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对主要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2011-09-28周吉利钟江华陈宇辉
周吉利,钟江华,陈宇辉
(1.临高县人民医院,海南临高571800;2.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海南 海口570102)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明,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同时局部和全身炎症慢性炎症反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冠心病患者体内血脂水平与患者本身体内主要炎症因子表达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观察合并或不合并高血脂症的冠心病患者体内血脂水平与患者本身体内主要炎症因子的关系,探讨炎症因子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和预防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选择在我院和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从2007年12月到2010年10月期间患者75例,按是否合并高脂血症分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组(高脂血症组)和冠心病不合并代高脂血症组(非高脂血症组),高脂血症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最小58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为72.6±5.67岁;非高脂血症征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62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74.8±6.2岁,两组冠心病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冠心病诊断依据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提出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2-4d内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及64层CT扫描,采用日本东芝Aquilion型64层螺旋CT机进行增强扫描。再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给予确诊。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胆固醇>6.20 mmol/L,甘油三酯>1.7 mmol/L。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全身严重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外周血管疾病及心力衰竭患者、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行支架置人术患者。
1.2 血液标本采集及检测
所有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空腹隔夜12小时抽取肘静脉血测,用Bae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指标,对数转换后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酶联免疫法)试剂购于BioCheck公司,批内 CV<4.5%,批间CV<7.6%,IL-6、TNF-α的检测采用酶联吸附法,试剂为Biosouree产品,仪器为Bio Tek Cere酶标仪。
1.3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定
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根据受累冠状动脉情况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3支病变,左主干病变按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同时受累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冠心病患者在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血清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CRP)、IL-6、TNF-α水平高脂血症组均显著高于非高脂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脂指标的比较
随着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病变的严重程度呈加重趋势,并经过直线相关分析,两者之间呈正相关(r=0.812,P<0.05),即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与炎症因子的水平呈正相关。
表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以机体血清脂质类物质增高为基础的一种重要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与冠心病的病变有着共同的炎症基础,高脂血症并发冠心病的比例远远高于一般人群,而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疾病人群。在本研究中,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达58.12%,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质量与非高脂血症患者有明显的差异(P<0.05),与国内外相类似报道的数据基本一致[2-3],从而提示冠心病患者往往与自身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因素的密切相关,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应进行血脂水平进行严格干预可以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在冠心病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斑块破裂的决定因素[4]。人体中主要的炎症因子主要为CRP、IL-6、TNF-α,它们在健康人血清中浓度极低,而在急慢性炎症、组织损伤时浓度会迅速高升,因此可以作为一种急性炎症、组织损伤的标志物。CRP作为炎症敏感而非特异性的标志物之一,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子,对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Koenig W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检测CRP可以提高冠心病传统危险因子的预测价值[5]。TNF-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冠脉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Barath[6]等学者研究发现人类典型粥样硬化斑块中TNF-a阳性率为85%,轻度硬化病变中阳性率为45%,正常组织中为0。TNF-a对内皮细胞的作用直接损伤、促进原癌基因转录、产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促进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的作用从而引发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使内膜增厚,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家族中IL-10和IL-18是近年来研究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抗炎因子,因其具有抑制粥样斑块的形成、稳定斑块的作用,所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乃至破裂的整个过程[7-10]。
人体脂质代谢紊乱被认为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标志已经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脂质代谢紊乱、氧化作用与炎症因子相互作用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重要性渐渐被认识。大量脂质堆积在动脉壁的结果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在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复杂的过程中,内皮炎症因子的表达改变贯穿于每个阶段。炎性因子参与了脂核形成、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内皮细胞丧失、斑快的扩展破裂及修复。同时冠状动脉内膜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水解后可产生促炎因子和趋化因子,进而吸引并激活炎症细胞,通过一系列的信号通路最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参与炎症反应的炎症因子及炎症因子网络的研究及功能评价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高脂血症促进了机体的炎症反应,而这些炎症因子加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本组研究表明高脂血症组患者机体的主要炎症因子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组(P<0.05);同时本研究心脏彩超及CT扫描结果显示,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总狭窄指数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RP、TNF-a、IL水平呈正相关。这和Danesh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说明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体内存在更高的炎症反应[10]。动脉粥样硬化本身亦为慢性炎症过程,故合并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会表现为更严重的慢性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冠心病合高脂血症患者的CRP、TNF-a、IL等主要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脂血症的冠心病患者,其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亦与炎症因子的水平呈正相关,提示炎症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诊疗中起重要作用。
[1]陈 畅,郑 晓,张 钰,等.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白细胞介素18变化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4,33(2):250.
[2]SOLYMOSS B C,BOURASSA M G,CAMPEAU L A,et al.Effect of increasing metabolic syndrome score on atherosclerotic risk profil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giographic severity[J].Am J Cardiol,2004,93(2):159.
[3]智 宏,任利群,马根山,冯 毅,叶行舟,刘乃丰等.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者炎症因子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8(1):10.
[4]Ridker P M.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potenfial adjunct forglobal risk assessment in the ptimm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2001,103(13):1813.
[5]Koenig W,Lowd lq,Baumert J,et al.C-reactive protein modulates risk prediction based on the Framinghm score: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isk assessment:results from a Iarge cohort study in southern Germany[J].Circuhfion,2004,109(10):1349.
[6]Barath P,Fishbein CM,Cao J,eI a1.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0f TNF in human atheroma[J].Am J Cardiol,1990,65(4):297.
[7]Mallat Z,CorbazA,Seoazee A,et al.Interleukin-18/Interleukin-18binding protein signaling modulates atheroselerotic lesion 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J].Circ Res,2001,89:41.
[8]Gragie J,Robertson S.IL-18[J].J Leukoe Biol,2003,7(3):213.
[9]何文一,覃 数,张冬颖.白细胞介素-8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J].重庆医学,2010,39(1):31.
[10]季闽春,沈晓英,杨耀芳.心血管病治疗中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6,17(13):1024.
[11]Danesh J,WheelerJG,HirschfieldGM,et al.C-reactive protein and other circulating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the predic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N Engl J Med,2004,350(14):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