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礼遇太老师周震鳞
2011-09-28周峥嵘
本刊记者 张 鑫 周峥嵘
毛泽东礼遇太老师周震鳞
本刊记者 张 鑫 周峥嵘
1961年春节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与周震鳞亲切握手
全国刚解放,周震鳞忽然从湖南入京,走进中南海。在外界看来,他与毛泽东的关系有着一层神秘色彩。这位辛亥革命元老,在革命过程中 “另辟奇径,与谭延闿交欢,和蒋介石合作,结果倒谭反蒋,都为正义而起”①,究竟他与毛泽东有着怎样的非同一般的关系呢?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际,为了让读者了解这段历史,本刊记者赴京进行了独家采访,听其孙辈周用美、周用宜、周用和讲述幕后故事,才层层解开了这个谜团——
1951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城楼,庄严雄伟,国庆节庆祝典礼即将举行,到处人头攒动。一位白髯飘飘、身着笔挺的中山装的古稀老人精神矍铄、没有坐上专为高龄老人准备的扶椅,而是自己健步踏上石阶,登上城楼。毛泽东亲自走到这位老人身旁,握手交谈,嘘寒问暖。这位老人就是辛亥元老、毛泽东的老师的老师,被毛尊称为“祖师”的周震鳞。
他的到来,引起不少人的猜测。事实是他与新中国缔造者之间确有鲜为人知的故事。
徐特立周世钊为穿针引线人
毛泽东礼遇周震鳞,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的老师徐特立曾是周震鳞的学生。毛泽东对徐特立很敬重,人尽皆知,他曾说徐特立是自己在湖南一师最敬佩的老师之一。在延安时毛泽东曾两次提议为徐特立公开祝寿。徐特立和周震鳞的师生缘始于宁乡速成师范。
周震鳞(1875-1964),字道腴,湖南宁乡县人。1902年,与黄兴共同毕业于两湖书院。黄兴被选送日本弘文学堂留学,周震鳞则接受黄兴建议,决意回湘办学,开化湖南风气,曾任湖南高等学堂教务长、明德学堂地理教习等职。他首倡把宁乡驻省试馆改为宁乡驻省中学,附设速成师范科,他为校长,学校聚集了黄兴、王凤昌、齐白石、胡元倓等一批湖湘名士。他们传播新思想,教授新科学,宣传新教育,吸引了众多进步青年。1905年徐特立成为周震鳞破格录取的学生,并接受了周鼓励学生加入民主革命的新思想,走上反“康梁”而信仰孙文的道路。这形成了毛泽东特别关照周震鳞的直接原因之一。
1903年11月,周震鳞与黄兴、陈天华、张继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湖南支部长,追随孙中山、黄兴,为推翻清朝腐败统治而奔走。1911年10月22日长沙光复后,避居宁乡的周震鳞扶病至长沙,与焦达峰、陈作新两都督商讨出兵援鄂之事。11月1日,焦达峰、陈作新两都督于长沙遇害,湘省局面一时混乱。黄兴致函周震鳞,要其尽力维持。周乃以“不做官,不争权,专做事”九字与谭延闿相约,出面维持湘省局面。11月3日,他在长沙金盆岭召集新旧两军开会,他首先代表同盟会和黄兴,旌卹焦、陈二督,以明是非。接着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痛陈厉害关系,当时金盆岭广场被听讲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时为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列兵的毛泽东也挤在中间听到他这样说:“现在清朝皇帝还没有退位,敌人的兵力还很强大,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战斗任务非常紧迫。大家都是爱国者,革命者,新旧两军决不容许互相歧视,互相排斥;而是应该严守纪律,听候黄总司令编调援鄂北伐,共同奋斗……”②
演讲震撼人心。据周用美女士介绍,周震鳞在金盆岭大会上号召团结,宣传革命,充分显示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他自己恐怕没有想到台下的听众中会出现一个划时代的伟人,成为日后中国的希望所系。毛泽东与周震鳞在湖南长沙金盆岭广场的不期而遇,拉开他俩关系的序幕。
在以后的岁月中,渐渐地毛泽东对周震鳞的了解进一步深化和立体。
