你对回兵松潘有什么看法?”
彭德怀回过神来,略作沉吟道:“中央政治局8月4日在毛儿盖的沙窝会议上,不是作出了决定吗?再说,现在的确有利于我们北上,不可坐失良机。”
“何以见得呢?”
彭德怀未加思索地答道:“国民党中央军的主力尚在川中,位于松潘的胡宗南因为其四十九师被我歼灭,不敢北上,甘南的兵力空虚得很。”
黄超轻轻地摇头,以婉转的语气说道:“这一情况张总政委是考虑了的,现在嘎曲河发水,上下三十里均无涉点,再说各部队都正在筹粮,北上甘南困难很多呀!”
这时,詹才芳插话道:“彭军长,阿西茸一带筹粮不易,我们带来了50担青稞,还有15头羊。”
“哦。”彭德怀并不感到欣喜,对黄超缓声道,“三十一军的粮食也很紧张,这样吧,青稞由詹军长带回去,15头羊留下,我们承谢了。”
彭德怀的话不但使黄超和詹才芳感到惊讶,就是李富春也感到疑惑不解,他情不自禁地“呃”了一声,两眼望着彭德怀。
彭德怀也看了看李富春,声量不高却坚定地说道:“富春同志,詹军长他们也很困难呀。”
不待李富春回答,詹才芳提高了声音说道:“彭军长,一家人还讲什么客气,我们是特意送来的,你们收下吧。”黄超也说:“是呀,墨洼那边筹粮比这儿好些,以后我们还会送来。”
彭德怀依旧回拒说:“就这样吧,15头羊留下,我们承谢了。”李富春眼见气氛有些尴尬,用手指了指彭德怀微笑着说:“他考虑也对,我们不能从三十一军同志们的嘴边夺粮,有15头羊,就非常感谢了。”
黄超见彭德怀拒不收粮只得自找台阶下:“也好,听军团长的。”
送走了黄超、詹才芳等人回到屋里,彭德怀对李富春说道:“黄超亲自上门送来的粮食,不是那么好吃的。”
李富春点头答道:“开始我没有明白过来,还是你考虑得对,人家是用糖来甜我们嘴巴的。”
二
9月初,张国焘与中央北上战略分庭抗礼的面目越发显露。9月3日,张国焘给右路军前敌总指挥发来电报,并要徐、陈转呈中央,正式提出北上方针须要改变,转为南下,即“右路军回兵歼灭松潘胡宗南所部,左路军也随后向松潘跟进。”
彭德怀是下午二时在“前指”徐向前那儿看到电报副件的,证实了黄超、詹才芳送粮那天所说的情况是真实的。询问了些军情后,他便向数里外的牙弄村走去。
遵义会议改选后的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博古等人,随右路军“前指”行动,宿于离潘州三里外的牙弄村。彭德怀到了毛泽东的住处,张闻天、博古等人都在。
彭德怀与毛泽东等人谈起了张国焘的电报。
毛泽东语气愤懑地说道:“张国焘真是岂有此理,要徐陈转呈电报,分明是转达命令或指示了。”
张闻天和博古等人也愤愤不平地谴责起张国焘凌驾于中央之上的错误行径。
一会儿,彭德怀起身告辞,毛泽东见他有所心思的样子,问道:“你还有别的事?”
“嗯。”彭德怀应了一声,匆匆与众人握手告辞。
彭德怀来到村外,立在牙弄村口的小河边,对前后左右的地形观望了十几分钟,然后与几个警卫战士离开。
这天临近黄昏,离牙弄1公里外的山脚下,突然开来一支部队,那是红三军的第十一团,奉军部命令紧急移营,从阿西茸搬到这儿宿营。
因为是露宿,又从营地移得很急,官兵们普遍流露出不满情绪,不少人抱怨不该搬到这个前后不巴村的地方来露宿。
团长罗先桂走过来了,看见围在一起嘀嘀咕咕的战士,语声严厉地训斥开了:“还磨蹭什么?不赶快弄茅草摊地铺?”他望着这些衣着破烂、面黄肌瘦的战士,心里很不是滋味,不由得扭过头去,暗自叹出一口气。
两个多小时之前,罗先桂奉命来到军部,彭德怀单独对他作了移营的布置,把新宿营地的方位说得非常清楚。罗先桂听后惊诧地问:“移到那儿去做什么?”
