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眼
——未来的裁判员
2011-09-25陈育和程木林
□陈育和程木林
鹰眼
——未来的裁判员
□陈育和程木林
电子仪器能取代人类裁判吗?近年来,在一些重大的网球赛事中包括今年我国国庆期间在北京举办的中国网球公开赛,都使用了“鹰眼”来主持公道,弥补裁判员的失误。那么,为什么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却一直反对使用“鹰眼”呢?
在2004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四分之一决赛中,美国选手小威没有抓住一个对卡普里亚蒂的破发机会。面对边裁和主裁的裁决错误,比赛越来越向着有利于卡普里亚蒂的方向发展。
两年后,由于2004年的那次有争议的比赛,美国网球公开赛便第一次在世界四大网球赛事中使用了鹰眼。该系统通过在赛场周围安装的10台高速摄像机,来进行工作。网边有五个,以捕捉各种角度来往的球的运动路线。测量其速度和抛物线,然后计算机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标出球落地后误差小于3毫米的落点,计算出球的压缩度,判定表示球触地标记的形状和大小。
目前,世界上重大的四大网球公开赛和许多一般的大奖赛基本上都采用了“鹰眼”系统。这种装置系统得到了广大网球运动员、广播公司、爱好者和官方的赞同。“鹰眼”系统在网球界获得的全面成功帮助官方找到了一种在运动,例如足球赛中如何利用这种技术的范例。
早在2004年的美国网球公开赛之前,对重放系统的需求就已见明朗化。比赛的节奏太快,有些时候用肉眼难以分辨。因此,许多年来,“鹰眼”技术的发明人已经向网球赛事的管理当局建议革新,在网球场底线上安装传感器以及在球中安装金属芯片以更好地判定界外球。
由于国际网球联合会对这一新技术的支持,该组织在较低水准的比赛中测试了其可行性。后经过小威与卡普里亚蒂的那场比赛后进一步推行了这一技术。
这种技术经过两年的试用后,美国网球协会开始全面支持“鹰眼”系统。而该系统还并不能一下把主裁判和边裁取而代之。但是目前,运动员每一盘比赛可以有三次挑战裁判判罚的机会,如果该局到达抢7局,还可以增加一次挑战机会。
尽管,这种“鹰眼”比人眼要精确得多,但是依然并不完善。在以前的一次比赛中,“鹰眼”技术曾出现错误的判断,一个出界球,却判成界内球,这一错误直到比赛后才被人们发现。
尽管网球已经成为对新技术积极接受的运动项目,而其他诸如足球等运动则是抵制摄像机和计算机的帮助。虽然在重大足球比赛中有许多臭名昭著的误判错判,例如1966年的世界杯决赛英格兰队与联邦德国队的比赛中,英格兰前锋的一脚射门击中大门横梁下弹,裁判判决进球(实际上并未进入),但是足球界依然拒绝电子裁判设备的使用。
尽管“鹰眼”在网球比赛中取得了成功,同时阿迪达斯公司研制了在足球内部植入芯片可以进行检测球体是否压过球门线的技术,但是国际足联还是宣布停止对“鹰眼”在足球比赛中的测试,并声称,国际足联认为,“鹰眼”技术不应该进入足球的比赛中,因为他们认为足球应该完全由人类自己来操控而非电子装备。
一些所谓的正统的棒球人士,为了不采用电子装备,保留人担当裁判而到处游说,所以现在棒球比赛也没有采用鹰眼等系统。直到2008年的美国棒球联赛中出现一系列的本垒打误判引起争论时,组委会才允许采用重放录像判定。但是,那些正统的持反对观点的人士还是最终获得胜利,电子重放设备也未正式采用于比赛中。
不过,在“鹰眼”的创始初期也曾经有一些非常重要的人士对其进行贬低:如当时男子网球排名世界第一的费德勒。他是一位传统而保守的网球运动员,他觉得这样就不能成为纯粹的比赛了。另外,费德勒还对精确度提出了质疑,举例而说,2007年温布尔登网球比赛决赛中,费德勒就曾向主裁判请求不要理会“鹰眼”的回放记录,费德勒当时认为那个球是出界了,而“鹰眼”判定正好相反。
但是,费德勒只代表了少数人的观点,大多数运动员还是认为采用“鹰眼”做辅助裁判比过去要好得多,能避免裁判有失公正,现在费德勒也不得不在鹰眼的“监视”下进行比赛了。
毋庸置疑,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电子设备的反应和精确度是要高于人类的双眼和反应速度。但是,有很多方面是绝对离不开人来亲自处理的。或许目前电子仪器可能还不具备取代人类成为一些体育比赛裁判的条件,不过最起码辅助裁判还是称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