周震鳞的族侄周世钊是毛泽东的好友。1913年春天到1918年夏天,毛泽东和周世钊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和第一师范学校同班学习了5年半。毕业后,他们走上了社会,又一起共同奋斗了9个春秋,尤其是在1918年到1921年的3年中,毛泽东和周世钊同为新民学会的骨干成员,一起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而奋斗,私交甚笃。据周震鳞长女周世贤回忆说:“抗战期间,堂兄周世钊,是长沙中等学校著名的语文老师,借讲坛宣传毛主席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号召学生抗日救亡。不少学生陆续奔赴延安。有时周来我家问候先父起居,我们同样向他要求,请他介绍共产党的政策,先父坐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③与此同时, 周世钊也常常把周震鳞从事的革命活动向毛泽东提起:金盆岭大会后湖南局势得以稳定,周震鳞受黄兴委派,任湖南筹饷局局长,颇收军事济急之效。1912年曾作为湖南省代表的他,到京与袁世凯面谈。袁阴谋暴露,他又积极投身于讨袁等一系列斗争。1916年袁世凯死后,周震鳞追随孙中山为护法运动和北伐大计四处奔波。1921年他被孙中山任命为湖南劳军使;1924年又任国民党中央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执委,孙中山对他工作表示赞赏,致函慰勉:“执事贤劳,钦迟无已。”此后,他又亲自出马劝张学良易帜……不论在何种恶劣的环境下,他革命意志始终坚定不移。
更关注周震鳞的政治立场
建国后毛泽东对故人旧友的操守是很重视的,如他在与周世钊谈到以前曾有过旧隙的湖南一师老校长张干现在生活很困难时,对张几十年坚持教书,并“有向上爬的能力但没爬上去”的“操守”加以肯定,并答应给予照顾。当然毛泽东对周震鳞的一贯主张及与蒋介石唱反调等言行也是记忆犹新。
历经辛亥革命、反袁护法诸役的周震鳞,自孙中山、胡景翼相继病逝后,认为“同志灰心丧气,莫有甚于此时”。④之后他与蒋介石便从合作走到貌合神离。
那是1928年他被派赴北平接收府院,并做北方统一工作。蒋介石在此期间曾来北平,与周震鳞密谈数次,意见不合。1930年1月1日,周震鳞与刘人瑞、黄一欧等人在天津创办发行《坦途》,亲自为该刊第一期撰写《发刊词》。由于《坦途》反独裁、反专制的观点,遭到查封,使周再度心中不爽。
1930年5月,中原大战全面展开。周震鳞既对蒋介石反感,同时也反对内战再起,故闭门安居,谢绝任何派系的邀约。8月7日,汪精卫、冯玉祥、阎锡山等在北平召开“扩大会议”,邀请周出席,遭其坚拒。1933年春,于右任、居正来沪劝说周震鳞团结抗日,南京政府恢复了他的国民政府委员名义,但他仍不肯定居南京,只是每月派随从秘书领取薪金,维持生活。并对妻子叹息说:“免死而已矣”⑤,可见他对蒋介石玩弄政治游戏,搞独裁大失所望。
1936年冬周震鳞由沪回到长沙,自国共合作共同抗战起,他一扫抑郁寡欢,十分兴奋,对子女说:“现在好了,有了共产党动员全国各界抗战到底,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了。”此刻他的内心起了波澜,积极主张抗战,并嘱咐留学美国的次子世正(锡卿)返回祖国参加抗战,动员学土木建筑的长子世平赴云南修滇缅铁路。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派吴奇伟任湖南省政府主席,时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的周震鳞又照例监誓训话。此时的蒋未经周本人同意,宣布周震鳞为“湘鄂赣宣慰使”,刘文岛为副。周颇不以为然,说抗战八年,人民依旧水深火热,灾难深重,拿什么来宣慰?及至刘文岛率领工作人员抵长沙时,拿出来的文件资料尽是为蒋介石想当大总统作宣传准备的,周震鳞看后气愤地说:“我在议会斗争了半辈子,不能再搞自欺欺人的把戏了。”虽经孙科、吴铁城再三电促,周震鳞虽默认,但还是不肯前往鄂赣两省去搞所谓的宣慰。刘文岛只得独自一人跑了一趟。
周用美还忆及祖父与蒋介石的一段逸事:解放前夕,蒋介石正在筹备召开国民大会,为了表示其政府更“合法”、“民主”,以争取美国的援助,扩大实力,发动反共内战,他精心作了一番安排,亲自写信给周震鳞,请周竞选国民大会代表,周震鳞看完信后,怒气冲冲地说:“蒋介石是想独裁,却偏要开什么鬼国大,老子竞什么选,老子参加议会,竞选代表时,他还不知道在哪里呢?早得30年,老子就要革他的命。”蒋介石又亲自设宴并打电话请周出任主席,周冲着话筒说:“我是周道腴,你何必请客。我有事不能来!”蒋介石吃了“软钉子”,对他也无可奈何。后来蒋介石邀请周震鳞去台湾,自然遭周拒绝。
1949年1月7日,湖南省参议会发表通电呼吁和平。8月4日,程潜、陈明仁等37名将领联名发表通电,正式宣布脱离蒋介石国民政府,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政权。8月7日,周震鳞义无反顾,与唐生智等104人联名发表通电,积极响应。
凡此种种,使毛泽东对周震鳞的好感油然而生。这也是毛对太老师尊重的最关键原因。
邀请周震鳞进京参加国庆观礼
1949年9月,程潜将赴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行前向周震鳞征询新中国建设的意见。周表示:“相信中国共产党能够把中国治理好建设好,能够坐稳经过长期艰苦奋战而得来的天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周震鳞格外兴奋的同时对自己能为社会作些什么而思忖着。正巧此时族侄周世钊从北京返湘,让周震鳞的心忐忑不安,他一吐为快,恢谐地说:“你告诉毛泽东,别让我饿死了。”如此袒露,表现出湖南人的豪气,更表现出他与毛泽东关系的非同寻常。周用美说:“脱口而出的口信捎到北京,毛泽东听了第一反应是乐了,哈哈大笑。然后请周世钊告之周震鳞打个报告上来。” 随后周震鳞赴京并定居一事由周世钊操办。
