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小整风
2011-09-28武健华
武健华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的小整风
武健华
1961年毛主席在庐山同汪东兴(前排左二)、本文作者(前排右一)等合影
1955年毛泽东同汪东兴在一起
一、汪东兴照毛主席指示组织小整风
1960年9月下旬,毛主席告1958年3月到江西省挂职副省长、主管农林工作、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汪东兴同志回京。9月28日上午,毛主席对当日回京的汪东兴说,我发觉身边有“老鼠”,工作人员中,有些人思想作风不正,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清除“老鼠”,整顿思想作风。他要汪东兴回去安排一下,抓好这件事。东兴同志将主席交办事项分别报告了公安部罗瑞卿部长、中央办公厅杨尚昆主任和周恩来总理。
10月3日下午,汪东兴就工作人员小整风的意见向毛主席作了汇报。他说,进行小整风,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习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在学习的基础上,采取座谈的方法,互相谈心,互相启发,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戴帽子,不打棍子。每天搞半天,安排50天,争取完成小整风任务。毛主席听后说,这样做方向明确,办法对头。你召集他们开个会,宣布做法。
10月6日上午,东兴同志召开了毛主席办公室党支部扩大会议,宣布了开展小整风计划,传达了毛主席的意见。毛主席说:“你们没有犯什么路线错误,只不过是生活作风、思想意识上的缺点,只要认真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检查一下就完了嘛。如果有人对你批评尖锐一些,也没有什么不好,就是让你不舒服几天、几十天,将来你会感觉到对自己有帮助。”毛主席还以他自身经历中的一些感受来教诲大家。大家听了传达毛主席亲切诚恳和富有深刻哲理的讲话,都表示要积极参加小整风。会后,东兴同志嘱我把小整风计划印发给大家,准备的学习资料分送给大家。此后,我又把东兴同志作的整风小结整理出来,由东兴同志面报毛主席。
在整风中,绝大多数人都严格要求自己,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检查自己的思想作风不足之处和存在的缺点,思想认识都有明显提高。整风中也揭发出个别人有严重的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作风,并且有贪污、渎职行为。还有人在随毛主席去外地视察工作时,曾向一些地方无偿索取物品,这一次也对他们进行了批评和帮助。毛主席不能容忍和姑息贪污、渎职行为。当他知道群众揭露的事实后,虽然这个人在他身边工作多年,仍果断决定将这样的人调离中南海,另行分配工作。毛主席还要求大家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制订工作人员守则,“买东西一定要给人家钱,一张纸,一支笔也如此,千万不能向地方要东西”。“过去向各省、市要的东西,要照价付款,钱由我稿费内开支。”遵照毛主席的要求,从稿费中支取一万多元,派人到事出各地,一一退赔并道歉,以挽回造成的不良影响。这件事使在他身边工作的所有人都敲起警钟,接受教训。
二、毛主席讲张仪和苏秦的故事开导大家
为了巩固整风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认识,1960年12月25日中午,毛主席在他67岁诞辰的前一天,请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一起吃饭。参加聚餐的有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侄子毛远新、江青的外甥王博文。工作人员有叶子龙、王敬先、林克、高智、李银桥、封耀松、汪东兴等同志。东兴同志进屋呆了一会儿出来告我,里边还有位子,随他一起进去,把主席的讲话记下来。这样我也就参加了。饭菜非常简单,自然不吃肉。边吃饭,毛主席边谈话。他从小整风说起,要大家从高从严要求自己,正确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他说:
“像今天我们在一起吃饭一样,大家团结得很好,这就好。你们整风,检查一下,批评一下,大家还是团结在一块。这就叫作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
“从前有张仪和苏秦两个人,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鬼谷是个地方,出了一个先生,所以叫鬼谷先生。后来苏秦在赵国当了宰相,地方就在邯郸这个地方,你们到过没有?张仪在楚国做个小官。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怀疑是张仪偷的,把他狠狠打了一顿,满嘴的牙都被打掉了。那个时候,大概还不会安假牙吧!张仪回到家里,叫老婆看看他嘴里的舌头还在不在。他老婆说:舌头还在。他说:那就不要紧了。他跑到邯郸找苏秦,一去就住进‘招待所’,大概是‘北京饭店’之类的住所,好几天没有见到苏秦的面。后来,苏秦请他吃饭。张仪到了苏秦的衙门,看到摆了酒席,排场大得很,苏秦坐在高处当中,请了各国使节,也有契尔沃年科,席面当然比我们今天吃的丰盛得多。但是却把张仪安排在下面角上,盛了点仆人吃的饭食给他吃。这下子张仪的气可就大了,无非是破口大骂苏秦,你这个王八蛋等等。回到‘北京饭店’满肚子的气。‘北京饭店’的‘经理’看他这个样子,就问他:张先生脸色不痛快,有什么生气的事吧?他说:当然有气!就把当年和苏秦是同学,今天苏秦如此这般对待他说了一番,并且骂苏秦此人简直是无情无义,是王八蛋。这位‘经理’说:这样看来,你在赵国呆不住了。张仪说:当然呆不下去了,马上走。‘经理’问他:你到哪里去呀?他说:这倒还没有想好,不管他,走了再说。‘经理’说:看来只有到秦国去。张仪一想也对,就此动身。‘经理’陪他走到秦国,一路花费大概相当现在的三四十万人民币吧!到了秦国,他们为了见秦王,就走走门路,行些贿赂和送些衣服,一共又花了四五十万人民币。以后,张仪当上了秦国的宰相,‘北京饭店’的‘经理’就向他告辞回国,并问他今后怎样打算。张仪一提苏秦还是咬牙切齿,并说过了两年一定要出兵攻打赵国。‘经理’见他这样说,就告诉他,赵国宰相苏秦是个好人,当时苏秦所以要气他,是故意的,怕他在赵国安居下来,不想上进,做不了大事。苏秦知道张仪是个人才能做大事,如果他在赵国依靠苏秦,他也只是当个‘科长’什么的就算到顶了。策划张仪到秦国来,和给他一切花销,都是苏秦支使的。张仪一听这才恍然大悟。‘经理’又说:苏秦只希望你当了秦国宰相,十五年内不要出兵攻打赵国。张仪听后表示:只要苏秦活着,我就决不出兵打赵国。
“这是一个故事,你们看苏秦对张仪是好意还是恶意?我们之间进行批评帮助都是好意。就是明明知道某些批评是恶意也要听下去,不要紧嘛!人就是要压的,像榨油样,你不压是出不了油的。人没有压力是不会进步的。”
本文作者向毛泽东送文件
毛主席还以自身经历的事实,继续开导大家,他说:“我就受过压,受过三次大的处分。被开除过党籍、撤掉过军职,不让我指挥军队,不让我参加党的领导工作。我就在一个房子里,两三年一个鬼也不上门。我也不找任何人,因为说我搞宗派主义,什么邓、毛、谢、古。其实我连邓小平同志的面也没有见过。后来说在武汉见过,但是我一点印象也没有,可能见过没有谈过话吧!那时,给我戴的‘帽子’就多了。说什么山上不出马列主义,他们城里才出马列主义。可是他们也不调查研究,我又不是生来在山上的,我也是先在城市里,后来才到山上来的。说实在的,我在山上搞了几年,比他们多了点在山上的经验。他们说我一贯右倾机会主义、狭隘经验主义、枪杆子主义等等。那时候我没有事情做,走路坐在担架上,做什么?我看书!他抬他的担架,我看我的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凭着《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打仗。其实《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三国演义》我看过几遍,但指挥作战时,谁还记得什么《三国演义》,统统忘了。我就反问他们:你们既然说我是按照《孙子兵法》指挥作战的,想必你们一定是熟读的了,那么请问:《孙子兵法》一共有几章?第一章开头讲的是什么?他们哑口无言。原来他们也根本没有看过!后来到陕北,我看了八本书。看了《孙子兵法》,克劳塞维茨的书看了,日本人写的军事操典也看了,还看了苏联人写的论战略,几种兵种配合作战的书等等。那时看这些书,是为写论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为了总结革命战争的经验。