彭德怀有些不满地瞪了罗先桂一眼,犹疑了少时,说道:“这团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令人担忧呐。人家有七八万人枪,要改变北上的方针,虎视眈眈的,嗯……中央的警卫队只有两个排,抵得住什么?让你们去就去吧,还不明白吗?”
从湘鄂赣根据地走出来的罗先桂,听到这儿好像明白什么正要转身离去,彭德怀补充说:“你回去开个紧急会,开到连一级,情况不能让战士们知道,明白吗?”
在罗先桂和各连、营干部的督促下,全团官兵忙至天黑,才宿营完毕。
从9月2日起,这支由彭德怀派遣的旨在保卫党中央的伏兵,一直露宿在山脚的树林里。全团按照临战要求,昼夜严密警戒,扼守在这个从巴西通向牙弄的咽喉地带。罗先桂已在营以上干部会议上作了这样的布置:一旦战斗打响,二、三两营挡住对方,一营赶到“前指”驻地一公里外的牙弄,负责保护中央机关的人员安全转移。
三
情势的发展急转直下。9月5日,张国焘下令左路军全面停止北进,各部队从松岗、党坝、卓克基等地南下退回阿坝。对于离右路军最近的第三十一军,张给詹才芳发去专电,除令其撤出墨洼,还要将原红一方面军的蔡树藩纵队带走,电报中措词强硬地指出:“令蔡树藩纵队转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听从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
9月8日上午,中央主要负责人毛泽东、张闻天、博古、右路军最高首长陈昌浩、徐向前,加上彭德怀,7人在第三军司令部召开会议,讨论张国焘全面停止北进的电报。会上,陈昌浩表示左右两路军应按中央的原方针一道北上,但又说如果张总政委一定要右路军南下,他也没有办法。而其余6人则一致地反对变更北上方针。最后,7人联合给张国焘、朱德、刘伯承致电,望左路军补充粮食后重新北进。
就在9月9日下午3时左右,张国焘发给陈昌浩的密电到了,电文大意是:余经长期考虑,目前北进时机不成熟,在川康边境建立根据地最为适宜。望劝毛、周、张,放弃毛儿盖方案,率右路军回头南下。如他们不听劝告,应监视其行动,若坚持北进,则彻底开展党内斗争,以武力解决之。执行情况,及时电告。“前指”作战科副科长吕黎平拿着电报来到正在开会的地方,恰逢陈昌浩正在讲话,吕便把电报交给叶剑英。叶看了看电文,很快地走出会场,快步地来到牙弄村毛泽东住处。毛泽东看了电报后大吃一惊,便当即决定带上中央机关,包括军委直属队、干部队先行北上。
这天晚上,天空乌云密布,大地一片黝黑,部队全靠火把照明。凌晨3时左右,在走出牙弄村七八里的地方,彭德怀遇上了正在等候他的毛泽东,毛同他无声地握了手,然后沉声说道:“除叶剑英几个人,都带出来了,下一步的最大问题,是怎样与一军团联系上?又没有他们的……”
毛泽东尚未说完,彭德怀接上说:“你讲没有他们的联系密码,是吗?你不用操心,我已经派人带了密码找过去。”
“哦。怎么个情况,你给讲讲。”毛泽东语气十分急切。
彭德怀告诉他:“我们早编好了一本电台密码,在离开牙弄的时候,我就派参谋处科长武亭带着人送往一军了。”
“哎呀,你还留了这么一手,太好了!太好了!”毛泽东大喜过望,兴奋地连连搓手。
彭德怀稍稍默神,又告诉毛泽东:“我估摸着上午12点以前,武亭他们就能赶到一军团驻地,与林彪他们接上头。”
“武亭,我晓得,就是那个朝鲜同志,这就好了!”毛泽东的心情倏然好转,对跟随在旁的警卫员吴洁清、陈昌奉等人一挥手,“我们走吧。”
原来,早在7月21日中央政治局在黑水的芦花召开会议后,心地诡诈的张国焘强调统一全军指挥,下令收缴了各个军的电台密码本,实际上是针对性地隔绝红一军与红三军的联系。对于这件事,当年在红三军担任电台主任的宋侃夫,于1982年6月24日回忆时谈到:“当时我们军团有一个密码本,叫‘豪密,凡属需要我亲译的电报,就用这套密码,亲译的只有我和彭总,与红一军团电台联络也用‘豪密。可是张国焘知道后,下令要交出来。这样,一直由我背着的‘豪密,被收掉,我们军团也没法同红一军团联系。”