很快毛泽东批示给湖南省委,请他们派人护送周震鳞进京,才酿成周开国后的传奇。1951年9月周接到毛泽东的致电,邀其进京参加国庆观礼。
周震鳞在周世贤的陪同下,辞别亲朋好友于长沙乘坐火车进了京。抵京翌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欢迎周震鳞,在场的有刘少奇、李济深、章士钊、王季范、邵力子、周世钊等。毛主席紧握周的手,欢迎他的到来,大声说:“您老人家真健旺,还有蛮大的劲啊!” 然后又风趣地说,徐特立是我的老师,道老是徐特立的老师,这么一说,道老可算是我老师的老师,是我的祖师了。有研究者称,周震鳞在家与周世钊谈话时,称呼毛主席直呼毛泽东其名,大概与此有关联。
接着周震鳞讲述了追随孙中山就是要推翻一切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的压迫,现已垂暮,但能亲见一个民主共和、和平统一的新中国的崛起,心中十分高兴。毛泽东表示请周震鳞与其他民主人士要加强联系,多做一些原国民党人士的工作,为统战事业尽一份力,并挽留周在北京定居,把家搬来。
《周震鳞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他“同其他民主党派老人一样,生活上多得内务部长谢觉哉和统战部长李维汉的关心照顾。毛泽东也时常到饭店来看望这些老人们”。
毛泽东盛情邀请周进京有着多方面的考虑,譬如他到周下榻的北京饭店,适逢王季范也在,就对他们说:“你们两位都是湖南的著名教育家,为革命培养了许多人才啊。”说完再次对周表示:“徐老是我的老师,您又是我老师的老师。”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实际是一伏笔,他知道周创办新学时开办体育课,打算周老能在体育教育方面出谋划策。
机缘的降临,不可预算。不久周家举家北迁,其孙女回忆说,那次我们和王海容一块儿坐火车,千里迢迢从湖南移居北京,我家住在东单水磨胡同一所大四合院。每逢“五一”、“十一”举办联欢晚会时,爷爷带我们到天安门城楼,观看焰火。
10月1日那天,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出席天安门城楼观礼台活动,身临国庆典礼,共度佳节,周震鳞为受邀对象。接着呈现的是文章开头的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1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一届三次会议召开,作为特殊人物的周震鳞应邀出席大会,出现在新政权的集体领导群体中,且正式亮相于公众视野。与他一同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民主人士有梁漱溟、卢作孚等。
10月27日,周震鳞于会上发言,这是他精心准备的发言,现节录部分,重温一下他那时的人生况味:
主席,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我被邀列席这次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的盛会,感到万分的荣幸和兴奋。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已经听到毛主席的开会词,周总理的政治报告,以及各首长的重要报告,我衷心拥护毛主席的英明指示……回忆我早年跟随孙中山从事国民革命,数十年来,虽然也在求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但终于没有成功……我今年虽是七十七了,可我还有勇气站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最前面,爱国的素志是不后人的,愿意和大家一起,为人民事业去贡献我的一点力量……⑥
他希望全国各民族、各民主党派、一切爱国民主人士等紧密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之下,为建设祖国和保卫世界和平而奋斗。这些言语均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充分表现了他的从未有过的心情舒畅。
从此往后,天安门庆祝活动中总少不了一位瘦高个儿、白胡子、精神矍烁的老人周震鳞,他被推选为湖南选区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他对教育、科技、体育、统战工作,提出了许多好建议。
