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助学习坊”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2011-09-28李宏国董双双童友好刘芳芳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合肥工业大学工作坊党员

李宏国,董双双,童友好,刘芳芳

(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互助学习坊”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李宏国,董双双,童友好,刘芳芳

(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

介绍了“互助学习坊”的由来。探讨了新时期在高校建立“互助学习坊”的必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探索了“互助学习坊”的设计方案:形成制度;宣传动员;建立小组;小组交流;个人总结与评议;成果评估。就落实“互助学习坊”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寻求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关注特殊的学生,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障碍;指导团队的学习,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互助学习坊;高等学校;学生;自主学习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学习氛围将直接影响到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还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到他们将来就业。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独生子女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已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以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目的的“互助学习坊”模式,以期能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互助学习坊”的由来

本文所谈及的“互助学习坊”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们自发形成的同伴学习活动。随着构建主义的传播,“同伴互助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再次备受推崇。英国的托平(Topping,K.)教授和美国的尔利(Ehly,S.)博士在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Peer-assisted Learning)一书中提出:“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1]

目前“同伴互助学习”这一理念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工作中大量应用,如新加坡、香港等高校的“就业工作坊”“心灵工作坊”等,都是在“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基础上的延伸及应用。在国内,许多学校也将“工作坊”的模式应用到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如“阅读工作坊”[2]“团队心理辅导工作坊”“就业工作坊”等。合肥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在认真汲取国内外学生教育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将“同伴互助学习”和“工作坊”有机结合起来,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尝试开展了“互助学习坊”活动,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开展“互助学习坊”活动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基本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在家长的监督下完成作业,很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独立自主。现在的大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开展“互助学习坊”活动,是一种适应当前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学习方法,它让学生在内在学习动机的需求下进行学习,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为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互助学习坊”里,每个人都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并且同学间互相督促、相互帮助。在不断的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在同学间的多次交流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他人需要的人,这无疑会带给学生一种成就感。在互动过程中,不仅可以拉近同学间的关系,让内向的学生也充满自信、变得活跃,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进他们的友谊。

3.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

刚进入大学学习的新生,由于还保持着中学期间的学习、生活状态,他们更能接受被动学习,而忽视主动学习,对大学的学习生活一时间还难以适应。当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时,他们总是希望有人能从中点拨,以不使问题越积越多,也不会因此失去对大学学习的兴趣[3]。“互助学习坊”的建立,使得学生不仅能够自觉地发现问题、自愿地寻求帮助进而解决问题,形成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而且还可以使其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心态,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4.有利于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

党员意识是指共产党员对党员这一政治身份的认同感,是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的内在自觉性。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具有明确而强烈的党员意识,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发挥党员作用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每个学生党员在互助学习的氛围下,各方面都能够在同学中起到表率作用,并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强化党员责任意识[4]。

三、“互助学习坊”的方案设计

互助学习,旨在让学生相互提醒、相互督促、相互帮助,通过团队学习、交流来促进信息共享、坦诚交流、取长补短,改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增进同学间的情意,实现共同成长、共同提高,共同度过美好的大学时光。其方案设计主要分成以下几个步骤(见图1)。

图1 “互助学习坊”运作模式示意图

1.形成制度

形成规章制度,为“互助学习坊”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明确的指导。成立“互助学习坊”筹备委员会,专门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为保证制度内容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针对性,开展了相关的专家学者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活动,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互助学习坊指南》,具体包括组长选拔标准、组长培训方案、各小组具体活动方案、学习效果评估机制等方面内容。在《互助学习坊指南》的指导下,把开展学生互助学习作为一项常规教与学的方式,长期坚持下来。指导和督促研究生党员与大一、大二学生成立互助学习小组,发挥研究生党员的指导带动作用,检查低年级学生互助学习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检查情况,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好的典型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宣传动员

利用广播、刊物、网络等方式,对“互助学习坊”进行大力宣传,使教师和学生了解“互助学习坊”的运作模式、开展学生互助学习的重要意义,提高师生对这一工作的认识。开展学生互助学习,对教师而言,可以减负增效;对学生而言,可以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要在学校、班级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师生乐于参与,乐于执行。

