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帕罗西汀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1-09-22闫卫东尚铁跃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35期
关键词:汀组糖脂帕罗西

闫卫东 尚铁跃

(北京市黄寺美容外科医院 北京 10012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研究发现约有1/4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不但加重糖尿病的病情,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对帕罗西汀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患者来自于我院门诊2型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共76例,年龄为(39.3±11.9)岁,病程3~12年。其中男44例,平均年龄(38.9±11.3)岁,女32例,平均年龄(39.5±11.0)岁。所有患者都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抑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无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感染和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无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病史。

排除标准:同时伴有其他疾病或重大并发症,妊娠期女性患者[2]。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分别为对照组和帕罗西汀治疗组,每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情、抑郁指数、病程、婚姻状况及受教育程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根据其病情进行胰岛素、口服降糖药、降血脂药等治疗,帕罗西汀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每天早餐后服用帕罗西汀,起始剂量为20mg,按病情可逐步增长为40mg,共进行8周治疗。治疗过程中,若出现低血糖,则减少降血糖药的使用量;若患者有睡眠障碍,则给予其予阿普唑仑治疗,每晚1次,每次0.4~0.8mg。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Zung氏焦虑自评与抑郁自评指数的评分,并对相关的糖脂指标进行测定,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抑郁自评指数及糖脂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对照组治疗后,Zung氏焦虑自评分与抑郁自评指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的降低(P<0.05),同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有显著的降低(P<0.05);而帕罗西汀组与普通治疗类似,Zung氏焦虑自评、抑郁自评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也发生了显著性降低(P<0.05),且其降幅比起普通治疗组来也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帕罗西汀比起普通治疗来,对2型糖尿病抑郁焦虑患者的焦虑抑制更明显,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这几个糖相关指标的降低效果也更明显,具有更好的疗效。

表1 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抑郁自评指数及糖脂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表1 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抑郁自评指数及糖脂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对照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Zung氏焦虑自评 62.84±6.34 (53.39±7.88)*# 62.94±5.97 (58.23±4.56)*抑郁自评指数 0.77±0.18 (0.55±0.11)*# 0.75±0.05 (0.63±0.04)*FPG(mmol/L) 11.45±1.57 (6.91±1.13)*# 12.25±2.36 (8.47±1.59)*2hPG(mmol/L) 16.71±3.29 (9.67±1.67)*# 17.16±2.46 (11.85±1.29)*GHbA1c(%) 9.36±1.48 (6.85±0.91)* 9.14±1.54 (7.63±0.55)*TC(mmol/L) 5.85±0.74 5.63±0.39 5.97±0.91 5.50±0.78 TG(mmol/L) 2.36±0.84 2.59±0.37 2.56±0.51 2.23±0.36 LDL(mmol/L) 2.99±0.62 2.61±0.55 2.88±0.43 2.56±0.58帕罗西汀组检测治疗

2.2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发生低血糖2例,帕罗西汀组发生低血糖3例,2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由于此反应在患者进食后有所缓解,而5例患者在治疗后也未及时进食,因此初步判断此不良反应与未及时进食有关。此外,帕罗西汀组1例患者治疗后发生头痛,2例患者出现恶心等症状。

3 讨论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糖尿病之间有共同之处,都可能由于患者下丘脑的垂体和肾上腺轴功能失调导致的。也都会导致皮质醇分泌节律紊乱和胰岛素抵抗[3]。而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有约1/4同时伴有抑郁症。由于抑郁也导致胰岛素抵抗,因此会使机体对于糖类代谢的功能更加低下,导致血糖升高[4]。同时糖尿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也可能导致抑郁的发生或加重抑郁的情况,因此两者之间互相影响,加大了治疗的难度。最近临床对帕罗西汀的使用较多,其可以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神经突触间隙内5羟色胺的浓度,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与此同时,还能促进糖异生,促使血糖升高[5]。

本研究中,帕罗西汀比起普通治疗来,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的焦虑抑制更明显,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这几个糖相关指标的降低效果也更明显,具有更好的疗效;且其不良反应比起普通治疗来,并无显著性差异。

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并伴抑郁患者,帕罗西汀具有比普通治疗更好的疗效,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更为有效的治疗药。

[1] 刘彦君,宋晓菲,王爱红,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4,12:123.125.

[2] 陈全花,娄百玉,李维国,等.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5,21(5):720~721.

[3] 周翠玲,王利群,谢惠君.帕罗西汀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1):5367.

[4] 王心蕊,刘艳梅,刘玉兰.帕罗西汀治疗躯体症状抑郁疗效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229.

[5] Casacalenda N,Perry JC,Looper K.Remissioni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 comparison of pharmacotherap y,psychotherapy,and control conditions[J].AmJPsychiatry,2002,15(8):1354~1360.

猜你喜欢

汀组糖脂帕罗西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180天长期密闭环境对志愿者骨代谢、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疗效及药物安全性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及左心射血分数的影响
不同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患者的效果对比研究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糖脂代谢的研究进展
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观察
糖脂康平颗粒对糖脂代谢紊乱大鼠血糖血脂的作用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