“豪密”本被收缴后,彭德怀意识到张国焘居心不良,应加提防。就在9月2日他指派第十一团秘密移营的那天晚上,亲自找到宋侃夫,要他连夜编好一本能与红一军单独联系的密码,以备紧急时启用。没想到,此举果真在关键时候派上了用场。
9月9日下半夜,朝鲜籍的军司令部参谋科长武亭,带着一个班从驻地出发,沿着卡岗寺方向朝30多里外的俄界赶去。在黑沉沉的夜幕中,他们靠指北针指引,经过了3个小时的艰难行走,10日上午10时,他们到达了俄界。
武亭携来的密电码,及时沟通了中央与红一军的联络。聂荣臻后来在回忆中写到了此事:“当时我们一军团已经进到了俄界,在潘州那边的部队只有红三军团,我们对于张国焘企图胁迫中央和武力吞并红一方面军的情况,一点也不知道。后来,彭德怀派武亭送来了密码本,我们马上开机与三军团联系,才知道张国焘闹分裂的情况和中央的危险处境。”
与红一军沟通了联系,使毛泽东悬着的心放下来了。
四
9月10日拂晓,通往卡岗寺的一条三岔路口,彭德怀与博古等人终于等来了匆忙赶来的叶剑英、杨尚昆与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等人。众人劫后相逢,分外亲热,七嘴八舌地说得热闹。这时,彭德怀拉了叶剑英一把,说:“还不快走,老毛他们可等得发急了!”
借着越来越亮的天色,人们疾行了数里,赶上了红三军大部队和毛泽东等人。毛拉着叶剑英的手久久不放,长长地舒气:“你们终于出来了!”
清晨8时左右,部队正在开炊,红三军的电台收到了陈昌浩从潘州发来的电报,是以右路军总指挥部的名义发给彭德怀的,并转红三军全体官兵。电文的大意为:毛周张等人未经总部组织同意,私率中央直属机关及红三军昨晚开去,走的是一条逃跑路线,这样等于把二万多红军健儿葬送。此中整个行动大计,尚待当面商讨。电报中说:“胡为乎几个人作恶,分散革命力量,有益于敌。吾兄明知,当不为此也!吾兄在军中威信卓著,当挥臂一呼,揭此黑幕,即率队转回阿西。如何?速示。”文尾署名为陈昌浩。
电报由宋侃夫亲自抄收,他立时送到彭德怀手上。
彭德怀拿着电文连看了两遍,心境沉重。这些天来发生的事情令他触目惊心,感慨万千。
彭德怀决定把电报交给毛泽东等人。
毛泽东在看了陈昌浩的电报后,对彭德怀风趣地说道:“你打一张收条给他,说大家后会有期,再加上我的名字。”
彭德怀会心地笑了一下,犹有担忧地说道:“还得有个准备,陈昌浩肯定会派人追来。”
毛泽东回道:“追来了再说,大不了当他们的俘虏,以后总会搞明白的。”
下午5时整,彭德怀令宋侃夫以新编的密码向红一军发报,电报全文如下:
“林聂:
(一)张国焘违背战略方针令右路军南退,中央已去电申斥(不得下达)。
(二)中央今日率三军全部及军委纵队开抵拿界明日抵俄界。
(三)拿界到俄界里程沿途情况给养条件如何望立复,并请准备三军全部及军委纵队宿营地。电报的落款时间为:1935年9月10日17时。
9月11日下午,红三军和中央机关在俄界与红一方面军会合,到这时候,红一方面军和党中央才真正脱离了险境。在俄界,中央再次致电张国焘,令其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北进,不得拖延。而张国焘再次拒绝,反过来直接电令彭德怀和林彪,要他二人“率队来归,阻止毛周张等人拖队无止境的逃跑”。9月12日,中央决定将红一军、红三军和军委纵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以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10月19日,陕甘支队越过六盘山后,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
在长征路上这场险些给红军和中央带来覆灭之虞的“密电事件”中,彭德怀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及无比的智勇,表现了他对党和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