“写《实践论》、《矛盾论》,是为了给抗大讲课,他们请我讲课,我也愿意去当教员。去讲课,可以总结革命的经验。讲一次课,整整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作准备,而且其中还要两个通宵不睡觉。准备了一个星期,讲上两个钟头的课,就卖完了。课不能照书本子去讲,那样讲,听的人要打瞌睡。自己作准备,结合实际讲,总结革命经验,听的人就有劲头了。
“你们整风,批评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又不给你戴路线错误的帽子,就是生活上的一些问题嘛,总的说来是小事。我原说叫叶子龙同志参加一下你们的整风,受受教育,可是汪东兴和李银桥同志不赞成。这次不参加也没有关系,以后到西楼机要室参加整风也可以。总之,不杀头,就不要紧,批评一下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在座的,受过我批评最厉害的是汪东兴同志,除他之外还有罗瑞卿同志。我骂过他们,要他们从房子里滚出去。他们提出什么不让我下长江游泳,出去必须是三辆汽车。我说政治局决议都可以改变,就是他们的规定一点也变不得,还规定什么只能在小游泳池游,只能在体育室活动。我狠狠批评了他们,但是他们从来不恨我。听罗瑞卿说,这些批评对他来说是有好处的,这样能使他谨慎小心一些。罗瑞卿说,就是因为受到过我的严厉批评,他就谨慎些嘛。他和汪东兴都是部长、副部长一级的干部,批评后没有什么嘛。而有的同志,我还没有那么批评他,只有稍微批评他一下,他就怀恨在心,大概他要恨我几十年、一辈子吧!”
三、“我看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
接着,毛主席从一个幽默的故事谈起,说到“看来人就是要锻炼。”他说:
“从前有个八岁的孩子,到了阎王老爷那里。阎王要把他下油锅,油烧得滚滚的,一丢进去,结果没有什么动静。阎王到油锅跟前一看,那个小孩子在油锅里游过来游过去,看样子倒舒服得很。阎王就问他:你是哪里人呀?他说:我是汉口人。阎王一听,说:怪不得,是汉口人,不怕油锅烫。原来汉口的夏天是很热的,汉口人是热惯了的,经受了锻炼。阎王拿他没有办法,只好说:算了吧,放他回去。看来人就是要锻炼,不要怕。
“我的意见,林克、高智、小封等几位同志下放,到农村去锻炼。你们看怎么样?我看哪里最艰苦就到哪里去。还有你,王敬先同志也下去,好不好?我看到山东去,不要到你的江苏去了。你们都赞成吗?赞成,那好。我们做一个决议,看什么时候走,说走就走,过了阳历年,一月二日走怎么样?那就这样决定吧。
“现在下去苦得很啊,一天只有很少几两粮食吃。你们受得了吗?不怕就去。下去以后,一个礼拜来个报告,直接写给我。三个月回来汇报一次工作。如果到你们真正活不下去了,不行了,快要死了,打一个电话来,我们来把你们接回来。好,就这样决定吧!”
听值班卫士讲,当夜,毛主席睡不着觉,凌晨下床,走到办公桌前,为林克、高智、叶子龙、李银桥、王敬先、封耀松、汪东兴七同志写了一封信。信告:除汪东兴外,你们六人都下去,不去山东,改去信阳专区。
后来,下去的人增至13位,1961年元月16日自北京出发,先后去河南鄢陵县马栏公社参加整风整社,后又去江西贵溪县劳动了半年。1962年回京,绝大多数人都经受了这场考验并得到锻炼,诚心实意地感谢毛主席这位严师益友。回来后除个别同志为照顾专业,仍回原单位新华社工作,其他同志当组织决定他们分别到省、市所属部门或地区工作时,大家都愉快接受,兢兢业业,特别小心谨慎,很好地完成了组织赋予的任务。
(作者曾任中央警卫局办公室主任兼汪东兴同志秘书)
责任编辑 殷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