3.建立小组

根据学生的年级情况、个性特点、自律情况、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语言表达方式、行为习惯、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学员分组,成立若干个“互助学习坊”,每一组由不同年级同学组成,由高年级同学担任组长,同时每个“互助学习坊”安排一名研究生(或刚考取的研究生)党员作为指导顾问,在学生生活、学习、活动开展等方面提供必要指导。

4.小组交流

小组建立之后,各组长应根据本组情况及《互助学习坊指南》进一步明确学习内容、拟定学习进度,定期(一般一周一次)召开主题讨论,解决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小组成员应将疑难问题提前勾画出来,以便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情况下,等待组内成员之间帮助解决。讨论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1)补充式:由小组长指定学生先发言,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纠正、补充、完善,再由组长归纳。

(2)辩论式:由小组长负责,学生依次发表意见,并说明理由,最后组长统一意见。

(3)共同探讨式:全组同学分工探讨,之后交流共享。

(4)组间合作式:同组同学意见无法统一时,组与组之间可以合作,共同讨论,相互补充,最终达成共识。

5.个人总结与评议

在“互助学习坊”活动开展的最后,每位同学都要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兴趣特长、人生规划、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在小组内进行公开交流,组员间可以相互评议并提出每个同学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及改进措施。

6.成果评估

通过对“互助学习坊”活动开展定期跟踪反馈,检查互助学习的效果,及时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互助学习坊指南》。学习效果的评估可采取组长座谈、组员座谈、定期总结表彰等方式,及时发现“互助学习坊”的优点和不足,以便继续改进和完善。

四、开展“互助学习坊”活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学生如果能学会,体会到成就感,就会不断有积极学习的愿望。课堂要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让每个人都能解决属于自己的问题,在自己原有的起点上提高、进步。只有在充分的自主学习后产生了认知冲突,才会产生交流合作的欲望,保证学习的继续进行。

2.寻求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

有个别同学不能控制住自己,别人都在努力讨论的时候,他却在偷懒。因此,在设计任务的时候,组长应该尽量把任务设置得生动具体,并且实现任务的多层次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现有水平来决定自己完成任务的难易,或采用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5]。

3.关注特殊的学生,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障碍

贫困生问题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在落实“互助学习坊”方案时,必须把贫困生纳入体系,重点考虑和解决。由于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贫困生面对困难时不够勇敢,存在心理障碍,不积极主动。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这些学生的心理变化,主动与其接近,并与其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以充实其精神世界,让他们抛弃自卑感,从而让他们在保持健康心态的状况下,将学习的兴趣发挥到最大,体会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快乐。

4.指导团队的学习,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和谐就是要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保持一种平等和尊重的关系,和谐的学习气氛,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大家共同进步的最佳途径。在互助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讨论激烈的场面,但始终都要尊重他人,保持同学间的友好关系。

在互助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大家在互相学习中能够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缺点,有助于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学习、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与工作效率。

[1]Topping K,Ehly S.Peer-assisted Learning[M].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1998(23):313.

[2]张晓红.阅读工作坊的基本理论探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12.

[3]李笑燃,刘燕江.大学生社会化障碍及自我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8-51.

[4]贺春湘.论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缺失与培养[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2):144-146.

[5]周静.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解析[J].党史文苑,2010(4):75-76.

Research on Mutual Learning Workshop in College Students Administration

LI Hongguo,DONG Shuangshuang,TON G Youhao,LIU Fangfang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 230009,China)

The origin of the mutual learning workshop is described.The necessities of establishing the mutual learning worksho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ew era are discussed:it is conducive to improve students’independence and ability,boost their confidence and sense of accomplishment,improve students’learning attitude,and strengthen party members’sense of responsibility.The design of mutual learning workshop is explored,and the issues to be noted are analyzed.

mutual learning workshop;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tudent;independent study

G 455

A

1008-9225(2011)01-0063-03

【责任编辑:刘晓鸥】

2010-01-04

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XS2010083)。

李宏国(1976-),男(回族),河南商城人,合肥工业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合肥工业大学工作坊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