周震鳞最后一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是在1961年春节。毛泽东让秘书打电话到周家,请周震鳞前往中南海,并特别关照:“老人家来的么?不要特别换衣服,莫着凉……”电话是其子周锡卿接的,一搁下电话,他就兴奋地把消息转告了父亲,还重复几遍说:“主席日理万机,还这样细致地考虑老人的健康。”心中充满感恩。周震鳞也十分高兴,穿上平时穿的黑棉袍,戴着毛围巾,前去见毛泽东。见面时,毛泽东热情地握着周震鳞的双手,十分关心地询问他近来身体好吗?生活上有困难吗?在场的摄影师抓住这一机会按下快门,留下了这张非常有意义的珍贵的历史照片。参加这次会见的多是湘籍革命老人,其中有章士钊、王季范、仇鳌等人。周震鳞回到自己家中后,激情难抑地说:“历代王朝都有安抚政策,而毛泽东的统战政策更胜一筹。”
1954年周震鳞(第一排左六)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大会湖南省代表合影
设立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
毛泽东曾私底下询问老人,可否担职民革中央常委,周震鳞不答应,说年事已高,老了老了,还挂什么名?!他不愿做官,不想挂虚名,惟想做点实事。毛理解他,说“干脆设个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周用宜解释说,“本来无此机构,是为了我爷爷专设的。为这事还下发一个文件呢。”履职民革中央委员会委员,他不顾年事已高,仍奋斗不懈,尽心竭诚。
有一件事触动了老人的心弦,让他心怀感恩:1952年3月13日,湖南省宁乡县二区竹山乡全体农民给毛泽东写信,检举周震鳞解放前剥削压迫人民,贪污民财,解放后私藏枪支,将押金抵田,强迫佃户受田,疏散财物,抵抗减租退押,要求将其女儿从北京拿回斗争,要他退回押金等(对此周用美回忆说:“大姑周世贤曾对我说过,枪支是抗战时期薛岳存放在我们家的,后来吴奇伟任湖南省主席时就已交吴。至于强迫佃户受田等事,周震鳞已离湘赴京也不过问家中事务)。
其实在周震鳞赴京前就已把家里的字画文物等交给了宁乡文物局,但农民不知道。
此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久毛泽东得知此事后,按党的对待民主人士的政策作了特殊处理。我们从毛泽东对此事的一段简短批语⑦中可看出毛处理宁乡农民检举周震鳞问题的多重考虑:
一
周总理阅后转李维汉同志阅存。此事不应当按照农民的意见处理。
毛泽东
四月八日
二
这些坏事是可能的,但周是老同盟会会员,一向不附蒋,现在是政协委员,应予以保护。
毛泽东
四月八日
事后,周对毛的胸襟宽阔,处理民主人士的问题时实事求是、公正民主的作风万分感佩。于是当了解到黄兴长子黄一欧处境堪忧时,马上写信给毛泽东,陈述黄兴为辛亥革命做出卓越贡献,请给予其后辈适当照顾。诸如此类事情,他认真把握党的凡是一切爱国者,能够团结的人都应该团结起来的政策,不怕困难积极推进,尽可能的让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周震鳞的二孙女周用宜说到爷爷,滔滔不绝:“我们家没有任何特殊照顾,分配到哪里就去哪里。我们六个兄弟姐妹,大姐去山西工作,我奔赴宁夏、弟弟参加国家地质考察队,四海为家。大家二话没说,带上行李铺盖就走人。”“爷爷从不闲着,与其他领导一起视察首钢、十三陵水库和一些农场。特别是去农场视察,还捎带新鲜的农产品回家。”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见爷爷的房间门虚掩着。他听到我的脚步声,声音洪亮地喊我名字,叫我进去。他当着我的面介绍说:‘这位是李维汉伯伯,是组织上派他来照顾我们家的。’我们对党的关怀也是永生感激。我姑姑周世贤原在民革北京市委工作,从干校返京后,是李维汉伯伯根据她擅长书画,把她安排入北京文史研究馆。她师从邵逸轩、萧屋泉、齐白石,作品被故宫收藏。”
周震鳞热爱共产党,感恩共产党。其晚辈常见祖父书写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对词中的“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钟爱有加,他们解释说此句就是他心情最贴切的写照。周震鳞的儿子周锡卿1946年被派到日本东京,参加国际军事法庭工作,审判日本战犯,之后在赔偿及归还物资接收委员会工作。祖国建设需要人才,周震鳞写信叫儿子一家返国效力。接到父亲的召唤,他们回到阔别8年的祖国怀抱,倾其一生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奉献。他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后被聘为国务院参事。
1961年10月9日,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会召开,周恩来、董必武和参加辛亥革命老人合影(局部)。第一排右三为周震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震鳞写了一批回忆文章,记录了亲身经历的历史风云。如《议会斗争回忆录》、《忆孙中山》、《关于黄兴、华兴会和辛亥革命后的孙黄关系》等。他经常发表对台广播讲话,撰写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积极支持统战工作,希望退守于台湾的国民党当局,早日看清历史大势,以民族大业为重,迷途知返。他1956年撰写的《爱国侨胞应尽的责任》一文中,向海外侨胞讲述了自己晚年所受到的优厚待遇和愉快心情,提出了“早日走和平解放台湾的道路”的建议,可见他之深谋远虑。
