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

2011-09-22刘心红罗跃纲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环境

刘心红,周 勃,罗跃纲

(1.沈阳工业大学 a.基础教育学院,b.建筑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023;2.大连民族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发展的实践探索

刘心红1a,周 勃1b,罗跃纲2

(1.沈阳工业大学 a.基础教育学院,b.建筑工程学院,辽宁,沈阳 110023;2.大连民族学院机电信息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605)

针对如何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本着主动发展、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和跳跃式发展的思路,研究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定位、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探讨建设特色专业的发展方向和途径。

专业建设;特色专业;建筑设备

随着人类跨入 21世纪,健康、能源、环境已成为倍受关注的三大主题,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和这 3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1]。在对健康日益注重的明天,对居室和办公环境要求的提高,必然带来对建筑设备需求的增加和性能要求的提高。建筑标准的提高又导致能耗的加大,全国建筑常规能耗已占总能耗的 25%,建筑节能、保证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本专业的重要任务。另外常规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的 CO2及有害气体,造成全球气温上升和大气污染,空调的工质氟利昂更对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使紫外线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本专业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根据主动发展、优先发展、大力发展和跳跃式发展的思路,如何将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办成特色专业乃至品牌专业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课题组针对如何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建设,在学生培养模式、课程内容配置、实践教学环节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1 培养目标与定位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看,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相关的基本技能和创新、应变、竞争、学习等综合能力[2]。对于这一培养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全面素质提高的要求、基础扎实和较宽的知识面,有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创新意识和初步的科研能力,也就是研究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学生的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专业定向、意识定态、思维定势和技能定型的人,而是具备广泛专业基础并能适应多变竞争趋势的实用型人才[1]。因此,在基础素质培养教学上要淡化专业,不断拓宽知识面,避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其总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2 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

国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情况是:日本的建筑系设有建筑设备方向,建筑基础深厚,空调设计与建筑配合很好。美国没有暖通专业,机械系开设相关课程,机械基础很强,制冷空调制造业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欧洲设有建筑设备工程专业,涉及建筑服务的各种设施,与机械和电气结合的最好。俄罗斯下设四个研究方向 (专门化):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供热、供燃气与锅炉设备,大气环境保护,建筑能量管理。

从这些国外的专业设置可以看出,建筑设备专业的学科基础覆盖机电、环境、能源、生命科学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体现“厚基础,宽专业”的原则,专业主干课程追求“博而通”,淡化专业或专业方向。以“建筑环境学”课程为本专业的学科基础,真正体现本专业的学科特点,同时体现本专业与相邻专业的界限。应用维度分析法研究专业课程的优化与整合。即由维度的交叉来划分课程的性质。如果把“显性—潜性”与“适应性—前瞻性”两个维度结合起来,即可产生 4组课程形式,课程体系如图 1。

图1 课程体系

由图 1可以看出,人才市场条件下对课程内容划分的四种形式为:适应性显课程、前瞻性显课程、适应性潜课程、前瞻性潜课程。根据各种课程的形式,研究组织构成完整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体系。例如专业中最主要的学科基础课“建筑环境学 ”,它涵盖建筑、声、光、热、空气品质、人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及生理,心理等多门学科的内容,事实上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科学。本着建设良好的学科生态环境的思想进行课程内容的重新优化,与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密切结合。同时,由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等专业同属工程设计类专业,这些专业的教学经验对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3 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关键步骤。实践的意义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知识与生产实际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毕业后使学生尽快适应工作的要求。暖通方向的特点决定了实践课的比重要大于其他专业。故实践课必需加强。侧重研究实验课、教学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科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相互关系[3]。

以毕业设计改革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和推广毕业设计师生双向选择。毕业设计主要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因此,团队组成不必采用精英模式,不必全部是优秀学生,相反应该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将不同长处的学生搭配在一起,取长补短,有利于充分调动他们开展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对于专业基础好且能力强的学生安排有一定难度且综合性强的子课题,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安排以基本工程训练为主的子课题。很多毕业后的学生都反馈,这些毕业设计课题体现了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工程设计开发意识、市场意识等,而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得到很大提高。

4 师资队伍配置

目前学生知识结构软化,工程能力欠缺是困扰工程类型教育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要靠具有工程知识的教师队伍来解决。要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需要一支什么样的师资团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有一定的指导计划和实施团队课题的方案。由责任心强、科研业务素质高的教师担任总课题组长,子课题导师可由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充分利用在校博士生、硕士生的力量指导毕业设计,将本科生和研究生有机结合起来,引导本科生深入到科学研究的氛围中,使他们不仅能从研究生身上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还有利于养成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5 结 语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本校新建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2006年顺利通过了学士学位评估,为此,前期的教学改革将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相结合,围绕教学评估进行研究,为顺利通过评估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合理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是对培养多学科、跨专业的现代化复合型人材的有益探讨。但是,如何将其办成本校的特色专业,有好多层面的创新性工作需要在探索中实施和发展。

课题组围绕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了研究,在培养目标与定位、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实践性教学环节、师资队伍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使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特点、适应性强,产学研结合特色显著,形成了专业亮点,为新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1]谢立辉,陈蕾,欧名贤,等.建筑工程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4,13(4):18-21.

[2]袁剑波,郑健龙.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35-37.

[3]武维承,武熙,龙虎,等.一次面向工程师培养模式的毕业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07(7):83-85.

(责任编辑 刘敏)

The Practice Exploration on Characteristics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Liu Xin-hong1a,Zhou Bo1b,Luo Yue-gang2
(1a.School of Basic Education;1b.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Liaoning 110023,China;2.College of Electromechanical&Information Engineering,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 116605,China)

The aim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senior technical talents of so lid foundation,encyclopedic know ledge,high quality and strong ability is rep resented.With active development,priority development,rap id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by leap s and bounds,training objective and locating of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al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course content optimizing and integrating,practical teach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eam is researched.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way of constructing th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re discussed.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building equipment

G642.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

A

1009-315X(2011)01-0075-03

2010-09-16

刘心红 (1966-),女,辽宁沈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教育教学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环境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环境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