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0例临床研究
2011-09-22辛梅芳
辛梅芳
(山东省海阳市中医院内分泌科 山东海阳 265100)
糖尿病并发症较多,其中神经病变(DPN)是主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五年以上病程神经病变患病率大约60%~9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DPN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诊断为糖尿病并伴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120例,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拟定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跨度28~77岁,平均(53.6±7.8)岁。对照组60例,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跨度30~74岁,平均(51.2±9.4)岁,2组病例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病情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选病例均在血糖控制后纳入观察。
1.2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饮食控制,甲钴胺片500mg,每日3次口服,必要时加用胰岛素,血糖定期检测使其达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龙活筋汤。药物组成:黄芪50g、茯苓30g、地龙10g、桂枝15g、益母草20g、苍术15g、川芎15g、延胡索15g、生地黄20g、牛膝15g、水蛭10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中、晚3次饭后服。2组均15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3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参考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2]和参照神经系统临床生理学[3]中相关标准拟定。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病例资料均输入SPSS 12.0数据以表示均经正态分布性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组治疗45d后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3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4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5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见表1。
2.2 TCSS评分
2组治疗45d后TCSS评分均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TCS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见表2。
3 讨论
故DPN的发生不仅与阴虚燥热有关,还与痰瘀痹阻、阳虚寒凝、瘀血阻络等因素有关。气阴两伤、脉络瘀阻为DPN的基本病机[4]。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存在着微循环障碍。血糖、血液流变学异常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查支持糖尿病患者存在有“高粘高凝”状态,为中医应用活血化瘀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辩病辩证相结合,并借鉴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治疗本病,不仅能消除临床症状,还能改善微循环。纠正异常的血液流变学,达到治疗的目的。
表1 2组治疗45d后疗效比较(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分]
表2 2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西药对照比较,②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9.54±3.02 7.54±2.39①②对照组 9.77±3.27 8.37±2.48①
桂龙活筋汤煎剂方中重用黄芪,取其补气固本之功效;茯苓健脾益气除湿;牛膝益肾肝,强腰膝;桂枝温经散寒;川芎、延胡索、地龙、水蛭理气化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益气养阴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明显的降低血糖、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的作用,且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有明显增强作用,通过兴奋NGF受体,发挥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及营养支持作用;地龙具有抗凝、降纤的作用;桂枝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及镇痛解痉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桂龙活筋汤煎剂配合西药治疗DPN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 韦昭华.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8):61~65.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杜,1994:2023.
[4] 徐承棉.黄芪注射液静滴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J].现代康复,2000,4(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