1958年6月,香港《大公报》对83岁高龄的周震鳞进行专访,在谈到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时,他对记者开诚布公说道:“我仔细读了毛主席的这篇演讲,我很赞成,也很佩服。我特别注意了题目中的‘正确’两个字。所谓的正确处理,就是不要歪曲的,不要虚妄的,而是切切实实的做法。就我的阅历和经验来看,能够提出并做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只有共产党。”
1959年国庆十周年前夕,周震鳞向朋友谈起了自己的十年来的观感,说:“国庆十周年是中国人民的大喜事,届时一定要大大地热闹一番。这正是‘普天同庆,薄海欢腾’!像我一个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还能躬逢其盛,更是感到高兴,同时愿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祷颂!共产党的伟大成功,我觉得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实心实践,善政善教’。”他对此做出解释说:“所谓实心,就是共产党员都有颗真实的爱国爱民的心,一点不虚假。所谓实践,就是对人民有益有利的事,党就去做,而且说到做到,不说空话。所谓善政,就是主义好,政策好,对症下药,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方向和途径。所谓善教,就是教育党员、群众方法好,提高大家觉悟,自觉自愿地做好工作。”⑧
对于晚辈,周震鳞亦注重思想教育,孙女周用美就珍藏着祖父亲手书的“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的条幅,说“这是我一辈子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1964年春节后,老人患肺炎住进北京医院治疗,医治无效,于3月28日清晨4时病逝,享年90岁。儿孙们说他是“善始善终”。
追悼会那天,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及周震鳞生前友好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李维汉、彭真、徐特立、张治中、程潜、熊克武、谢觉哉、章士钊、朱蕴山、仇鳌、周世钊等人以及各有关机关团体都敬送了花圈。周震鳞的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可以说,周震鳞一生的经历都与旧中国的每一次重大转折息息相关,为了国家的民主、独立、和平、统一,他追随孙中山,为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走南闯北,冒着生命危险,去唤醒中国人民,直至敲响清王朝的丧钟,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一生热爱和平,建国后热情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和平统一事业尽职尽责,为后人所景仰。
1964年周震鳞书写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浪淘沙·北戴河》
作者附记:感谢周震鳞先生外孙、上海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向隆万教授对本文采访的热情帮助。
责任编辑 沈飞德
注释:
① 由无名氏撰写的挽联中所书,见庄建平、卞修跃著《周震鳞传》,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第260页。
② 见周震鳞《谭延闿统治湖南始末》,《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二集,文史资料出版社1962年6月版,第153页。
③⑤ 见周世贤《周震鳞的家世和生平》,《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④ 《周震鳞自序》,见《周震鳞先生书法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⑥⑧见《周震鳞传》,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第249、255页。
⑦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3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