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心血管内科护士情商培养

2011-09-23司梅梅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35期
关键词:情商内科医护人员

司梅梅

(河南省博爱县人民医院 河南焦作 454450)

1 情商的概念

情商是非智力因素的总和,表现为一种优秀的素质和潜能,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密切相关,可概括为五方面的能力:认识自己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能力,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的能力,理解别人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高情商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能理智地控制自己,心理素质过硬,抗挫折能力强;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为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最重要的是,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处理事情周到得体,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临危不乱,有效化解人际矛盾纠纷,规避风险。生影响,使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加,致心输出量加大,血压升高,心负荷加重,病情迅速恶化。基于以上特点,心血管内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更需要有较高的情商去妥善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护士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去关心体贴病人,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沟通技巧去疏导病人不良情绪,为病人答疑解惑,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从而配合治疗护理,促进疾病康复。

2 心血管内科疾病护理特点

心血管内科疾病病情变化具显著的突变性、多变性特点,往往来势凶险,且大多属于慢性病,病程长,易复发,治疗效果常不明显或缓慢。病人长期受疾病折磨,患不同疾病处于不同病程的病人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发作时,因剧烈疼痛、胸闷、气急、心悸等不适,病人易产生濒死感、恐惧、焦虑、绝望,从而导致失眠、纳差。再如心肌病、顽固性心衰病人,因病情多次反复频繁住院产生各种思想顾虑,担心家人受累、经济负担加重等,导致病人情绪易激动、爱发脾气,常因疗效不理想迁怒于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产生抱怨、抵触情绪,甚至故意刁难,不配合治疗。这些负面心理因素如反复出现,会大大降低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也可能影响其他病人,成为医疗纠纷的隐患;更重要的是不利于疾病康复,会对心血管、内分泌、呼吸等产

3 心血管内科护士情商培养方法

3.1 召开动员会,使全体护士提高对情商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结合当前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形势,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将有关知识以集中讲课、试卷、口答、宣传栏等形式进行普及,并在新人员岗前培训中引入情商培养理念,使之加深认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

3.2 加强护士行为规范培训,深入细致进行健康教育

(1)文明用语,礼貌待患。(2)入院热情接待,出院安全护送,回家电话随访。(3)规范住院期间各种健康指导,如入院须知、环境介绍,主管医护人员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宣教、服药指导、检查指导、出院指导等。要求护士语言通俗易懂,使病人易于理解。(4)注重健康教育效果评价,必要时用多种形式反复多次宣教,如宣传画册、卡片等,直至病人理解掌握,从而配合医疗护理措施,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缩短病程,提高生命质量。

3.3 情景模拟训练

利用业务学习机会,有计划地组织

表1 加强情商培养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

情景模拟训练。例如:当患者对费用提出质疑时如何耐心答复;当患者病情反复不配合治疗时如何说服;当患者对预后悲观绝望时如何安慰;当患者受到家庭社会不良刺激出现情绪激动、烦躁失眠时如何处理;当患者对治疗方案提出质疑时,如何与医生结合耐心解释以取得认可和信任。

3.4 激励机制

以患者满意度为导向,实现护士情商培养目标。请患者满意度高的护士做情商主题演讲,激励带动全体护士,对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护士给予奖励,反之则给予提醒和帮助,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定期进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统计相关数据,听取病友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反馈给每位护士,使之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弱点,督促其加强学习,规范自身行为,提升自身修养。

4 加强情商培养前后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1)

5 讨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特点决定了护理工作的艰巨性和挑战性。面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和诉求,有些护理人员常因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善与患者沟通或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导致医疗纠纷,被病人投诉。在这种情况下,单纯注重专业技术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护士情商培养,使护士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护理工作问题,取得病人的配合和支持,有效避免医疗纠纷,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发挥标杆作用。

[1] 于炳好.试议护士情商培养[J].中国保健,2009(16):763.

猜你喜欢

情商内科医护人员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二则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