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酶催化安息香缩合反应的实验探讨

2011-09-26李中华白亦穷

大学化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安息香溴化铵辅酶

李中华 白亦穷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芳香醛在乙醇-水溶液中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1,2-二苯基羟乙酮即安息香(benzoin)的反应称为安息香缩合反应。安息香缩合在化学工业和药物合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1],如抗癫痫药物二苯基乙内酰脲以及二苯基乙二酮、二苯基乙二酮肟、乙酸安息香等制备都用到此反应。我院开设的中级有机化学实验,以苯甲醛为原料,经安息香缩合、氧化和重排多步反应制备二苯羟乙酸,其中安息香缩合是关键步骤。以前使用剧毒的氰化物为催化剂极为不便[2],近年改用辅酶(维生素B1)作催化剂[3-4],价廉易得,操作安全,效果良好,但实验中产率较低或有时得不到产品,影响后续实验的进行。我们经过多次试验探讨,在实验中采用四丁基溴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pH和反应温度,安息香产率在70%以上,实验成功率亦大大提高。安息香缩合反应式为:

1 试剂与仪器

苯甲醛(CP)、维生素B1(CP)、四丁基溴化铵(AR)和NaOH(AR)均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产品;95%乙醇(AR),天津市东丽天大化学试剂厂;XT4A型显微熔点测定仪,上海荆和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温度未校正。

2 实验步骤

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7g(5mmol)维生素B1、0.2g四丁基溴化铵和4mL水,溶解后加入15mL 95%乙醇。将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同时取3mL 10% NaOH溶液于一试管中,也置于冰浴冷却,在冰浴中将NaOH液在5min内边摇动边逐滴加入反应烧瓶,然后加入10.6g(100mmol)新蒸苯甲醛,装上回流冷疑管于70~80℃水浴上加热90min,保持反应液pH=8~9,反应液呈橘黄色,经冷却后析出白色晶体,抽滤,用2×25mL冷水洗涤,干燥得产品7.6g(72%),熔点:132~134℃,用95%乙醇重结晶得白色针状结晶,熔点:134~136℃。

3 结果讨论

(1) 安息香缩合原指以氰化钠(钾)为催化剂的碳负离子对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其反应机理见图1。

我们知道酶可以使有些反应更加巧妙、更加有效并且在更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维生素B1是一种辅酶,又称硫胺素或噻胺(thiamine),它常作为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生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对α-酮酸脱羧和形成偶姻(α-羟基酮)等3种酶促反应发挥辅酶的作用。其结构见图2。

辅酶分子中噻唑环C2上的质子由于受氮和硫原子影响,具有酸性,在碱的作用下容易脱除质子,产生的碳负离子与芳醛的羰基加成,最终形成苯偶姻产物,反应机理见图3。

图1 氰离子催化安息香缩合反应机理

图2 辅酶的结构式

图3 辅酶催化安息香缩合反应机理

(2) 辅酶催化安息香缩合反应对pH的要求很高,否则产率较低甚至难得到产品。该反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pH在8~9为宜。由于维生素B1通常为盐酸盐,如果pH较低,不能形成碳负离子,则无法进行反应。随着反应进行,会导致pH发生变化,所以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应检查和调节pH,若pH过低需要适当补加碱液,但如果pH过高(大于10),维生素B1中噻唑环容易被破坏,或发生苯甲醛歧化等副反应,将难得到所需产品。

相转移催化剂通常可以大大加快油水两相反应的速度。本实验在水相产生的碳负离子容易水解,难以起到催化作用,加入相转移催化剂可将碳负离子从水相迅速转移至有机相苯甲醛中,避免与水的作用,从而促进缩合反应进行。安息香缩合是一个经典的有机化学反应,我们在苯甲醛、维生素B1和NaOH用量不变,反应温度为70~80℃条件下,考察了相转移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表1)。结果表明,四丁基溴化铵用量对反应产率有很大影响,不用时反应产率比较低,加入少量则反应速度和产率均有显著提高,其用量为0.2g时反应效果比较好。

表1 四丁基溴化铵(TBAB)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反应温度对实验也有影响,但没有pH的影响明显。实验中采取分段升温法有利于提高反应效率。首先将维生素B1和NaOH溶液在冰浴中冷却,加入苯甲醛之后,反应初期控制温度70~75℃,约1h后再提高至80℃反应30min。

(3) 产品为白色针状晶体,经测定其熔点为134~136℃,与文献值[5]吻合。实验中有时可能会出现白色油状物,即尚未结晶的安息香产品,放置一段时间后可形成结晶;若pH低于8,加入少量碱有利于晶体析出。

4 结论

在辅酶催化安息香缩合反应中,四丁基溴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提高反应速度和产率。实验表明,当苯甲醛和维生素B1用量为100mmol和5mmol时,四丁基溴化铵用量为0.2g,控制反应体系的pH为8~9,反应温度70~80℃,安息香产率可达70%以上。

[1] 王汝龙,原正平.药物.第4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Walter I,Buck J.OrganicReaction,1948,4:269

[3] 张功成,沈永雯,李小龙.大学化学,2001,16(3):49

[4] 张国升,程俊,孙玉亮,等.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3,22(6):46

[5] 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安息香溴化铵辅酶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离子沉淀浮选法回收废水中的Cu2+
溶液浓度对四丁基溴化铵水合物蓄冷性能的影响
磷钨酸电极材料的超级电容器性能研究
中缅安息香,中国安息香科一新记录种
生成性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Study on catalytic redox of potassium ferrocyanide at self assembly membrane of surfactant
Study on catalytic redox of potassium ferrocyanide at self assembly membrane of surfactant
前列地尔联合复合辅酶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探讨
对羟基安息香醛苯甲酰腙的合成、表征及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