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胜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2011-09-22王玎玮杨明珠周星利

大理大学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龙胜香茶谷甾醇

王玎玮,杨明珠,周星利,姜 北

(大理学院药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龙胜香茶菜化学成分研究

王玎玮,杨明珠,周星利,姜 北*

(大理学院药学院,云南大理 671000)

目的:研究龙胜香茶菜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化合物,依据理化性质和现代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龙胜香茶菜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出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龙胜香茶菜素E(1)、鲁山冬凌草丙素(2)、β-谷甾醇(3)和十六烷酸(4)。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石油醚部位中活性成分β-谷甾醇含量近5%。

龙胜香茶菜;分离;二萜;β-谷甾醇

唇形科香茶菜属(Isodon)植物全世界大约150种,我国分布有百余种,几乎遍布全国,但以西南诸省区种类最多〔1〕。香茶菜属植物在民间多作药用,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破瘀、抗菌消炎、抗肿瘤和治疗各种肝炎等功效〔2〕。龙胜香茶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该植物生长地域狭小,仅分布于广西桂林地区龙胜、临桂等县海拔500m以上的高寒地区〔1〕,为储量极小的稀有植物,民间用全草入药治疗肝炎。前人曾对龙胜香茶菜进行植化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从中分离得到了十余个萜类化合物,其中大多数为二萜类化合物〔3-4〕。由龙胜香茶菜分离得到的二萜成分为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其中多数为A-环被全取代类型,具有十分明显的特点,此类成分目前仅在龙胜香茶菜中发现,部分成分具有很好的抗白血病肿瘤细胞活性〔4〕。为了全面细致地研究龙胜香茶菜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创造条件,对龙胜香茶菜地上部分乙醇粗提物的石油醚部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本文报道这些成分的分离、鉴定工作。

图1 化合物1-4的结构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实验所用龙胜香茶菜(IsodonlungshengensisC.Y.Wu et H.W.Li)枝叶于1996年11月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花坪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林中文鉴定,标本模式(KIB 96-11-08 Lin)存放于昆明植物研究所植化室。柱层析硅胶材料、薄层层析板硅胶G和GF254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1.2 仪器 质谱由VG Auto Spec-3000质谱仪测定,电离条件为70 eV;1H与13C-NMR由Bruker AM-400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四甲基硅烷(TMS)为内标。

1.3 提取分离 龙胜香茶菜样品2.6 kg,粉碎后用乙醇回流提取,共提取3次,提取液蒸干后经活性炭脱色,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等分配;石油醚部分除去溶剂后得浸膏50 g,密封后置于暗处干燥环境中保存至本实验开始。样品以适量粗硅胶(100目)拌样后用1 100 g 200-300目硅胶柱层析,氯仿-丙酮混合溶剂梯度洗脱(1∶0至0∶1),在TLC的检测下合并相同组分得6个组分,显色方法为10%硫酸甲醇溶液处理后烘烤显色或碘蒸汽熏蒸显色。

A组分(氯仿):大量晶体析出,经氯仿-丙酮重结晶后得化合物3(2.4 g)。

C组分(氯仿/丙酮9∶1):经硅胶柱层析(环己烷/异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结合重结晶等方法最终得到化合物2(14mg)和4(23mg)。

D组分(氯仿/丙酮8∶2-7∶3):经硅胶柱层析(石油醚/异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结合重结晶等方法最终得到化合物1(18mg)。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实验中共由该部位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其中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实验中未能从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A-环全取代二萜类化合物,可能是由于全取代类型二萜C-1位均为连有OH的化合物,此类成分极性稍大,常难溶解于低极性溶剂中。

对于植物茎叶类样品,其提取物中常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等色素类物质,往往使用石油醚分配的方法以除去这些小极性的成分对后续实验的干扰;然而,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该部位含有大量的β-谷甾醇(约5%),由于该成分是许多植物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降低胆固醇、消炎、抗癌等生物活性〔7〕。因此,作为植物化学成分研究,使用该分配方法对研究结果影响不大;但是,若要进行生物活性研究,则使用石油醚除色素有可能将部分活性成分带出,使样品中的活性成分分散,从而影响生物活性研究结果。

本实验部分工作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研究员研究组协助完成,在此表示感谢!

〔1〕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66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7:512-532.

〔2〕孙汉董,许云龙,姜北.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93.

〔3〕罗炎,罗锦泰,林中文,等.龙胜香茶菜的成分-新二萜龙胜香茶菜素的结构〔J〕.化学学报,1988,46:763-767.

〔4〕Jiang B,Lu ZQ,Hou AJ,etal.ent-kaurane Diterpenoids fromIsodonlungshengensis〔J〕.JNat Prod,1999,62(7):49-53.

〔5〕盛漪,谷文英.β-谷甾醇异构体的分离和初步鉴定〔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2,21(6):630-633.

〔6〕姚仲青,郭青.海州常山叶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6):103-104.

〔7〕孙文基,绳金房.天然活性成分简明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519-520.

(责任编辑 蒋 康)

Chem ical Constituents ofIsodonLungshengensis

WANGDingwei,YANGMingzhu,ZHOU Xingli,JIANG Bei*
(College of Pharmacy,Dali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Isodonlungshengensis.Methods:Compounds were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data and chemical evidences.ResultsFour compounds were obtained from 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of the extract from leaves ofI.lungshengensisand identified as lungshengenin E(1),lushanrubescensin C(20),β-sitosterol(3),and palmitic acid(4).ConclusionCompound 4 is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there is very high amount ofβ-sitosterol in the petroleum ether fraction.

Isodonlungshengensis;isolation;diterpenoids;β-sitosterol

Q949.777.6

A

1672-2345(2011)02-0004-03

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基金资助项目(2008PY005);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2009〕1001)

2010-12-01

王玎玮,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化学研究.

*通信作者:姜北,教授,电话:13508726387.

猜你喜欢

龙胜香茶谷甾醇
基于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研究三叶香茶菜抗小鼠CCL4急性肝损伤机制
月兔香茶凝紫砂——谈谈“玉兔壶”的工艺之美与象征意义
紫瓯香茶醉太白——简谈“太白韵”紫砂壶的构造与文人风采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典藏
龙胜鸡血玉博物馆
β-谷甾醇和豆甾醇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龙胜平安寨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初探
β-谷甾醇在复杂体系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把自己煮成一壶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